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综合疼痛管理对中晚期骨转移患者癌痛的影响,为缓解疼痛、健康教育和护理提供依据,并制定有利于缓解癌痛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专业护士给予系统的疼痛管理,对79例住院期间的癌痛患者在服药、饮食、休息和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专业的指导和护理,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入组时和3个月后随访测评。结果 经比较,患者不增加止痛药物使用剂量的情况下,疼痛评分(NRS)明显低于管理前,缓解疼痛相应知识了解度增加,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饮食,睡眠,精神状况等方面总评分显著改变(P<0.01),疼痛药物副作用相应减少。情绪有所改善,社交/家庭感受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对癌痛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干预对骨转移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4例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由专业护士给予长期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骨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骨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骨痛评分(3.91±1.5),对照组(8.3±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4,P〈0.01);实验组饮食得分(3.84±0.71)、睡眠(3.47±0.71)分,均高于对照组(2.95±0.62),(1.72±0.64)分,日常生活、精神状态、与人交往评分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8.018,15.49,13.20,11.03,10.93;均P〈0.01)。结论对骨转移性癌痛患者进行长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治疗的50例中晚期癌痛患者和21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与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未实施癌痛规范化管理的38例中晚期癌痛患者和21例护理人员进行比较,管理前的设为对照组,管理后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专业成就感评分及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患者的癌痛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专业成就感评分(16.76±5.98)分和专业知识考核成绩(95.26±23.8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专业成就感评分(10.56±3.19)分和安全知识考核成绩(79.31±19.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癌痛缓解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实施规范化癌痛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成就感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缓解癌痛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重度癌痛患者接受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工作模式的具体方法和对效果做出的总结和评价。方法分别在2016年1-10月(癌痛管理前)、2017年1-10月(癌痛管理后),于本院肿瘤相关科室抽取2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归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癌痛护理,观察组接受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工作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发生爆发性癌痛的几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疼痛护理文书记录书写错误的次数,观察组书写错误的平均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可见观察组在过去24 h内最剧烈疼痛程度、过去24 h平均疼痛程度、现在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对疼痛控制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癌痛患者接受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癌痛程度,从而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癌痛护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温经止痛方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中重度癌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温经止痛方温敷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疼痛评分、爆发痛次数、功能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爆发痛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功能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止痛方温敷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患者中重度癌痛,对于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癌痛规范化护理在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16例住院癌痛患者,应用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应用于示范病房,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癌痛相关知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作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2名癌痛无痛示范病房的护理人员作研究对象,同时抽取50例中晚期癌痛患者,就规范化疼痛管理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专业成就感评分及理论考核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癌痛无痛示范病房中加强规范化疼痛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对疾病治疗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团队在老年癌痛患者疼痛规范化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48例老年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疼痛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设立疼痛护理团队,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干预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评分(90.24±3.32)分,高于对照组的(70.13±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团体使老年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措施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移情结合规范化管理对癌痛患者疼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120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规范化管理,研究组采取移情结合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出院前1 d癌痛爆发次数、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及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量表(FACT-G)]。结果:出院前1 d,研究组癌痛爆发频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1周、2周、1个月、2个月后,研究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FACT-G各维度评分和总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移情结合规范化管理可有效降低癌痛患者癌痛爆发频率,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及接受PDCA循环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骨痛程度、生存质量及焦虑情绪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前骨痛评分(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FACT-G-V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接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FACT-G-V评分及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可有效地改善肺癌骨转移患者骨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教育在肿瘤患者癌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3日—2019年5月31日某三甲医院肿瘤癌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癌痛常规护理模式进行管理,试验组给予护士引导下的同伴支持教育模式进行为期6个月的癌痛管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癌痛管理自我效能感、疼痛评分、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采用相对应的干预模式后,其癌痛管理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及各维度、疼痛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同伴支持教育模式的癌痛管理方法相较于常规癌痛管理模式更能提高患者癌痛的自我管理能力,控制疼痛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167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3例和研究组84例。对照组接受局部放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癌患者采取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医院癌痛管理护理方案,为临床开展癌痛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008年6月—2010年3月入院的中晚期癌痛病人1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护理方案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疼痛控制满意度调查;对医院癌症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102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方案应用前后医护人员癌痛管理认知水平。[结果]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癌痛管理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疼痛控制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癌痛管理护理方案的实施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和病人疼痛控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居家癌症伴疼痛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自我健康教育的效果,使患者疼痛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方法癌痛护理专业小组对本院出院的59例服用吗啡缓释片止痛的癌痛患者运用CDSMP模式(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未运用CDSMP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59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护理效果及抑郁、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癌痛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满意度及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依赖性、焦虑抑郁发生率、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CDSMP模式对居家癌症疼痛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疼痛评分均控制在3分以内,提高了居家癌痛患者对癌痛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了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药物的依赖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痛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镇痛后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抽签法将80例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癌痛规范化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恶心、呕吐、昏睡、便秘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EORTC 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癌痛规范化护理可有效缓解癌痛患者疼痛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钟点式表征法流程表在癌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3月和2018年4月至9月入院的80例初次诊断为癌痛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运用钟点式表征法流程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的癌痛管理及药物认识方面的障碍和癌痛缓解程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接受止痛治疗和疼痛知识健康教育24小时及48小时后,观察组癌痛管理及药物认识障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强度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钟点式表征法流程表的健康教育能纠正患者对止痛治疗的偏见及知识的缺乏,同时有效降低疼痛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策略团队模式管理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癌痛常规护理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建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进行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CT QLQ-C30)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控制指标评分和各领域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影响和疼痛信念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领域各维度评分和总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对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疼痛结局,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抗抑郁药物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92例骨转移癌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抗抑郁药物联合放疗组,48例)和B组(单纯放疗组,44例),观察两组治疗后止痛效果及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缓解,A组止痛效果更明显,总有效率为 93.75%(P<0.05);A组治疗后抑郁程度减轻,HAMD评分降低至14.64±4.71,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改善,但A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放疗能有效缓解骨转移癌患者疼痛,减轻抑郁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TP cyclohydrolase 1,GCH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中晚期病人癌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07例肺癌中晚期病人和160例对照者GCH1-rs3783641位点的基因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病人治疗前的癌痛程度,记录阿片药物需要量。通过对这些分析探讨GCH1基因多态性与癌痛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癌痛程度病人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AT、TT基因型病人的疼痛发生率和疼痛评分依次降低(P<0.05);(2)与AA相比,AT、TT型病人的阿片药物需要量降低;AT与TT相比阿片药物需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等位基因A相比,等位基因T携带者的疼痛发生率、疼痛评分和阿片药物需要量降低(P<0.05);(3)GCH1-rs3783641等位基因T与治疗前VA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GCH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中晚期病人癌痛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转移瘤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8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06例,均为骨转移瘤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QLQ-C30评分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NR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骨转移瘤疼痛患者中,可提高其生活质量,缓解癌性疼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