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医护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的严重损失。现将肝炎科护士自我防护体会报告如下。1职业性危害1.1物理因素肝炎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有毒物质:甲醛、戊二醛、紫外线等。如甲醛可刺激呼吸道黏膜,急性大剂量接触可致肺水肿,它是护士职业性皮炎、职业性哮喘的最常见原因。戊二醛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臭氧等又带来新的危害。1.2生物因素引起肝炎科护士感染的主要是病…  相似文献   

2.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呈高危险性的工作区之一,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损伤,对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报告如下。1化学因素血透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一些挥发性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次氯酸钠、84消毒液等,长期接触此类物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过敏性皮炎。透析室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空气中的臭氧增加,臭氧与高浓度甲醛气体一样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各种呼吸道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长期吸入臭氧还会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加速衰老[1]…  相似文献   

3.
戊二醛致术后局部皮下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二醛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的消毒剂,主要用于畏热医疗器械的灭菌,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必须用灭菌蒸馏水将残留在器械上的戊二醛冲洗干净。因戊二醛对人体组织、黏膜皮肤均有刺激和固化作用,伤口接触戊二醛可影响愈合过程,所以,切勿将残留戊二醛带入伤口。我院曾发现 5例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戊二醛、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对手术室空气动态消毒的效果.方法 用平板暴露法进行采样,检测戊二醛及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两种方法消毒前后手术室内细菌茵落数,以及在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手术室内细菌菌落数.结果 戊二醛与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均可使空气中的细菌数达到国家空气质量Ⅱ类标准(≤200cfu/m3),如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则手术室中的空气细菌总数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手术开始60min与使用戊二醛的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经济、方便,可在有人状态下进行动态消毒,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有效维持室内空气细茵总数≤200cfu/m3,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适于在缺乏空气层流净化设备的手术室推广.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术室是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在这高危科室里,护士每天都要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其自身防护问题尤为重要,也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现将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报告如下。1职业危害因素1.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不仅危害护士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等。锐器伤是造成感染的主要途径。据国外调查证明,医护人员发生医疗锐器损伤以护士最多,年发生率达20%~40%,其次是实习医生[1]。1.2化学因素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无可避免地存在于室内环境中。主要有各种用于空气消毒以及化学消毒的消毒剂、麻醉废气、固定剂等。护士频繁接触这些有毒物质,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接触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用于熏蒸的甲醛气体可使人眼睛流泪、呼吸困难。甲醛在高达20 mg/m3时,接触者可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性头痛、心悸、失眠等不适[2]。含氯消毒剂以及戊二醛的挥发使空气内会弥漫有一定的浓度,对人体造成持续的伤害。有报道显示,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有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  相似文献   

6.
LJ—强化戊二醛溶液,是一种高效消毒剂。虽具有高效、速效、广谱等优点,但浸泡金属器械,易引起生锈。 1990年5月以来,我科在2%戊二醛溶液中加0.5%亚硝酸钠,浸泡金属器械既不生锈,又不降低杀菌效力。 1.防锈试验:在三种盛1000ml2%戊二醛溶液的容器中,浸泡各种型号的手术刀片。间隔不同时间观察生锈现象。实验结果,在PH为5.4的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7天,就有生锈现象。由表1看出在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0.5%的亚硝酸钠后pH为7,浸泡20天也无生锈现象,其防锈原因是亚硝酸钠在水溶液中水解生成亚硝酸,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一方面能阻止空气中氧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院各科室使用中的戊二醛溶液进行监测检查,发现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会直接导致出现戊二醛澄明度下降,溶液黄染和杂质污染、戊二醛浓度下降等现象。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医学》1976,(12)
对一个磷肥厂415名直接或间接接触氟气、二氧化硫、硫酸雾及粉尘的工人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车间空气中有害毒物浓度不同程度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标准;工人的临床表现以眼和鼻、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现象及牙齿腐蚀为最常见。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戊二醛消毒剂的使用与管理现况,以便加强医院消毒管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该区管辖的医疗机构戊二醛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15所医疗机构戊二醛消毒与灭菌对象、作用浓度与时间均符合规范要求。戊二醛消毒与诊疗均能做到分室,多数使用戊二醛的环境通风良好,但有部分科室将使用后的戊二醛残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医务人员对戊二醛缺乏了解,使用戊二醛的科室防护装置不齐全,多数不安装洗眼设施。有近40%左右的使用戊二醛的人员出现眼、皮肤和呼吸道刺激症状。结论该区医疗机构戊二醛消毒剂使用基本合理,但医务人员对戊二醛缺乏了解,防护措施不到位,有待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微粒和气溶胶是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目前世界上41种主要传染病中,经呼吸道传染的就有14种,占各种疾病的首位。医院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比一般环境中要复杂,所以,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与医院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科微生物实验室,三年来,对医院的有关科室,重点区域,定期持续地进行了监测。重点监测部门有: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每周监测一次,三年共计156次;其他一些部门有:妇产科检查室沙0科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急诊抢救室、内科普通病房政1科普通病房,半个月监测一次…  相似文献   

11.
《疾病监测》1998,13(10):398-400
矽肺是由于偶然接触可吸入性晶态硅粉而引起的具有潜在致命危险性的典型慢性肺部纤维化疾病。在美国,和矽肺相关的死亡多发生在≥65岁老年人,这些人常常有多年硅粉接触史。不过,年轻成人矽肺死亡的不断出现反映其近期内有大量接触。相对短期内大量接触后,一些人会患...  相似文献   

12.
谢红霞  王金婷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317-1318
车针是口腔治疗中通用的医疗器械,使用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病人的唾液、血液等分泌物,若消毒处置不当,其介导的交叉感染极大,易造成器械、工作人员、病人相互之间的交叉感染。以往车针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因戊二醛与表面活性剂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经过冲洗不容易彻底清除。本研究通过不同养护方式的对比观察,现将评价消毒效果及车针的养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敬告作者     
苏红英 《现代护理》2005,11(17):1459-1459
角膜内皮细胞对维持角膜透明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眼科内眼手术中,由于手术操作会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因此术前检测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对保障手术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非接触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具有自动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拍摄,自动计算得出角膜内皮细胞数值的优点,操作简单、可靠性强。虽然如此,仍需护士在操作中掌握正确方法,妥善处理一些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用于对水消毒的优点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1820年漂白粉问世后,人们将其用于饮用水消毒和控制创伤感染。此后,相继发现了化学消毒剂环氧乙烷、戊二醛等。二氧化氯于 1911年问世, 1944年,美国率先用于消毒饮用水,随后在全世界迅速推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效消毒剂[1]。现将其性质及用于水消毒的优点综述如下。 1性质 二氧化氯为带有浅绿色的黄色有毒气体,气味比氯大,遇电火花、阳光直射或加热至60℃以上均易发生爆炸。常温下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接触,或混合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10%,亦有爆炸危险。二氧化氯为高毒性化合物,工作区空气中其极限容许浓度(…  相似文献   

15.
球后注射常用于治疗眼后节及视神经疾病和内眼手术时进行麻醉。此法可使药物在晶状体虹膜隔以后部位达到治疗浓度,由于此法为眼周注射,存在眶内、球外组织结构甚至眼球可能损伤的危险性。但是此种注射方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所以是眼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球后注射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曾有报道,但引起颊肌间隙积血极少见。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戊二醛被广泛用于内镜等器械消毒,内镜护士皮肤、感觉器官和患者呼吸道、消化道常因其溶液或蒸气的急慢性刺激而引起致敏性损伤。然而,迄今尚未见浓度大于5%的戊二醛对人肠道黏膜损伤的报道。我院曾成功救治了1例误用8%-10%戊二醛灌肠导致结直肠严重急性出血、坏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化学消毒剂对手术室空气的污染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手术室空气进行监测,发现手术室空气中各种化学消毒剂的含量严重超标,对手术室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长期慢性接触这些化学消毒剂混合气体,对人体健康将构成威胁,应引起重视。作者提出了改进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防止手术室空气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戊二醛临床应用中pH值及细菌学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戊二醛作为一高效快速消毒液已为临床广泛采用。其应用过程中pH值下降及其抗菌效能的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形成院内感染源头之一。本文总结了戊二醛浸泡持物钳应用中pH-值及细菌学观测,指出浸泡持物钳之戊二醛消毒液使用周期较短,并提出保持戊二醛无效能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相对密闭,存在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如各种消毒液,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戊二醛有刺激和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医护人员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如针刺伤等。大量研究证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相似文献   

20.
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无肝素CRRT操作过程中需多次冲洗滤器。传统的方法是用输液管与管路接口连接进行冲洗,经常因管路接口有少量空气多次聚集至滤器或滤器压力感受器,血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引起CRRT机器报警并停止工作。我科自2006年将医用三通管用于CRRT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