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高原低氧环境中,不同人群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探讨其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病理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高原世居健康人群及不同居住时间的高原移居健康人群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与世居西宁健康人群对照,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比较研究。 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浆组织因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高原世居及移居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608, P<0.01),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862, P<0.01)。 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及移居高原健康居民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光量子结合单采治疗红细胞增多症文/冯同喜,王燕宁,于永福,曹明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及全血总容量绝对增多,血流粘度增高发病率0.6~1.6/104,以中老年多见,其发病机理不清楚。目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住院诊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328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住院患者中非红细胞增多症患者30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样本人群年龄、身高、体质量、12导联心电图及外周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Hb)水平等相关信息。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心电图fQRS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P0.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b是fQRS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fQRS波的发生与Hb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用同时测定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法直接测定了藏、汉族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氧解离曲线。结果发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较正常藏、汉族的血氧解离曲线明显右移,而藏、汉族间无明显差异。提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个体的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特征可能与其血氧解离曲线的右移有关而与民族无关。  相似文献   

5.
姒惠 《中国微循环》2005,9(5):355-355
骨髓增生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是某一系或多系骨髓造血细胞持续不断地异常增殖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其共同特点是:各病除有一种主要血细胞系异常增生外,常伴有一或两种其他血细胞增生,这些疾病可以相互转化或同时合并存在,有时尚见过渡型,都有可能出现骨髓纤维化,可伴有髓外造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周围血形态学异常如泪滴状红细胞,幼粒,幼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或巨核细胞碎片等临床变化。  相似文献   

6.
《微循环学杂志》2016,(1):61-63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一类因机体对缺氧环境适应失代偿而导致的红细胞(RBC)过度代偿性增生的慢性高原病,其发病机制虽未完全清楚,但目前普遍认为高原严重的失代偿性低压、低氧血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骨髓EPO受体系统紊乱、促红系增殖因子分泌异常、HAPC易感基因的存在等是HAPC发病的主要原因和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检测了3300m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红症)38例的红细胞滤过指数、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与48例同一地区同龄健康人比较,并按40岁为界限分组。结果:高红症者红细胞滤过指数增高,C3b受体花环率下降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高,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高红症红细胞滤过指数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呈负相关;而与复合物花环率呈正相关。结论:高红症组与健康组40岁以下组各项参数优于40岁以上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性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 )在血液流变学中的变化。方法对49例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部病例全血黏度增加 ,血沉减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全部病例全血黏度增加。但血沉不增加。而骨髓纤维化患者无异常变化。结论通过血流变的检测对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分类和分型有一定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在短期内由高原返回平原,红细胞流变对其“脱适应”阶段微循环灌注是否产生影响尚未见到报道。作者对久居3760m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男性患者9名,脱离高原环境两个月内,分别到达西宁市2261m,苏州市15m两地区进行球结膜、甲襞微循环观察及血液流变学、血气、肺动脉动力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 红细胞系:循环中大量的红细胞构成了一个运输氧的器官,红系祖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共同组成了此器官,称为红细胞系。 红细胞系来源:红细胞系细胞来自未分化的多能干细胞,随着定向分化,红系祖细胞经历数个复制阶段,逐渐成熟并功能更加特化。在成人阶段,除非在低氧等病理情况下或收到环境损害干扰,循环中的红细胞总数保持稳定状态。 背景:生活于高原鼠兔的血液系统中外周血红细胞及骨髓有核红细胞数目及形态的变化,对其低氧适应有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对比高原鼠兔与大鼠在低氧前后外周血及骨髓红系细胞的变化,初步探讨高原鼠兔红系造血系统低氧适应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健康野生高原鼠兔及清洁级SD大鼠各12只,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动物饲养在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低压低氧舱内,连续低压低氧干预28 d,对照组动物在海拔2 260 m的实验室内饲养。 结果与结论:①对照组高原鼠兔较对照组大鼠红细胞直径小而计数多,低氧暴露28 d后,两组实验动物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升高(P < 0.05),但高原鼠兔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大鼠,且高原鼠兔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变化;②骨髓涂片结果显示,低氧暴露后高原鼠兔中、晚幼红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但大鼠中、晚幼红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 0.05);③胸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低氧暴露后高原鼠兔幼红细胞岛无明显变化,但大鼠幼红细胞岛明显增生;④结果显示,高原鼠兔在低氧暴露前后外周血及骨髓红系变化幅度明显低于SD大鼠,考虑高原鼠兔长期生活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可能与其低氧适应机制有关。 ORCID: 0000-0001-5253-8732(马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流变学特性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对不同海拔高度(刚察县3300m,甘德县4080m)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检测了红细胞滤过指数(EFI)、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EFI、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血浆MDA水平上升,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SOD随之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SOD与EFI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呈负相关(P<0.01);而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呈正相关;MDA则相反。结论:随着海拔升高,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了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背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的高增殖低凋亡特性使其造血干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后成功分化出粒红系细胞,但其能否植入并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报道。 目的:探讨JAK2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应用注射用重组人γ-干扰素联合白消安的方法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给药结束后第5天实验组经尾静脉输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同法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输注后第14天检测小鼠外周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小鼠外周血和骨髓内CD45+细胞的百分含量。 结果与结论:输注后第14天,实验组小鼠血细胞计数三系减少,骨髓涂片可见散在淋巴细胞和早期造血细胞,骨髓组织活检可见骨髓增生减低,少量粒系细胞及幼红细胞,未见巨核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造血功能无明显改善。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未检测到CD45+细胞,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及骨髓均可检测到人源化的CD45+细胞,且骨髓中CD45+细胞比外周血高,提示JAK2V617F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植入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体内,但血常规、骨髓涂片及活检结果显示未能明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高原不同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及血液粘度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原不同人群血液流变性特点 ,探讨低氧环境下人体血液粘度调节机制。方法 :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简称高红症 )患者及不同居住时间和不同种族人群进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 :高红症患者、汉族久居高原人群和藏族世居人群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相关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组织供氧指数、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下 ,人体通过改变红细胞功能和形态等方式 ,代偿性调节因红细胞压积增高引起的血液粘度的过度升高 ,有助于维持组织的正常供氧  相似文献   

1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慢性高原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且常成为其它慢性高原病的初始肇因。HAPC的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目前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以放血疗法或血液稀释疗法为代表,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病因治疗,复发率高;后者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但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待进一步验证。大量文献表明:旋转磁场可改善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特性,可促进微循环。基于此,通过研究观察低频旋转磁场对红细胞增生的作用,以探索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新方法。使用低频旋转磁场系统对6名志愿者进行治疗,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尿酸等4个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经过低频旋转磁场治疗14 d后(60 min/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尿酸平均值分别降低7.87%、9.67%、31.59%,而血红蛋白浓度则较为稳定(仅降低3.61%)。初步的试验显示,低频旋转磁场对治疗红细胞增生有一定的效果,有望被用于辅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但其作用机理和临床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70例,经髓后上棘取材,观察骨髓形态、组织病理、超级结构,以揭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骨髓红细胞系统过度异常增生,是HAPC发病的重要因素.方法:骨髓涂片用瑞氏染色、形态学计数和分类.其中12例行骨髓活检,取出10~15mm活组织,分成两块,观察骨髓病理和骨髓超微结构.结果:骨髓形态学、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共同改变,即红系列增生极活跃,均有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现,有核红细胞的分裂指数、细胞分裂象在骨髓分裂中、红与粒细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形态上红系以间接丝状分裂为主,骨髓组织病理可见,造血组织容积增加,含铁血黄素减少或消失.超微结构红系统的内质网、溶媒体、线粒体减少,线粒体排列紊乱,可见巨大线粒体.结论:HAPC的骨髓红系统过度增生,聚集在增多扩张的静脉窦中,并迅速进入血循环中,以改善低氧情况,但红系的核浆发育不平衡,细胞器的异常改变,所致的病态造血和红细胞的释放失控,可能是HAPC发病的组织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93年8月至94年10月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33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和血液流变学检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3例均系住院患者。年龄35至60岁,平均47.5岁。为移居高原10至20年的居住者,全为男性。 2.诊断标准:依据血液学检查,一般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血红蛋白≥200g/L,红细胞≥6.50×10~(12)/L,红细胞压积≥65%,即可诊断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椭园红细胞增多症三例卢宝庭先证者女,26岁,已婚,汉族。健康体检血常规时偶然发现红细胞呈椭园形,查验患者全家发现先证者的父亲和大妹也为本病患者。实验室检查:先证者之父,血红蛋白110g/L椭园红细胞87%,棒形红细胞6%,网织红细胞1.2%,红...  相似文献   

18.
<正>目的:本研究拟探讨SENP1、VEGF以及CARD14交互作用在预测移居汉族男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易感性的作用。方法:纳入234例移居汉族男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与250例移居汉族男性正常对照,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判定SENP1基因rs726354、VEGF基因rs3025033及CARD14基因rs8065364等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多因子降维软件分析基因  相似文献   

19.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系由于人体对高原慢性低氧代偿机能失调所致的显著动脉低氧血症及过度红细胞增多而导致以血液、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为主要的多器官损害。本病为一全身性疾病,随海拔升高,发病率增加,转至低海拔地区病情会逐渐好转。探讨其形态变化有助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和方法:检测了3300m处高原红细胞多症(高红症)38例的红细胞滤过指数、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与48例同一地区同龄健康人比较,并按40岁为界限分组。结果:高红症者红细胞波过指数增高,C3b受体花环率下降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高,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高红症红细胞滤过指数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呈负相关;而与复合物花环率呈正相关。结论:高红症组与健康组4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