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手术方式,改善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患侧乳腺的外观状况。方法:14例符合条件的乳腺癌患者在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实行胸小肌翻转带蒂前锯肌转移,衬垫于乳头及乳晕下,重塑乳腺外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乳头乳晕由贴近胸壁变为凸起4-5CM,具备较好的乳腺外形。结论:本术式对保留乳头的乳癌根治术后乳头的三维偏移,将发挥重要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方法,该术式手术范围大,组织损伤多,易发生术后伤口瘢痕组织、关节僵硬、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引起上肢功能障碍[1]。乳腺癌手术大致分为保乳和不保乳两类。保乳是指切除乳腺内肿块和部分乳腺腺体,但保留完整或大部分乳房。不保乳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切除乳房(皮肤、皮下组织、乳腺腺体及乳头乳晕复合体)、清扫腋窝淋巴结、切除胸大肌筋膜,但保留或部分保留胸大肌、胸小肌。我们对109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8年以来,我们为3例乳癌患者施行了Roses氏改良式乳癌根治术,认为手术野暴露良好,不易损伤胸内、外侧神经,各组淋巴结廓清充分,保留的胸大肌有功能无萎缩。患者年龄为39、44、56岁。癌肿生长部位均为外上象限,2例发生于右乳。病理分型分别为左乳腺导管癌、右乳腺腺癌和右乳腺髓样癌。患者保留的胸大肌均功能好,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适应证、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7年乳腺改良始根治术与Halsted根治术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癌根治术,生存率和复发率与同期行Halsted根治术各期乳癌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上肢功能保存、胸部外观、皮瓣坏死等方面均明显优于Halsted乳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8岁。主因“发现左乳、大、乳晕区皮肤改变10年”到我科就诊。10年前患行无意间发现左乳头、乳晕区皮肤改变,无渗液,伴有瘙痒,偶有乳房疼痛,在我院皮肤科病理检查诊断为鲍温病。住乳腺科准备手术治疗,拍乳腺钼靶片“左乳外上方泥沙样钙化”。专科检查:左乳头扁平,左乳头、乳晕区可见皮损,面积约4cm×4cm,表面无渗出,未触及肿块。手术病理检查乳腺组织为:乳腺导管癌早期浸润。遂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淋巴结未见癌细胞转移,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6.
报告功能性乳癌根治术15例,保留胸大肌和支配胸大肌的神经。随访5个月~5年。胸大肌功能良好12例,胸大肌部分萎缩2例,萎缩1例。认为胸大肌功能情况与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支配神经保留的完整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往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将乳腺、胸肌、周围组织、皮肤、皮下一并切除,不考虑术后患者的外观体型及美学方面的问题,效果很难令患者满意。2005年以来,我院对27例患原发性乳腺癌的患者,在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时,行乳头、乳晕皮瓣游离术。术后半年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无垂直瘢痕的下蒂瓣巨乳缩小术,重点讨论了如何解决新乳房下部皮肤不足、保存术后乳头乳晕感染及术后乳房潜在的泌乳功能。方法:笔通过①提高乳房返折处皮肤切口(高于乳房下皱襞线1.5—2cm),利用部分原乳房下部皮肤来补足新乳房下部皮肤不足的情况。②所有患的下蒂瓣均制作成真皮-脂肪-乳腺复合瓣,蒂宽不小于12cm,该复合瓣由浅入深逐渐增宽,并保持与胸大肌附着。结果:所有8例患的16只巨乳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5例于术后6个月—2年获得随访,乳房外形满意,乳头乳晕感觉正常,乳房表面瘢痕少而隐蔽。结论:①当新乳晕下缘与旧乳晕上缘间距过短(不足4cm)时,可通过提高乳房返折处皮肤切口(高于乳房下皱襞线1-2cm)保留部分原乳房下部皮肤来补足新乳房下部皮肤不足的情况。②与胸大肌附着的真皮-脂肪-乳腺复合瓣有助于保存术后乳头乳晕的感觉及潜在的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9.
乳癌根治术原则为Halsted,Meyer和Handley所首创。以后Petey提出胸大肌保留亦能得到同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保留乳头的乳腺癌根治术加一期或二期乳房假体再造术术后的美容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癌根治术加一期或二期乳房假体再造术,后进行美容效果评价,随访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行此手术的患者美容效果均达到优良,近期疗效满意。结论:保留乳头乳癌根治术加一期或二期乳房再造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保留乳晕表皮的乳晕三角瓣支撑法乳头内陷矫治术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9例先天性乳房畸形患者,患者均接受保留乳晕表皮的乳晕三角瓣支撑法乳头内陷矫治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随访结果证实,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保留乳晕表皮的乳晕三角瓣支撑法乳头内陷矫治术治疗乳房畸形,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及预后因素,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女83例,男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 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患者的体内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检测微小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中选择29例,同时在乳腺良性增生的患者中选择29例进行研究,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均相匹配。29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29例良性乳腺增生患者为对照组,58例乳腺疾病患者术后的离体标本均保留在-70℃的环境下,以保证标本的有效性。乳腺癌患者在离肿瘤最近处进行皮肤组织取材,乳头乳晕复合体则经正中切面取材,取29例离体癌组织标本;良性乳腺增生的患者只在相同的位置进行皮肤取材即可同时取29例离体增生组织标本进行研究。本次试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来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应组织中乳腺球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29例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球蛋白表达均为阳性;乳头乳晕复合体中阳性率为17.2%.皮肤组织阳性率为10.3%。对照组在增生的良性组织中及正常皮肤中乳腺球蛋白均为阴性。皮肤阳性率与皮肤橘皮样变及酒窝症等改变的程度有关;乳头乳晕复合体的阳性率与肿瘤的位置有关。结论乳腺球蛋白的阳性提示着者癌变微转移的出现,同时研究表明乳腺癌累及皮肤组织和乳头的机会比较小。在临床手术中可以考虑为患者实行皮肤及乳头保留性的乳腺癌根治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秦芹  姚广东 《安徽医药》2019,23(1):125-126
目的 探讨乳晕去表皮真皮脂肪瓣充填加荷包缝合矫正乳头内陷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42017年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乳头内陷16例。观察组10例彻底松解乳头下引起乳头内陷的纤维束和条索带,松解乳头基底部,设计位于乳晕内外侧以乳头根部为蒂的顶点不超过乳晕边缘两菱形真皮脂肪瓣,上提乳头,将该瓣下拉填充于乳头基底部,双重荷包缝合固定。对照组6例只采用乳晕去表皮真皮脂肪瓣充填矫正乳头内陷。结果 乳晕去表皮真皮脂肪瓣充填加荷包缝合矫正术10例乳头内陷病人随访半年,乳头在乳晕平面以上≥10 mm。对照组6例病人乳头在乳晕平面以上5[KG-*3]~10 mm,其中有2例病人双侧乳头部分回缩。结论 乳晕去表皮真皮脂肪瓣充填加荷包缝合术式矫正乳头内陷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不易复发和疤痕小等优点,是临床上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的可行性以及美容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符合入组标准的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20例行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对照组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以及术后美容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0例保留乳头均成活,手术医生对乳房美容效果评价满意率80%(16/20);患者对胸部外形满意度的自我评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随访12-33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乳腺癌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安全可行,较传统改良根治术具有更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6.
乳腺导管造影定位加选择性区段切除治疗乳头溢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刚 《淮海医药》2002,20(4):273-274
目的 通过应用乳腺导管造影定位加选择性区段切除治疗乳头溢液。方法 对15例患先行乳头内置管,再行乳腺导管造影。术前应用美兰注入导管中,此时行选择性区段切除。结果 本组15例患均痊愈,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本术式简单,成功率高,对于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完全经乳晕入路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91例,三孔入路腔镜下采用超声刀游离胸前区以及颈前肌群,用超声刀将腺体或腺叶切除,并进行血管处理。结果91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成功完成,其中,2例患者冰冻切片提示甲状腺癌,中转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后给予^131I治疗。手术时间为30~12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为10-90ml,术后6h能下床活动,主要食用流质食物,颈部引流管在术后第2天拔除,术后4d左右出院。其中2例患者出现皮下淤斑,3d后消失。结论完全经乳晕人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切口隐蔽,没有瘢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意义,探讨该术式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以往对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乳腺癌保乳根治术的基础上,进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改良。随机选取了120例Ⅰ、Ⅱ期的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保留组和切除组。结果保留组的胸肌萎缩,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和疼痛等不良主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随访期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Ⅰ期、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根治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操作上具有可行性,减少了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及胸肌萎缩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肿胀麻醉下通过乳晕下小切口配合脂肪抽吸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男性乳房发育患者,17例单纯腺体增生的患者采用乳晕下小切口切除术,6例腺体脂肪混合增生的患者采用脂肪抽吸配合腺体切除术。结果术后全部患者无乳头乳晕坏死及感觉减退,胸部平坦,外形满意,切口瘢痕隐蔽。结论根据腺体增生类型采用乳晕下小切口或配合脂肪抽吸术能完整、彻底去除肥大乳腺组织和脂肪组织;该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损伤轻,安全,恢复快,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乳晕无变形,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的纤维乳管镜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并予以局部冲洗,对反复冲洗仍然存在乳头溢液的患者行纤维乳管镜辅助定位下病变乳管切除术。观察156例患者纤维乳管镜下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156例患者均为一次置入纤维乳管镜,无反复扩管过程。其中,132例(84.62%)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黄白色絮状物,导管相对扩张,管腔通畅,管腔内无隆起改变,管腔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24例(15.38%)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金属样絮状物渗出,管腔阻塞,部分病例管腔可见明显隆起改变及局灶占位病变。156例患者中,130例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炎,并行病变乳管冲洗后,随诊1年,无乳头溢液复发,治愈率为83.33%(130/156);26例患者经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管扩张19例(12.18%),乳管内乳头状瘤7例(4.49%),术后随访1年,25例患者未见乳头溢液,1例患者再次出现乳头溢液,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对复发性乳头溢液的治愈率为96.15%(25/26)。结论纤维乳管镜技术在局部乳管冲洗治疗及手术定位中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