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力学负荷对峰值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人的运动器官含骨量的多少与外力有关。本实验研究了重力、肌力对骨量的影响。方法 排除了继发性骨质疏松,用DXA对男56例、女55例受试测量全身骨量,收集BMC、BMD、体重、瘦体重指标。结果 发现全身体重和瘦体重与BMC呈密切相关,与BMD的相关较弱。女性的相关强于男性,男女相同体重配对后,男性的BMC、瘦体重、握力分别大于女性3.5%、27.8%、44%。这可能是男性力学性能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而且男性体重每大于女性1kg其BMC较女性增加0.020kg;男性瘦体重每大于女性1kg其BMC较女性增加0.008kg;体重和肌力都是决定BMC的因素,体重可能是决定BMC的重要外力。结论 应该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诊断中如何发挥骨力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体重、身高对成都地区青壮年腰椎、髋部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体重、身高对青壮年腰椎、髋部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年龄在 2 0~ 39岁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椎畸形者 2 37名 (其中男性 10 8名 ,女性 12 9名 )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DPX 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矿含量 (BMC)、面积 (AREA)、骨密度 (BMD)。全部资料输入微机 ,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体重、身高、体重指数 (BMI)与腰椎、髋部的BMC、Area、BMD呈正相关 ,其中体重与腰椎、髋部的BMC、Area中等程度相关 (r=0 39~ 0 5 5 ,P <0 0 1) ,身高与腰椎 (L2 - 4)AREA相关性最好 (r=0 75 8,P <0 0 1) ,体重、身高与BMD相关性差 (r=0 15 2~ 0 2 2 5 ,P <0 0 5 )。男性腰椎及髋部的BMC、AREA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 (P <0 0 1) ,男、女L2 - 4BMD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略低于女性。L2 - 4BMC与体重比值及L2 - 4AREA与体重比值 ,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2 - 4Area与身高比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1)。结论 体重对青壮年BMC的影响大于身高 ,身高对L2 - 4AREA影响最大 ,男、女体重、身高的差异决定了峰值骨量的差异。BMC、Area、BMD 3项指标中 ,BMC更能反映体重、身高的差异 ,用BMC诊断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体重 指数(BMI)与腰椎骨矿含量(L1-4 BMC、L2-4 4BMC)、腰椎面积骨密度(L1-4 BMD、L2-4 BMD)、腰椎体积表观骨密度(L1-4 BMAD、L2-4 BMAD)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初步探讨我国青少年AS早期骨量、骨密度的重要相关因素及评价指标.方法选择男性青少年AS早期患者31例,统计AS患者年龄(y)、身高(cm)、体重(kg)、BMI(kg/m2)、病程(mon)及ESR(mm/h)等变量,应用DPX-IQ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L1-4BMC、L2-4 4BMC、L1-4BMD和L2-4BMD,计算L1-4BMAD和L2-4 BMAD(BMAD=BMC/面积3/2,g/cm3);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多因素相关性.结果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ESR、L1-4 BMC、L2-4 BMC、L1-4BMD、L2-4BMD、L1-4BMAD和L2-4BMAD的变量值分别为(17.56±2.01)y、(168.52±8.59)cm、(56.13±12.72)kg、(19.65±3.42)kg/m2、(19.61±12.39)mon、(21.71±10.04)mm/h、(52.16±12.17)g、(41.29±9.59)g、(0.971±0.139)g/cm2、(0.984±0.142)g/cm2、(0.1332±0.0146)g/m3和(0.1527±0.0173)g/m3.双因素相关分析初步证实AS早期ESR增高(51.61%AS患者ESR≥20mm/h)且与腰椎骨量、骨密度呈负相关(r=-0.509~-0.424、P=0.003~0.018).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仅体重因素进入L1-4BMD(R=-0.657,P=0.000)、L2-4BMD(R=0.620,P=0.000)、L1-4 BMAD(R=0.551,P=0.001)和L2-4BMAD(R=0.510,P=0.003)回归疗程;另一方面,身高因素成为L1-4 BMC(R=0.676,P=0.000)和L2-4BMC(R=0.673,P=0.000)主要相关因素而被纳入其回归方程.结论身高和体重即成为青少年AS早期骨量及骨密度的重要相关因素.此时期重视发挥二因素对腰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正相关作用,将对于减缓青少年AS早期骨量丢失及AS相关性骨质疏松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妇的骨量与足月新生儿体格的关系.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330名20~33岁妇女产后2~3 d时的全身及多部位骨量和骨密度,问卷调查获得孕期营养摄入、生育史、患病史等基本信息,测量新生儿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和头围,分析产妇骨量与新生儿体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在校正了胎龄、产后BMI、孕期能量、蛋白质、钙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协方差分析显示新生儿的身长与产妇股骨颈BMC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31),与全身BMC和左侧股骨BMC的线性增长趋势处于临界水平(P=0.068,P=0.063).新生儿的体重与产妇全身BMC、L4-4BMC、Ward三角BMC和股骨颈BMC之间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5).新生儿头围与产妇全身BMC之间呈明显线性增长趋势(P=0.012).结论 新生儿体格发育与母体骨量显著正相关.提高母体骨量,有利于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不同片段(hPTH1-34)及(hPTH1-84)对完整雌性(Non-OVX)大鼠和去卵巢(OVX)大鼠股骨及腰椎1-4骨矿物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176只,分为hPTH1-34和hPTH1-84两大组(各80只及96只),每大组及各自分4组(每组各20只或24只),分别为:两组安慰剂组(未切卵巢及切卵巢)用安慰剂(PBS)进行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2周;两组治疗组(未切卵巢及切卵巢)用hPTH1-34或hPTH1-84,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2周。结果 1.卵巢切除术后3个月大鼠股骨及腰椎1-4BMC和BMD明显下降;2.两种片段的甲状旁腺激素(hPTH1-34及pPTH1-84)间歇注射均能使Non-OVX大鼠和OVX大鼠股骨及腰椎1-4BMC和BMD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腰椎1-4较股骨的BMC和BMD升高更明显;3.OVX大鼠治疗后股骨与腰椎1-4BMC和BMD的升高率较Non-OVX大鼠更明显;OVX大鼠在治疗后股骨及腰椎骨量能恢复到去卵巢前水平;4.hPTH1-34较hPTH1-84更明显的使完整大鼠和OVX大鼠股骨BMC和BMD升高。结论 间歇皮下注射人甲状旁腺激素对大鼠股骨及腰椎骨量均有增高作用,尤其对腰椎的骨量以及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升高作用更明显;hPTH1-34片段对大鼠股骨骨量的增高作用强于hPTH1-84片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探讨成年大鼠接受糖皮质激素后骨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21只44周龄SD雌性大鼠分别假性去卵巢+未注射糖皮质激素(SHAM组)、摘除双侧卵巢(OVX组)或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5 mg/(kg·d)](PRED组),应用扇形束DXA(QDR-4500A)每4周测定一次全身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骼面积(AREA);术后12周处死,测定离体腰椎、股骨、胫骨及其兴趣区的BMD、BMC、AREA。压缩试验测定第二腰椎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结果 (1)术后8周开始OVX组体重显著重于同龄SHAM组(8周时,P0.05,12周时P0.01),术后4周开始PRED组体重显著轻于同龄SHAM组(P0.05);(2)术后12周OVX组整体BMC显著高于SHAM组(P0.05),术后8、12周OVX组整体BMC显著高于PRED组(P0.05);(3)术后12周OVX组离体第5、6腰椎BMD及第6腰椎BMC显著低于SHAM组和PRED组(P0.05),PRED组离体各腰椎BMD、BMC、AREA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4)术后12周与SHAM组比较,OVX组离体股骨(-7.42%)、股骨远端(-10.85%)和近端(-6.92%)、胫骨近端(-11.40%)BMD显著降低(P0.05),其中股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BMC也显著降低(P0.05);(5)术后12周与SHAM组比较,PRED组离体股骨及各区BMD、BMC、AREA无显著性差异,整体胫骨及各区BMD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2周与SHAM组比较,OVX组及PRED组胫骨中远端骨量增加;(7)与SHAM组比较,OVX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显著降低,PRED组最大载荷显著降低。结论成熟期大鼠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后,皮质骨和松质骨骨量没有显著变化,DXA检查难以发现其骨丢失情况;力学性能改变提示糖皮质激素更多的是引起骨质量的改变而导致了力学性能的下降及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肥胖者骨密度与体重及其他体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肥胖易伴发多种慢性疾病。本文探讨肥胖者体重与体成份(脂肪、肌肉)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临床减重的意义。方法经临床确诊系单纯性肥胖者45例,男17例,女28例。使用美国LunarDPX-L型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XA),测量全身骨、第2~4腰椎、股骨颈骨矿密度(BMD)及体脂肪和肌肉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W/H2)、体重(kg)/身高(m)即W/H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体重平均94.54±17.41kg,BMI33±4.87。女性体重平均124.37±14.0kg,BMI35.41±6.39。男女两性全身BMD与体重相关,分别为r=0.415,P<0.05,r=0.529,P<0.0025。女性体重与脂肪、肌肉之间呈正相关分别为r=0.522,P<0.0025、r=0.612,P<0.005。男性体重与BMI、W/H及全身肌肉量相关,与脂肪组织无明显相关。男女性W/H较BMI相关系数高。男性全身BMD与全身肌肉量正相关r=0.421,P<0.05。女性全身及股骨颈BMD与脂肪量相关r=0.360,P<0.05、r=0.323,P<0.05。女性全身肌肉量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373,P<0.05。结论①肥胖者体重增加,男性以肌肉增加为主,女性脂肪和肌肉都增加;②男性全身骨密度增高与肌肉量增加有关,而女性则主要为脂肪量增加;③女性肌肉、脂肪量与股骨颈BMD密切相关;④体重(kg)/身高(m)比计算体重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总体肥胖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北京郊区青春期学生的膳食钙及蛋白质摄入与全身和股骨颈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多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怀柔区342名12~16岁学生(男生170人,女生172人).采用3d24h膳食回顾调查问卷了解膳食摄人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ual-energy X-rays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全身及股骨颈骨量.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每天膳食钙和蛋白质摄人量分别为316mg和70g.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无论低钙组或高钙组中,体重和身高都是全身和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性别、年龄、能量和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铁等营养素.调整性别、年龄、身高等混杂因素时,全身BMD、BMC在高钙低蛋白组最高(分别为0.804 g/m2,2010 g),而在低钙高蛋白组最低(分别为0.708 g/m2,1660 g;P <0.05).股骨BMD在高钙低蛋白组(0.809 g/m2)最高,BMC在低钙低蛋白组(3.8g)最高,而两者均在高钙高蛋白组最低(0.752 g/m2,3.51g;P <0.05).进一步调整体重后,上述差异的显著性消失.结论 除性别和年龄等不可控因素外,对北京郊区学生全身和股骨颈骨量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和身高.对于钙摄入量不足的北京郊区青春期少年,高蛋白质、低钙饮食通过影响体重的变化间接地对全身和股骨颈BMD、BMC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DXA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敏感指标.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地区年龄20岁以上健康男、女1456名(其中女性793名),准确测定身高(H)、体重(W)后,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DPX-L型DXA测定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MD).全部资料输入微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男、女在峰值骨量后,随年龄增加,BMC、BMC/W、BMD均逐渐下降,BMC、BMD、BMC/W累积丢失率在40岁以上组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丢失更明显(P<0.05),同部位、同年龄组三指标累积丢失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OP检出率以BMD为参照指标最高,明显高于BMC/W、BMC二指标(P<0.05).结论DXA测定中BMD能较好反应BMC、BMC/W变化,是诊断OP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基因分子水平探讨酒精性骨质疏松(alcoholic osteoporosis,AOP)大鼠的发病机制,观察生髓健骨胶囊对AOP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表达的影响,探讨生髓健骨胶囊对AOP大鼠模型的中药防治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120只,称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只,用白酒灌胃法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碳酸钙阿法D3、生髓健骨胶囊灌胃给药。于造模8、12、16周末取材,检测股骨上端BMD、BMC指标。结果检测造模干预8、12、16周后BMD、BMC指标变化,模型组BMD、BMC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饮酒大鼠确实存在骨量减少,BMD、BMC降低;中药干预组BMD、BMC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中药干预组BMD、BMC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观察生髓健骨胶囊对AOP大鼠的实验指标,证明了生髓健骨胶囊能够提高AOP大鼠骨密度,增加骨矿含量,抑制矿物质丢失,改善大鼠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