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对半椎板入路切除与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选取82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半椎板入路切除,无需合并脊柱内固定,对照组患者行全椎板入路切除合并脊柱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以及近远期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3.02%,对照组为92.3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近远期疗效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以大小便障碍恢复较差,其他如神经根性疼痛、感觉及运动障碍则恢复较好;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脊柱不稳定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椎板入路切除相比,半椎板入路切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等优点,对于临床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该术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使用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良组)或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传统组)治疗的69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患者临床资料。改良组患者38例,平均年龄52.6(42~67)岁;男25例,女13例。传统组31例,平均年龄55.4(35~69)岁;男18例,女13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1周及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椎板开门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组开门角度为(43.27±8.82)°,传统组为(37.4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组7例(22.6%)出现轴性症状,改良组5例(13.2%);传统组4例(12.9%)出现C_5神经麻痹,改良组3例(7.9%)。结论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但可更好地减少椎板开门角度的丢失和椎板骨折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脊髓肿瘤患者60例,按住院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行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对照组(29例)行全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神经功能恢复,肿瘤切除情况及随访3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虽然两组医疗费用上相比,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医疗费用仍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观察组患者恢复较好(P<0.05),神经功能处于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居多,术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完全切除达24例,多于对照组(15例),随访3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肿瘤切除较完全,并发症较少.故患者恢复快,花费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伴或不伴椎体滑脱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57例CSM患者,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47~79岁,平均62.6岁。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椎体滑脱组(A组)和伴有椎体滑脱组(B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伴有椎体滑脱组(B组)的术前与术后2年的椎体滑脱距离和颈椎不稳定滑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1年,平均(3.6±1.5)年。B组平均年龄(66.7岁)显著高于A组(58.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JOA评分从术前(9.8±2.4)分增至术后2年(12.4±2.2)分,B组患者JOA评分从术前(8.3±2.3)分增至术后2年(12.3±2.1)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改善率(51.5%vs.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0);A组VAS评分术后2年为(1.9±1.1)分,与术前(4.8±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术后2年为(1.9±1.0)分,与术前(4.9±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滑脱的平均距离为(3.5±1.1)mm,术后2年为(3.2±1.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颈椎不稳定滑脱度由术前的(1.2±0.8)mm降至术后(0.7±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退行性椎体滑脱症(cervical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CDS)常见于CSM,尤其在老年人。在治疗方面,椎板成形术可以实现对伴或不伴颈椎椎体滑脱症的CSM患者产生相仿的治疗效果,是治疗CSM伴CD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 PT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探讨PTED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试验组)和常规椎板开窗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局部麻醉、G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TESSYS穿刺技术,内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个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JOA评分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TED组平均手术切口(0.7±0.2)cm,手术出血量(7.2±2.1)ml,手术时间(73.7±11.2)min,术后卧床时间(13.1±5.2)h,术后住院时间(3.5±0.7)天。FD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2±0.4)cm,手术出血量(47.5±11.3)ml,手术时间(52.4±8.5)min,术后卧床(98.7±19.6)h,术后住院时间(13.4±2.3)天。两组病例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两组术后1年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FD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PTE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TED近期疗效与FD相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使用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用微型磨锯切断双侧椎板,保留双侧关节突,切断一侧棘上和棘间韧带,临时固定于一端,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选取微型钛板固定。术后采用影像学检查以及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肿瘤成功切除,未出现脑脊液漏,无顽固性下腰痛,钛板固定可靠,回植椎板无塌陷,能有效融合。术后2年 JOA 评分由术前平均(11±2.6)分上升至(2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83.3%。结论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手术中应用改良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安全、有效,方法简单,重建了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持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大切口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脊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50例患者采用大切口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大切口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及脊髓神经功能指标.结果 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大切口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大切口组患者(P﹤0.01);术前、术后,小切口组与大切口组患者的脊髓ASIA功能分级、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小切口组与大切口组患者的脊髓ASIA功能分级、JOA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明显提高(P﹤0.01).讨论 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大切口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脊髓瘤的效果相似,但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比较半/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入院的8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半椎组患者予以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治疗,全椎组患者予以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近期、远期临床效果、稳定性评价、MRI影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结果:半椎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下床时间显著性低于全椎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椎组患者总体远期疗效与脊柱稳定性明显优于全椎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椎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全椎组;半椎组患者总体治疗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全椎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全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均可呈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远期效果更佳,脊柱稳定性更高,并发症少,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与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脊髓肿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术治疗。统计与比较2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2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1.21±42.61)ml、(7.22±0.91)d、(8.79±0.86)d,与对照组(278.63±52.89)ml、(24.36±1.27)d、(13.02±1.17)d比较,P<0.05。随访3~24个月,2组患者疗效和脊柱稳定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脊髓肿瘤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手术治疗,与全椎板切除术时间相近,但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都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45例.A组采取回肠膀胱术,B组采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质量.观察2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0.01).2组术后尿路感染和肺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而漏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患者术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胃肠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44.44%,显著高于A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5,P<0.05).结论 膀胱癌切除术后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术后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后放化疗在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3-2005年间78例符合手术标准的食管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术后放化疗组(A组,38例)和单纯手术组(B组,40例),术后根据患者要求进行了微调(各有2例进行了互换),实际入组:A组38例和B组40例。对比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平均随访41.7个月,两组对比,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部复发及转移率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vs33,P〈0.05),二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年生存率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合理应用术后放化疗可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按摩术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半导体激光结合按摩术,B组只行按摩术.治疗前后采用JOA下腰痛评估表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JOA下背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后2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 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及愈显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P<0.01).结论 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按摩术治疗慢性腰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半关节全椎板分段切除减压对连续多节段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26例连续多节段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接受全椎板分段切除减压治疗,其中男11例,女15例;平均5l-2(43~69)岁。所选患者均为连续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其中T5-8椎3例,T5-9椎2例,T6-9椎2例,T6-11椎2例,T7-10椎3例,T7-11椎3例,T8-11椎8例,T7一T12椎2例,T8~L1椎1例。采用改良JOA评分法(11分)和Nurick分级评价神经减压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减压节段3—5个,平均3.7个。手术时间3.0~5.5h,平均4.1h,出血量900~2100ml,平均13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1例。术后6例发生短暂脊髓损伤加重,另1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但未加重。未发生切口感染。随访12~36个月,平均24.4个月。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有较大改善,评分术前为3.00±2.32,术后2周为7.23±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与术前比较,9例较术前提高3级,12例提高2级,4例提高l级,1例未提高。末次随访时无加重病例。结论半关节全椎板分段切除减压治疗连续多节段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应特别注意其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9月使用改良PLIF术和传统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使用改良PLIF术62例患者,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7.5个月.使用传统PLIF术30例患者,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5个月.改良PLIF组和传统PLIF组JOA评分术前分别为(6.45±1.25),(6.50±1.26);术后3个月分别为(12.55±2.33),(12.55±2.30);末次随访分别为(13.03±1.90),(13.87±1.56).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与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分别为(7.90±1.62),(7.87±1.62);术后3个月分别为(2.54±1.32),(2.53±1.28);末次随访分别为(1.09±0.27),(1.11±0.18);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之间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内固定无松动和折断,椎间融合良好.改良组3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1例双下肢肌力下降患者,术后下肢肌力改善不明显,行理疗处理.传统组2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引流治愈.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两组有差异性,改良组明显优于传统组;而住院时间无差异性.结论 改良PLIF术治疗原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传统PLIF术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具有手术损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监测胸外科肿瘤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80例行胸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未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IT)和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3天后,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胸外科肿瘤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超声能够作为早期监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收集7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记录放疗前1周、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肺功能,观察其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 Gy。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患者26例(A组),其中1级22例,2级3例,3级1例,无 4级和5级病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50例(B组)。放疗前A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明显低于 B组[(51.67±19.03)%比(69.0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两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分别为(79.04±11.01)%、(57.75±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B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DLCO分别为(81.46±12.18)%、(57.18±1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FEV1较低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DLCO 水平明显降低的患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FEV1和DLCO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和评价骶管阻滞与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和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行骶管阻滞和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治疗,两组均以曲安奈得、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维生素B1与生理盐水混合液行神经阻滞治疗,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A、B两组的优良率分别为40%(16/40例)和88.2%f30/34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26/40例)和92.5%f37/40例),B组疗效明显高于A组(P〈0.01)。A、B两组出现下肢乏力的发生率分别12.5%(5/40例)和2.5%(1/40例)(P〈0.01)。结论骶管阻滞和和骶管阻滞+坐骨神经干阻滞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比前者疗效更优,下肢乏力现象更少。  相似文献   

18.
香菇多糖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与单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3例,香菇多糖联合顺铂组(A组)38例,单用顺铂组(B组)35例。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和闭式引流胸液,A组胸腔给药:香菇多糖4mg+生理盐水20ml,顺铂40mg/m2+生理盐水50ml;B组胸腔给药:顺铂40mg/m2+生理盐水50ml。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B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近。结论:胸腔闭式引流后灌注香菇多糖联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顺铂,且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胸腹腔注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合并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情况,46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行胸腹腔化疗及生物治疗,胸腔或腹腔放置引流管排尽积液,给予顺铂40 ~ 60 mg,香菇多糖4~6mg,地塞米松10 mg注入胸腔或腹腔,1次/周,上述治疗方法连用2~4周.治疗组加替吉奥治疗.浆膜腔注药第1天开始口服替吉奥胶囊,40 ~ 60 rng/m2,2次/d,早晚餐后口服,连服14 d,停药7d,21d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3%,对照组为50.0%,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6.4%和7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54.5 %(12/22),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8.2%(4/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 替吉奥联合顺铂及香菇多糖治疗老年胃癌患者恶性胸腹腔积液,疗效确切,虽然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相对明显,但可以耐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