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 ,病因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一系列症候群。笔者自 1996~ 1999年运用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本病 50例。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67岁 ;病程最短 18天 ,最长 7年。其中神经根型2 0例 ,椎动脉型 2 5例 ,交感型 5例。 50例均经 X线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主穴取颈夹脊。神经根型配肩井、天宗、秉风 ;肩、臂、手指麻木配肩骨禺、曲池、外关、合谷、八邪 ;椎动脉型配风池。让患者端坐低头位 ,充分暴露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针刺治疗,取风池、颈夹脊穴、肩中俞、曲池、肩井穴;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用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进行客观量化.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在改善肌力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颈臂疼痛、压顶试验、臂手麻木、颈部活动度方面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用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本院门诊的 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和牵引对照组 ,其中腹针治疗组 40例中男 1 5例 ,女 2 5例 ;年龄 31~ 61岁 ;病程 2个月~ 1 2年 ;临床症状主要为单侧上肢疼痛、麻木、酸困者 2 7例 ,双侧有症状者 1 3例。牵引对照组 40例中男 1 4例 ,女 2 6例 ;年龄 32~ 62岁 ;病程 2个月~ 1 4年 ;单侧有症状者 2 9例 ,双侧者 1 1例。所有病例均经 X线颈椎片及 CT检查 ,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排除颈椎结核、肿瘤、颈椎间盘突出及其他类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颈臂穴组)20例;对照组(常规取穴组)20例。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自制20分法量表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见效快、复发率低。临床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颈臂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颈臂穴电针组)20例;对照组(传统取穴电针组)20例。以VAS评分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颈肩上肢疼痛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镇痛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穴为主施以电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肩上肢疼痛,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葛根舒颈方治疗,对照组予颈舒颗粒加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臂麻木、项臂疼痛、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臂麻木、项臂疼痛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电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此型颈椎病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1例 ,其中男 3 0例、女 2 1例 ,年龄最小者仅 2 1岁 ,最大者 62岁。病程 :最短者1个月 ,最长达 8年。患者均具有以下症状 :颈肩部僵硬 ,酸痛或有压痛点 ,并有神经走行区串麻或疼痛 ;X线提示 :颈椎增生 ,骨质退行性变 ,椎间隙变窄 ,生理曲度变小或消失2 治疗方法2 .1 针刺主穴 :颈 2~颈 1 ,夹脊穴配穴 :(1 )头痛 ,头晕加风池、百会、印堂、太阳(2 )肩背酸痛 ,手臂麻木疼痛加肩髑、肩井、肺俞、曲池、外关、合谷。(3 )颈项…  相似文献   

8.
针刺、牵引加运动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4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采用针刺、牵引加运动疗法对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94例中男性 5 5例 ,女性 39例 ;年龄 2 5~ 72岁 ,病程 5个月~ 5年。临床病例均以神经根受累为主 ,临床表现多有后枕头皮疼痛 ,颈、肩与臂疼痛或上肢放射性麻木等症状。典型病人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均阳性。均经X线摄片及CT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椎间隙变窄 ,后纵韧带钙化等改变。2 治疗方法针刺以夹脊穴 (C4~ 7棘突旁开 0 .5寸 )为主穴 ,并根据经络走向在疼痛 ,麻木患侧配选曲池、肩骨禺、外关、…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针刺、牵引加运动疗法对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4例中男性 55例 ,女性 39例 ;年龄 2 5~ 72岁 ;病程 5个月~ 5年。临床病例均以神经根受累为主 ,临床表现多有后枕头皮疼痛 ,颈、肩与臂疼痛或上肢放射性麻木等症状。典型病人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均阳性。均经 X线摄片及 CT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后纵韧带钙化等改变。治疗方法针刺以夹脊穴 (C4~ 7棘突旁开 0 .5寸 )为主穴 ,并根据经络走向在疼痛、麻木患侧配选曲池、肩、外关、天宗、后溪…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5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红 《中医正骨》2003,15(5):52-5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自 1999~ 2 0 0 2年来用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 5 5例收到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 ,男 2 7例 ,女 2 3例。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6 5岁。平均 5 0 .6岁。病程最短半月 ,最长 2 4年。颈型 10例 ,神经根型 2 2例 ,椎动脉型 16例 ,脊髓型 4例 ,交感神经型 3例。表现为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者 10例 ,肩背部疼痛 ,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者 2 2例 ,头疼头晕者 16例 ,颈部不适伴一侧或双侧下肢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 4例 ,颈部不适 ,心悸、多汗 7例。查体颈部活动受限 2 6例 ,颈及肩背部有明显压痛者4 …  相似文献   

11.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麻木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痛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10例,脱落12例,其中治疗组106例(脱落5例),对照组104例(脱落7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d及治疗后1个月8个时间点随访观测患者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肩疼痛均有减轻(P<0.01),每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臂疼痛减轻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4次治疗后治疗组减轻颈臂疼痛优于对照组(P<0.01).从第6次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减轻上肢麻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旋提手法可以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和上肢麻木.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以来 ,我院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记录比较完整的 5 7例病例资料整理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7例患者中 ,男 31例 ,女 2 6例 ;年龄 35~ 71岁 ,以 4 0~ 5 5岁为主 ;病程 7天~ 11年 ,以 3个月~ 2年为主 ;有远期外伤史者 19例 ,有长期生活或工作姿势不良史者 4 8例 ;单纯手指麻木者 2 9例 ,伴颈部板僵不适者 32例 ,呈放射性串麻疼痛者 2 1例 ,与颈部活动有关者 4 4例。2 治疗方法2 .1 挑治疗法 :让患者反坐在靠背椅 ,或俯卧于治疗床上 (过于肥胖者改为患侧在上的侧卧位 )。在患侧颈、肩、背部…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推拿疗法 ,治疗颈椎病 52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2例中 ,均经X片诊查或CT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颈椎病”。其中 ,男性 2 0例 ,女性 32例 ;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6 8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1天。分六型 :脊髓型 (或称萎症型 ) 1例 ,交感神经型 (或称五官型 ) 1例 ,神经根型 (或称痹症型 ) 5例 ,综合型 (颈椎病引起心脏病 ) 1例 ,椎———基底动脉型(或称眩晕型 ) 31例 ,颈型 (或称落枕型 ) 13例。2 治疗方法2 .1 针灸疗法 :主穴 :风池、颈夹脊、大椎。配穴 :上肢麻木酸痛偏桡侧加曲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远近结合针法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颈椎病患者,采用远近结合针法进行治疗,主要选取颈夹脊穴,落枕穴,悬钟,跗阳,金门,并随病机配穴,随病理分型配穴.结果1)风寒湿型和颈型、神经根型的患者为多,疗效亦佳.2)病程短者,疗效优于病程长者.结论远近结合针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多见的一类颈椎病,因为颈椎退行性变累及颈神经根,表现为颈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和运动障碍。主要症状为颈肩部疼痛,一侧上肢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和(或)麻木,患侧上肢有沉重、无力感,偶出现持物坠落。临床研究表明[1],针刺可以改善颈部局部微循环、缓解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组织营养状况,进而改善神经功能,但麻木比疼痛更难缓解,故运用针刺配合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木,可以加快  相似文献   

16.
三联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颈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 ,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较为常见。近年来 ,笔者应用三联法 (药物局部封闭 牵引推拿 中药内服 )治疗该病 4 6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6例患者中 ,男 31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63岁 ,平均 4 2岁 ;4 5岁以下者2 9例 ,4 5岁以上者 17例。病程 1年以内者 2 6例 ,1~ 2年者 13例 ,3~ 5年者 7例。1.2 诊断标准 :1颈、肩部疼痛 ,可向前臂放射 ,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及疼痛 ;2颈部僵直 ,活动受限 ,棘突、棘突旁有压痛点 ,神经根牵拉试验阳…  相似文献   

17.
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临床常见病,其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往往病程较长且预后欠佳,王艳锋教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实践,总结得出针刺颈臂穴结合电针治疗本病,可达到"气至病所"的针刺理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约占颈椎病的60%~70%[1].临床以颈5—颈7神经根受压最为常见,表现为肩背部到上肢的疼痛或麻木.临床多以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为主.2008年3月—2009年12月间笔者采用颈三针治疗该病6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的明确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门诊病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8岁,平均(39.4±16.4)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5年,平均(1.5±1.3)年.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肩背部到上肢疼痛或麻木.  相似文献   

19.
江崛 《江西中医药》1998,29(3):39-3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4种类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最多见。笔者自1994年7月~1996年7月采用中药、颈椎牵引疗法,分2组对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2~40岁9例,40~50岁31例,50~60岁47例,60~70岁33例;病程最短的3周,最长的11a,病程在1~3a者占60%。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等数2组,即牵引组和综合治疗组。2诊断标准2.1临床表现颈项部疼痛,颈肌僵硬,活动受限,患肢呈放射性疼痛,手指麻木,肌力减退;颈…  相似文献   

20.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中越发常见,常表现为上肢疼痛、酸胀、麻木甚至无力。王艳锋教授根据"经脉所过,病之所及"理论将神经根型颈椎病辨经分为3型,并采用电针颈臂穴治疗本病,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