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常用于开胸手术,其优点是避免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单肺通气( OLV)方便外科操作以及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肺大泡、支气管破裂等可以控制通气分布.但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要求较高,盲插法(听诊法)到位率不高, DLT的位置不正确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低氧、高二氧化碳血症、气压伤等 ,甚至导致循环的不稳定.作者观察了 2002年 6~ 11月 60例开胸肺与食道手术,了解纤维支气管镜在 DLT插管定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72例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简称Ro -DLT)因其具有插管容易 ,气道损伤少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该导管没有舌状小钩 ,导管对位有时判断颇为困难。本文对72例双腔支气管对位情况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 ,男50例 ,女22例 ,年龄22~71岁。其中剖胸探查行肺叶手术31例 ,胸腔镜手术35例 ,食道手术6例。全部采用左侧Ro -DLT,男性选用管径为39号 ,女性为37号。1.2麻醉与插管方法先将管芯置入左侧Ro -DLT内 ,保持导管合适的弧形。所有病例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在胸科手术中实行双肺隔离及单肺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8例开胸手术患者,采用DLT气管插管,并配合纤支镜行DLT定位,术中行单肺通气。根据监测,及时调整DLT的位置,保证健侧肺通气顺畅。结果:106例患者成功置入DLT,8例术中有移位,经纤支镜及时调整。结论:正确的运用DLT插管,不断的提高DLT插管技术和术中管理水平。可为开胸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视野,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及时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是对现有的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进行了改进,在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的次支气管导管侧增设多个侧孔开口,同时将总气管套囊上移固定。选择胸外科患者50例,应用新型的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行全麻气管插管。结果: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全部病例术中氧饱和度均高于98%,双肺隔离均成功,满足手术要求,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多侧孔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克服了现有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的缺陷,使用安全、更方便,是一款比较理想的双腔双囊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开胸病人2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B组用纤支镜进行引导和定位,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管端对位的准确率、单肺通气时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与气管插管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管端对住的准确率都大大高于A组,在单肺通气的不同时段,SpO2下降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能正确引导和定位双腔支气管导管,能提高对位的准确率和一次就住率,能减少术后相应的并发症,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42例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开胸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旨在指出其在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中,食道中下段痛8例,食道中段憩室1例.右肺上、中、下叶痛分别为6、4、4例,左肺上、下叶癌分别为6、5例,左肺中央型癌一例,右脑中下叶、右脑下叶及舌叶支气管扩张件感染各一例,右上肺结核2例,左肺上叶错构瘤一例,纵隔脂肪瘤一例。ASA评级中Ⅰ、Ⅱ、Ⅲ级分别为9、19、14冽。1.2操作方法诱导前认真听诊双肺,诱导成功后将SHER-I-BRONCH左支气管内导管(型号F35~37)顺时针旋转90°,保持支气…  相似文献   

7.
用CT个体化确定双腔支气管插管型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CT片测量支气管起始部内径选择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型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胸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根据身高经验选择,观察组(B组)根据CT片上支气管分叉处直径选择与支气管直径寸相同或稍小的双腔导管,用光纤支气管镜观察导管位置。结果:A组导管临床定位满意率只有90%,镜下检查导管位置正确率仅有86%;B组临床满意率100%,镜下位置满意率9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测量支气管分叉处直径,选择适宜型号的双腔导管,能达到双肺安全有效的隔离,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 4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组(BOD组),每组20例。DLT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BOD组先常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气道压(PAW)、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声音嘶哑、咽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盲插DLT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术后声音嘶哑、咽痛的发生率较BOD组显著升高(P<0.05);BOD组单肺通气(OLV)30 min、60 min患者气道压比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相比更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盲插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胸外科麻醉常需要实施肺隔离技术。目前肺隔离器械主要有3种:单腔支气管导管(sing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SLT)、支气管阻塞导管(bronchial blocker,BB),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插双腔支气管导管仍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而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准确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因其位置不当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腔支气管导管(SLBT)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0月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55.2±14.6)岁,年龄范围为17~8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SLBT组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  相似文献   

12.
纤维内镜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毛振北  蒋迅 《临床医学》2009,29(1):62-64
目的研究使用纤维内镜给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方法和意义,总结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的规律。方法行开胸手术或单肺通气的患者100例,分别在平卧位和侧卧位时先用听诊法定位,再用纤维内镜确定调整导管位置,记录结果。结果平卧位和侧卧位时纤支镜检查分别有68%和43%的导管需调整位置,右侧导管较左侧导管更容易错位,导管错位在侧卧位时以偏浅为主,平卧位过深与过浅相当。结论使用纤支镜给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是一种更加准确、直观、可靠的方法,在插管、改变体位后和手术过程中以及使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时必须常规进行纤支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王玲英  杨小霖 《华西医学》2006,21(4):771-772
目的:研究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定位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胸科手术患者3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试验组在纤支镜引导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并确定管端位置后固定,对照组在普通喉镜显露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再用纤支镜判断管端所在位置。结果:试验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一次成功率为99.98%,管端定位准确率达99.99%,对照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过深发生率24.35%,插入过浅发生率为15.23%,总错位率达39.58%,定位率仅占61.56%。结论:纤支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均一次成功,管端定位准确,是目前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及定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限期普胸科肿瘤手术病人60例,采用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后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DLT的位置并作调整。病人改变体位后,再一次纤支镜检查导管位置并调整。观察不同方法下DLT插管分隔情况及体位变动对导管位置的影响。结果听诊下导管到位54例,经纤支镜检查导管到位28例、位置不当20例、严重不当6例,位置不当和严重不当的26例经纤支镜下调整导管均到位;听诊下导管未到位的6例经纤支镜下定位仍有4例位置不当和严重不当。听诊定位成功率52%(28/54),纤支镜辅助下导管定位成功率93%(56/60);体位改变导管移位率20%(12/60)。结论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在听诊法下插管分隔成功率低,纤支镜可以有效进行分析定位,而病人改变体位后需常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68例择期行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3例)。A组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采用封堵支气管导管。比较两组双肺通气5 min时(T1)、单肺通气30 min后(T2)和单肺通气60 min后(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力(Paw);评价两组肺泡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情况;记录两组完成插管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处理情况。结果 T1~T3时,两组的SpO2、PaO2、PaCO2、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A组的Paw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两组的PaO2低于T1时,Paw高于T1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生低氧血症。两组的肺泡萎陷及手术视野暴露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完成插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循序渐退法行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序渐退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eft-sided 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L-DLT)插管及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辅助插入深度的定位。方法 80例实施择期开胸和胸腔镜手术的全麻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传统听诊法组(A组)和循序渐退法组(W组)各40例。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行L-DLT操作。W组采用循序渐退法行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A组按传统听诊法定位。观察定位时间、FOB检查置管深度、实际到位率以及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定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深度和实际到位率A组均明显优于W组(P<0.05)。经FOB检查,A组错位原因中插入过深最主要,且明显多于W组(P<0.05)。结论 循序渐退法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能够显著提高正确到位率。  相似文献   

17.
Coopdech支气管封堵导管是近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气管支气管导管,与普通双腔管比较,Coopdech管具有插管和定位方便,损伤小,分隔双肺完全,对病人生理干扰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倪霞  汤耀东 《护理与康复》2012,11(4):327-329
总结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抢救15例大咯血窒息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大咯血窒息的急救配合,加强双腔支气管导管置管期间的管理及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15例中1例插管失败,因大咯血死亡;14例成功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其中13例咯血停止,未发生因护理不当的相关并发症,1例因缺血低氧性脑病及呼吸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对开胸前肺萎陷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电视胸腔镜下左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n = 24):DLT常规萎陷组(DLT组)、DLT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DLT组)和BB开胸前肺萎陷技术组(PTLCT-BB组)。其中,PTLCT-DLT组和PTLCT-BB组中分别有2例和1例发生低氧血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 90%],被剔除,最终DLT组24例、PTLCT-DLT组22例、PTLCT-BB组23例完成该项研究。DLT组右侧卧位前左通道被夹闭并向空气开放,PTLCT-DLT组双肺纯氧通气并在侧卧位前夹闭左通道,PTLCT-BB组在侧卧位前封堵左支气管,排气管被故意堵塞。比较3组患者侧卧位即时(T1)、单肺通气8 min(T2)、单肺通气10 min(T3)和开胸后2 min(T4)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记录3组患者在胸腔镜置入即刻的肺萎陷评分(LCS)。结果 与DLT组比较,PTLCT-DLT组和PTLCT-BB组的LCS明显升高(P < 0.05),PTLCT-DLT组与PTLCT-B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T3时点,PTLCT-DLT组和PTLCT-BB组SpO2较DLT组明显降低(P < 0.05),PTLCT-DLT组和PTLCT-BB组在T2和T3时点PaO2较DLT组明显降低(P < 0.05),在T4时点较DLT组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开胸前肺萎陷技术有助于BB和DLT完成开胸前肺萎陷,两者对开胸前肺萎陷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程秀玲 《天津护理》2012,20(6):371-372
总结12例实施分侧肺通气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呼吸机报警,防窒息;护理过程中有效防止双腔管移位,确保患者有效的体位,并防压疮发生;实施有效的气道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双腔支气管导管分侧肺通气患者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保障分侧肺通气患者的治疗及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