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星期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6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加减疗法应用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患者治疗后尿液残余量明显降低,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济生肾气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情况、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各时间段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猛  高怀林 《河北中医》2010,32(4):562-56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降糖、降压、降脂及抗氧化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足三里、三阴交、委中穴位注射。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肯定,优于单纯药物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5.
刘国英 《光明中医》2015,30(2):314-316
目的研究艾灸关元穴并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阳不足证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阳不足证患者随机分两组。灸药组60例,用艾灸合并金匮肾气丸治疗;中药组60例,单纯金匮肾气丸治疗。疗程两周,治疗前后观察尿频、尿急、尿无力、尿失禁等症状改善及膀胱残余尿量指标的改善。结果疗程结束后,灸药组尿频、尿急、尿无力、尿失禁等症状明显改善,膀胱残余尿量改善较中药组明显,总有效率灸药组优于中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合并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肾阳不足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尿频、尿急、尿无力、尿失禁等症状,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注射液肌肉注射。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的改善症状,改善膀胱残余尿量,比注射维生素B1、B12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药济生肾气丸结合西医常规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2001—2016年Pub Med、EBSCO ASP/BSP、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百链等数据库,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774例研究对象,水煎服济生肾气丸在疗效、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平均尿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济生肾气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有优势,但由于试验方法学质量不高,其疗效尚不能充分肯定,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靶药穴位贴敷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补气温阳之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9.2%,两组疗效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靶药穴位贴敷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注射液肌肉注射。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地改善症状和膀胱残余尿量,比注射维生素B_1、B_(12)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方胜 《山西中医》2014,30(11):25-2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47例DNB患者口服甲钴胺+莫沙必利,治疗组47例则在此基础上口服中药自拟补肾利尿方,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和膀胱残余尿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膀胱残余尿量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更有效的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观察比较金匮肾气丸联合腹针疗法、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间歇性导尿治疗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组138名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导尿组、针药联合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针药联合治疗相比间歇性导尿组和药物组能显著地降低了患者的QOL评分(P<0.05),显著降低了患者膀胱残余尿量(P<0.05),使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上升(P<0.05)。经综合疗效评定,金匮肾气联合腹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1%,显著高于导尿组和药物组。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腹针治疗肾气虚型神经源性膀胱较间歇性导尿和单纯口服金匮肾气丸具有显著疗效,且针药联合治疗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患者痛苦小、可持续性好,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阳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善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化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优于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3%(P0.05)。结论济生肾气丸加减方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效,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及体征,调控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方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控制血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联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方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联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肾虚血瘀证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1例。治疗组采用济生肾气丸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非那雄胺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在症状指标上,治疗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及膀胱残余尿量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而最大尿流率(Qmax)较本组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IPSS、前列腺体积及膀胱残余尿量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Qmax高于对照组(P0.05);在性激素指标上,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E2)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清睾酮(Test)高于本组治疗前水平(P0.05),且E2/T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比值(P0.05)。治疗后治疗组睾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E2/T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济生肾气丸联合非那雄胺可调节肾虚血瘀证前列腺患者性激素平衡,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下尿路梗阻症状,效果优于单用非那雄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栝楼瞿麦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治疗组41例用栝楼瞿麦丸加味治疗,对照组42例用甲钴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2.93%、对照组61.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残余尿等改善均较对照组好(P<0.01,P<0.05)。结论:栝楼瞿麦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加味煎剂直肠给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门急诊和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病例。治疗组采用济生肾气丸加味煎汤从直肠给药,1次/d,并口服保列治5mg,对照组采用保列治治疗,每次剂量5mg,1次/d。对比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后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后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变化方面均有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济生肾气丸加味煎剂直肠给药可以降低IPSS评分,改善BPH的临床症状,还可明显降低膀胱内残余尿量,并且减小增生的前列腺体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调脂、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硫辛酸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疗程均为2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B超膀胱残余尿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76.6%(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B超膀胱残余尿量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DNB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黄芪联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抽取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黄芪联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方治疗,同时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以及血糖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联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同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19.
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采用艾灸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弥可保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疗程结束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77,P<0.05)。膀胱残余尿均有不同程度较少,两组比较,治疗组尤为显著;同时,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不但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且能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胰岛素及调脂降压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残余尿量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2个月后2组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明显升高(P均<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