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阻生尖牙在锥形束CT上的定位及其邻近切牙的根吸收情况.方法:对37例上颌阻生尖牙患者进行锥形束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获得牙体表面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阻生尖牙的位置.在序列纵断图像上观察阻生尖牙邻近切牙的根吸收数和吸收程度,比较侧切牙和中切牙的根吸收率、根吸收程度的构成比,分析阻生尖牙与邻近切牙有接触组和无接触组发生的切牙根吸收率,在轴位上测量阻生尖牙的滤泡大小,计算大小正常的滤泡占总滤泡数的比率.结果:14个尖牙(32.6%)近中唇侧阻生,14个尖牙(32.6%)近中腭侧阻生,其他阻生形式所占比例较小.邻近上颌阻生尖牙的侧切牙的根吸收率(52.4%)高于中切牙的根吸收率(20.9%).有接触组中侧切牙的根吸收率(47.62%)高于无接触组(4.76%),中切牙的根吸收率(18.60%)也高于无接触组(2.33%).阻生尖牙滤泡大小正常的占55.8%.结论:上颌阻生尖牙在锥形束CT上显示出多种不同的阻生位置,邻近上颌阻生尖牙的切牙极易发生根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量前牙区骨皮质厚度,为避免种植术并发症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从20具韩国人尸体中取上颌骨标本,所有标本采用Micro CT和Macro Cutting&Banding System扫描,所得断面图像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对前牙区的骨皮质值进行检测。结果上颌切牙和尖牙根尖周围唇侧骨板很薄,平均厚度为0.5mm左右,尤其是尖牙唇侧骨板厚度最薄(S6之前),平均厚度在0.4mm左右;上颌切牙和尖牙牙周围腭侧骨板的厚度比唇侧骨板明显增宽,尖牙牙根处腭侧骨板的厚度最宽,但在距离釉牙骨质界8mm之前的腭侧骨板厚度仍然较为薄弱,平均厚度为3mm左右;上颌切牙和尖牙牙根的位置偏向唇侧,根尖的位置也偏向唇侧,牙长轴的方向偏向于腭侧;上颌前牙区牙根唇腭径宽度由釉牙骨质界至根尖逐渐减少。结论应用Micro CT测量的数据可以提供骨皮质厚度的信息,从而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上颌中切牙间隙过大属牙颌畸形的一种,其病因及临床表现有二种形式:①乳磨牙时期唇系带宽大且附丽低,中切牙间强大的纤维束阻挡了尖牙萌出时的近中向压力,使中切牙不能并拢而留有过大间隙,临床表现为前牙弓宽大,尖牙稍偏唇颊侧,少数患者还伴有前牙排列不齐[1];②萌出的侧切牙短小,前牙列稀疏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压低上切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名深覆牙合患者分为两组,微螺钉组在两侧上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靠近牙根部植入微螺钉,用橡皮圈-结扎丝将微螺钉和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连起来,每侧即刻加力100g,每4周更换一次橡皮圈。J钩组在双侧侧切牙和尖牙之间方丝上置牵引圈,用J钩和橡皮圈将上切牙连于头帽上,每侧加力100g,高位牵引。矫治前后通过测量,比较上切牙压低程度。结果微螺钉组上切牙平均压低3.51mm,J钩组平均压低2.47mm。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性能稳定,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是矫治深覆牙合的理想支抗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和牙槽骨锥形束CT(CBCT)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口腔健康体检、咨询的龙岩地区汉族患者,测量其中切牙、侧切牙、尖牙不同分型牙龈厚度、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比较厚龈型和薄龈型不同牙位的牙龈厚度,不同牙位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不同牙龈生物型的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分析牙龈厚度与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游离龈缘曲度相关性。结果 厚龈型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牙龈厚度分别为(1.44±0.21)、(1.11±0.23)、(0.94±0.25)mm,均显著大于薄龈型的(1.21±0.24)、(0.86±0.28)、(0.77±0.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牙槽骨厚度大于中切牙、侧切牙,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大于侧切牙,侧切牙、尖牙角化龈宽度和游离龈缘曲度均小于中切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厚龈型牙槽骨厚度、角化龈宽度及游离龈缘曲度分别为(0.84±0.27)mm、(5.53±1.33)mm、(92.65±10.35)°,均大于薄龈型的(0.70±0.26)mm、(4.65...  相似文献   

6.
畸形根面沟是牙内陷的一种,常见于上颌侧切牙,偶见于上颌中切牙或尖牙,有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可与畸形舌侧窝同时出现,为一条纵形裂沟,向舌侧越过舌隆突,并向根方延伸,严重者可达根尖部,甚至有时将根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7.
缪爱华  吕昌惠 《河北医药》2001,23(4):284-284
埋伏牙临床较多见。曾有人报道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体会 ,但对单发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埋伏阻生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三颗牙同时埋伏阻生少有报道。作者从临床角度对发生在不同部位埋伏牙 33例的病因、发病、诊断及矫治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牙牙合模型、X线摄片确诊为埋伏齿的患者共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年龄 8~ 2 0岁 ,平均 13 .7岁。1.2 诊断标准 牙齿萌出期已过 ,仍在颌骨组织内 ,X线摄片显示埋伏牙的牙根已发育完成[1 ] 。埋伏牙位 :在所有埋伏牙中以单个牙埋伏居多 ,其中中切牙 1…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南京地区人群天然牙色度分布规律,为临床比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L*a*b*色度系统,用ShadeEye NCC测色仪对南京地区居民318人天然牙进行色度值测定、分析.结果 上中切牙与上侧切牙、上侧切牙与上尖牙、上中切牙与上尖牙间平均色差△E分别是2.42、4.91和7.05;下中切牙与下侧切牙、下侧切牙与下尖牙、下中切牙与下尖牙间平均色差△E分别是2.01、3.74和5.69;上下尖牙和第一前磨牙颜色都很接近,上颌尖牙彩度较深,明度略低.4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L*值和a*值分别呈线性变化,明度依次降低,a*值依次增大.结论 南京地区人群前牙修复时,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分别选择不同的颜色,相互间维持一定的色差,可能达到更逼真、自然的效果;40岁前后10年,是一生中牙齿颜色变化最大的年龄段.  相似文献   

9.
固定义齿固位可分为三大类,即冠内固位体、冠外固位体和根内固位体。本文所介绍的根内冠外联合固位体,可以兼获各类固位体的审美效果和良好功能。适应证:1.侧切牙缺失,同侧中切牙牙冠缺损,根尖无病变,根管治疗完善。2.尖牙缺失,同侧侧切牙牙冠缺损,根尖无病变,根管治疗完善。3.第一双尖牙缺失,同侧尖牙牙冠缺损,根尖无病变,根管治疗完善。最佳适应证。修复方法:现以第一双尖牙缺失,同时侧尖牙  相似文献   

10.
正畸治疗上颌尖牙异位萌出致前牙根吸收的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在正畸病例中,常见尖牙萌出位置不正引起侧切牙远中根面的快速吸收.当尖牙顺着侧切牙牙体长轴方向萌出时,则可产生广泛性的侧切牙牙根吸收,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矫治过程中上颌中切牙及其牙周组织应力分布状况。方法:运用有限元法建立模型。观察模型的不同部位同一载荷下受力情况。结果:牙体的不同部位及牙周膜内外表面主应力的差值较大。结论:牙体受力部位越接近牙颈部,应力分布越均匀;牙周膜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方向与牙根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90例安氏Ⅰ类青少年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将术前、术中、术后头颅侧位片重叠.测量牙齿不同方向的移动距离和牙根吸收长度.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牙根吸收与移动方向的相关性。结果 上中切牙切缘到腭平面的距离、根尖到腭平面的距离、长轴与腭平面后下交角的度数三项指标与牙根吸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青少年男女组间牙根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尖和切缘的压低及切牙倾斜度的增加与根吸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伴侧切牙异常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畸门诊伴有侧切牙异常的错殆畸形患者49例,先期采用固定正畸技术,排齐整平牙弓,矫治异常的覆[牙合]覆盖及偏斜的中线,对应好磨牙尖窝关系,合理集中或开辟间隙,后期进行固定冠桥修复或牙体美学修复。结果经过12—24个月先期正畸矫治和最后的修复治疗,49例患者牙齿排列整齐,中线对齐,无间隙,磨牙关系及覆[牙合]盖关系正常。结论对于伴有侧切牙异常的错[牙合]畸形病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面型、侧切牙缺失的数目、畸形牙大小、牙弓拥挤度、错殆类型及自身美观要求等综合考虑,具体分析,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CT扫描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计算机上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方法 利用牙齿的系列薄层CT截面影像、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结合Ansys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程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建立了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 探索了一种新的牙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方法;建立的牙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 前牙牙根与牙槽骨矢状向位置的关系。方法 选择73例正常 志愿者,其中男9例, 女64例,年龄19~22岁,平均(19.89±0.70)岁。所有志愿者进行颅面部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将数据导入专业软 件,测量前牙牙根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夹角,统计前牙牙根在牙槽骨中的位置,并进行下颌平面角与中切牙倾斜度 和根尖区牙槽骨厚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正常 上、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长轴与牙槽骨长轴的夹角小于尖 牙(P<0.01)。上颌前牙牙根多数位于牙槽骨唇侧(94.98%),少数位于牙槽骨中央(5.02%);而下颌前牙多数位于牙 槽骨中央(48.18%),部分位于牙槽骨唇侧(34.24%),位于牙槽骨舌侧最少(17.58%)。正常 下颌平面角(SN-MP)与 上、下中切牙倾斜度(SN-U1、MP-L1)和下颌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LW)呈负相关(r 分别为-0.498、-0.421 和-0.383,P<0.01)。结论 正常 上前牙牙根多位于牙槽骨唇侧,下前牙牙根多位于牙槽骨中央及唇侧;与低角患 者相比,高角患者前牙较为直立且下颌中切牙根尖区牙槽骨厚度较薄。  相似文献   

16.
任乃华  胡常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14-1615
目的:评价成人上领侧切牙反[牙合]三种美容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可摘化妆牙面、烤瓷单冠(桩核冠)以及烤瓷桥三种方法美容修复的成人上颌侧切牙反[牙合]病例121例182颗,评价修复2年后的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满意度。结果:可摘化妆牙面美观经济,耐用性及舒适度较差;烤瓷单冠(桩核冠)经济实用,舒适美观,牙龈刺激硝大;烤瓷桥效果最佳,但磨损牙齿过多,价格较高。结论:成人上颌侧切牙反[牙合]三种修复方法均可达到较好的美容效果。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具体要求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淑 《中国处方药》2020,(1):154-155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治疗中口外弓支抗与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78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选用口外弓支抗,研究组选用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尖牙间宽度、下齿槽座角、上齿槽座角、磨牙位移、上颌中切牙倾角差、上颌中切牙凸距差与治疗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前尖牙间宽度、下齿槽座角、上齿槽座角、磨牙位移、上颌中切牙倾角差、上颌中切牙凸距差无差异(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更优,OHRQOL量表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升患者口腔健康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修复对上颌中切牙残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6例上颌中切牙残冠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微创拔牙,对照组患者给予延期种植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即刻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永久冠修复后6个月种植体体积、牙槽骨吸收水平、美学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主观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作为强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例应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病例中,选出10例上颌前突,均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后采用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的患者进行分析。选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植入部位为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牙根间的颊侧牙槽间隔处,用镍钛拉簧加力,力值150200 g,每月加力一次。对患者矫治前、矫治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测量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的移动变化。结果在10例患者中矫治后上颌前突改善明显,上颌中切牙切缘均内收5.98 mm,上颌第一磨牙移动0.64 mm,均获得强支抗的效果。结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以提供性能稳定强支抗,并且手术操作简单、植入部位灵活、患者易于接受,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理想的支抗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杨梓  沈军  胡露露 《安徽医药》2019,23(8):1574-1575
目的 评估下颌双侧中切牙缺失病人进行上颌单颌拔牙矫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下颌双侧中切牙缺失的正畸病人30例,其中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26.4岁,均行上颌单颌拔牙,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疗效。结果 30例病人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磨牙关系接近中性,U1-FH角减小(10.96±11.11)°(t=5.403,P<0.001),U1-L1角增大(8.92±6.93)°(t=7.050,P<0.001),前牙覆覆盖正常。结论 上颌单颌拔牙可有效治疗下颌双侧中切牙缺失的病人,尤其适用于上颌轻中度拥挤或前突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