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淑梅 《中外医疗》2008,27(33):154-154
目的:确保静脉输液科学有效地进行,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静脉输液巡视卡,客观详细记录输液过程.结果:加强了护患沟通,有力地防止了输液差错发生,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供了法律依据.结论:静脉输液巡视卡是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清芳 《中外医疗》2008,27(30):144-144
目的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查对管理.方法 在门诊病历医嘱单,输液巡视卡、输液卡上统一编号.结果 使输液巡视卡,输液卡在门诊输液时得到应用和查时.结论 通过编号查对管理后减少护患纠纷,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医疗纠纷,杜绝护理差错发生,切实落实查对制度,保证护理安全.从2006年1月开始,我院建立床旁输液卡,护理人员静脉用药前在患者床旁进行三查七对,及时、准确地执行输液医嘱并签名,2006年1~8月执行结果输液护理差错发生率为0,而2005年同期输液护理差错发生率0.87 %.表明建立床旁输液卡,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查对制度落到实处,可以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有利于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作为护理文书的原始记录,可为法律诉讼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工作中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的有效方法。方法:自制输液巡视卡,并将其应用到静脉输液工作中,严格落实,加强质控。结果:自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未发生错输液、漏输液现象。结论:输液巡视卡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提高了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对治疗的知情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好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工作中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的有效方法。方法:自制输液巡视卡,并将其应用到静脉输液工作中,严格落实,加强质控。结果:自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未发生错输液、漏输液现象。结论:输液巡视卡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提高了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对治疗的知情权,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好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分析老年人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护理对策.输液前认真核对医嘱,姓名双核对制度;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使输液安全隐患逐年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巡视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在临床护理中常见的工作 ,通过静脉输液可及时输入药物 ,使得病人近早康复。因此 ,加强其巡视 ,保证液体的顺利输入 ,了解病人的输液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的护理质量和水平。针对这个问题 ,我院适用了对输液病人的静脉输液巡视卡 ,经过临床 3年的应用 ,证明了此卡对加强输液病人的巡视确实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作用。1 静脉输液巡视卡的内容及使用方法静脉输液巡视卡是由 9.1× 6 .4cm的硬纸制成 ,可正反两面使用 ,巡视卡的眉栏部分有输液日期 ,床号 ,姓名 ,内容包括穿刺人 ,巡视人 ,正输入液体的名称 ,…  相似文献   

8.
社区门诊及卫生服务站是方便居民及时就近医疗的保健场所,在这里老年朋友居多,我们护士提高对输液患者的护理水平,保证输液患者的安全显得非常重要.有效手段如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差错发生;提高对患者静脉的选择技巧,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多加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输液期间的心理护理;拔针的手法;进行卫生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发生.方法 在输液流程中增加使用输液号牌辅助查对工作.结果 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有效清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结论 使用输液号牌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辅助手段,有效地减少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付朝云 《黑龙江医学》2009,33(5):397-398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加强护理队伍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增加了一项填写静脉输液巡视卡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如实、认真、及时、完整地进行巡视记录,以保证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消除患者的不信任心理,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使用巡视卡后,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行设计可粘贴式输液卡,根据门诊小儿输液的特点,增加了一些必要的信息内容,便于护士查对、观察、保存.避免了以往悬挂式输液卡出现的瓶卡分离,导致护士查对不清而引发的差错发生.经使用该粘贴式输液卡信息完整,使用方便,节约护理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不仅是护理基础操作中用得最多的一项技术,也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方法。输液巡视卡是护士对输液患者在输液期间的客观记录。由于其面向患者公开,接受患者的监督,因此输液卡具有真实性、原始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可以作为重要的举证材料。据文献统计,在患者投诉中涉及静脉输液的约占28.28%。但在临床工作中,输液巡视卡的重要性并未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我院情况,现回顾分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我科门诊输液室针对输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在输液全过程实施流程环节管理,落实核对三签名制、主班负责制、反问姓名制、年轻护士带教培养制、巡视记录签名制、值班长制等护理制度。结果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使患者投诉、护理差错下降。结论实施输液流程环节管理,消除门诊输液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细节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 输液前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 使安全隐患逐渐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 开展儿科门诊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目前急诊输液厅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降低输液安全隐患.方法:规范操做流程、认真执行医嘱,确保转抄正确;实行首接负责制;发单对单核对制度,反问姓名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健康宣教工作.结果:使安全隐患减少,从而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结论:开展急诊输液厅规范化流程管理能降低输液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儿科输液安全问题、原因,采取护理措施加强防范,降低输液风险及差错事故.方法 选择2个季度儿科门诊输液病人,分季度统计护理缺陷,比对防范对策实施前后护理缺陷发生次数.结果 实施防范对策后,护理缺陷由第一季度的28例(2.24‰)下降至第二季度5例(0.59‰).提高了输液安全与质量,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 儿科输液虽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但只要加强管理,及时巡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过硬技术和灵活的沟通技巧,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液风险,减少差错事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使护理人员对门诊输液患者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积极查找原因并加以分析,找到解决方法,从多方面杜绝护理差错发生,保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安全。方法本科于2016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以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为活动主题,以围绕保障患者安全开展一系列护理工作。结果杜绝护理差错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安全得到保障。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并能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黄丽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99-1400
目的:通过优化改进输液查对流程来预防静脉输液差错的发生。方法:2012年以来我院护理部对输液查对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改进与优化,措施包括改变排班模式、改进静脉输液操作查对流程、调整住院患者输液卡的打印时间与核对时间等。结果:2012年共发生静脉输液差错7例(0.04%),较2011年度输液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优化输液查对流程有利于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婴幼儿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方法 输液前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结果 使安全隐患下降,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结论 开展门诊输液室专业化管理能提高服务质量,消除输液存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输液室是门、急诊病人治疗较为集中的地方。病人多 ,流量大 ,人员变动频繁 ,易发生护理差错。如收药护士若核对医嘱不严格可导致用法错误或漏用药物 ;加药护士不认真查对可导致取错药液或不能查出杂质 ;巡回护士不按规范巡视病人可导致不能及时发现病人输液渗漏、输液不畅而影响治疗效果。我院输液室在护理差错的防范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体会 ,有效地控制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现介绍如下。1 提高责任心 ,重视“自我归因”[1]据报道 ,由于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 ,核对不严导致的护理差错最多[2 ] 。护理人员应对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