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31例婴幼儿哮喘(IA)及2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AB)患儿的血浆内皮索(ET)水平。结果显示IA及AB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IA组血浆ET亦明显高于AB组。说明ET参与了喘息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变化,是疾病进展的重要促发因素之一;AB可能是IA的早期表现,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和肺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慢支组、牛磺酸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大鼠吸入含10-6(体积分数)二氧化硫的混合空气建立慢性支气管炎模型。放免法测定ET1和AdM含量。结果:血浆、BALF和肺组织ET1含量,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比对照动物分别增加239%、243%和367%(P<0.01),牛磺酸组比慢支组分别降低31.7%、36.7%和62.6%(P值分别小于0.05、0.01和0.01)。血浆、BALF和肺组织AdM含量,慢支组大鼠比正常对照大鼠分别增加40%、100%和138%(P<0.01),牛磺酸组大鼠比慢支组分别减少18.6%、28.5%和29.5%(P值分别小于0.05、0.01和0.01)。结论:慢性支气管炎病程中ET1和AdM可能发挥一定作用;牛磺酸可能通过阻止ET1和AdM调节紊乱的发生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 ,并评价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的变化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中观察的价值。方法 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液 ,以荧光免疫法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组 (急性期 2 4例 ,缓解期 2 4例 ) ,健康组 ( 12例 )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分别进行检测 ,并同步测定肺功能 (FEV1/FVC)。结果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EC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组 (P <0 .0 1) ,但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ECP与FEV1/FVC无相关性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CP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患者外周血、诱导痰中ECP水平的变化不能作为观察的指标来判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喘息型慢性支气管并发高血压病的原因.方法 对78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与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分组进行对照观察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在相同的病程和同样的治疗情况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易并发高血压病.结论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易并发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5.
张传英  赵川  任宗明 《西部医学》2007,19(3):397-39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pe ptide,CGRP)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浆ET和CGRP含量。结果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组血浆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慢性轻中度及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组血浆CGRP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慢性乙肝患者血浆ET和CGRP含量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T和CGRP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放免法对68例慢性肾病患者和32例正常人进行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慢性肾病患者血浆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慢性肾病不同中医证型ET含量依次为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肺肾气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和内皮素(ET)的含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8例CHF患者及20例心功能正常者,用ANALYTICS E170光电免疫发光仪对血浆NT-proBNP的含量进行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CHF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ET含量均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依次为<0.001,<0.05);②CHF患者血浆NT-proBNP与ET水平呈正相关(r=0.696,P<0.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ET水平呈正相关,提示NT-proBNP和ET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38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行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l2]、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炎性指标及ACT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喘息、咳嗽无力、气短及哮鸣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及FEV1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3、VEGF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CT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西医治疗可明显提高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止嗽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止嗽散,7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55.00%),χ2=8.571,P<0.05。结论:止嗽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的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的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150例慢性肾衰患者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组,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血浆ET与血清NO含量。结果:各组慢性肾衰患者血浆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各证型血浆ET含量依次为对照组〈脾肾气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中医各证型血清NO含量依次为脾肾阳虚组〉阴阳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气阴两虚组〉脾肾气虚组〉对照组。在各病例组中ET和NO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肾衰患者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肾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改变及其在高血压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分别以R IA法和ELASA法测定其血浆ET、vWF含量。结果高血压组血浆ET、vW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有并发症组血浆ET、vWF含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高血压组血浆ET与舒张压呈正相关(P<0.01),vWF与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ET、vWF含量增高在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支气管炎在我国是一个发病率很高的疾病,70年代的全国性普查平均患病率就达4%,而且年龄越大,患病率愈高,50岁以上的人,可达13%.慢性支气管炎可分为单纯性和喘息性两型,单纯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型(实际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除有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伴有哮鸣音喘鸣在阵咳时加剧,睡眠时明显,多采用综合疗法,解经、平喘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糖皮质激素等,本文采用中药照山白替代综合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对其平喘效果进行观察,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我们用中药照山自治疗68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13.
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早期干预提供试验室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总IgE,伊红染色法检测EOS计数。结果(1)喘息性支气管组血浆总IgE(T-IgE)和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哮喘急性发作组(P<0.05)。(2)哮喘组血浆IgE和EOS计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哮喘发作组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组的血浆总IgE和EOS计数之间都有正相关关系(r=0.750,0.573,P<0.01)。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存在有部分相同的发病机制。对评分小于5分的喘支患儿,如EOS计数和血浆总IgE升高,并且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则应尽早按哮喘进行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对于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7例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这37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19例患者,对照组有1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雾化吸入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雾化吸入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药物联合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使患者的通气情况得到改善,提高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而且各项治疗方法都非常简单,老年人更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支咳喘宁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慢支咳喘宁胶囊低剂量组、慢支咳喘宁胶囊高剂量组、气管炎丸组及不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造模各组以高、低剂量慢支咳喘宁胶囊、气管炎丸和生理盐水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NF和ET的含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各组肺组织中TNF和ET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慢支咳喘宁胶囊可降低TNF、ET含量,控制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陈燕  胡艳  曾强 《广东医学》2002,23(10):1027-1028
目的 研究内皮素 (ET)和氧自由基在肺动脉高压大鼠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给实验大鼠缺氧前注射SOD ,而后通过常压缺氧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用放射免疫和比色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的内皮素 (ET)和丙二醛 (MDA)含量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组大鼠肺组织ET的分布。结果 单纯缺氧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的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MDA水平亦升高显著 (P <0 0 1) ,然而SOD防治组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浆ET含量和MDA水平之间相关显著 (P <0 0 5 ) ,正常大鼠肺组织内ET标记反应呈弱阳性 ,SOD组ET反应呈阳性 ,而单纯缺氧组呈强阳性。结论 SOD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ET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孙东  于水莲 《中外医疗》2010,29(4):133-13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扶正平喘汤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随机、双盲方法,将300例患者分为穴位注射配合扶正平喘汤治疗组、穴位注射组对照组、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3组。观察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2个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扶正平喘汤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海兵  罗文侗 《上海医学》1997,20(10):566-567
为了观察慢性支气管炎单纯型和喘息型患者的白细胞移动有无差别,应用Boyden小室注射检测慢性支气管单纯型和喘息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随机移动(RM)及趋化移动(chtM)结果,两实验组患者RM及chtM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提示白细胞移动改变在慢性支气炎发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意义,喘息型组的RM及chtM又较单纯型明显增高(P〈0.01)可能为喘息型患者出现临床喘息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1的疗效。方法:将123例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生素K1辅助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叶文华 《吉林医学》2013,34(6):1082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对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后1周、4周和8周的急性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应用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可提高疗效,预防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