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因老年肺心病38例猝死者的原因。结果发现缺氧、过度利尿、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与老年肺心病猝死有关。结论要充分认识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原因和诱因,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纠正缺氧、防止过度利尿、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是降低老年肺心病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 ,分析猝死的病因。方法 回顾近 7年住院肺心病死亡患者 80例 ,对其中 32例猝死患者与之对比分析。结果  80例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中 ,猝死 32例 ,占该死亡总数的 40 %,老年肺心病猝死 2 7例 ,占猝死人数 84 38%。结论 心律失常、缺氧、高碳酸血症、心力衰竭等是慢性肺心病猝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正>据文献[1]报道,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在诱导心血管事件和猝死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率增快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当人在正常生理的状态下,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维持着动态平衡,不同的应激刺激,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发生变化并相互抑制。心脏接受丰富的自主神经纤维支配,即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猝死的临床特点,分析猝死的病因。方法 回顾近7年住院肺心病死亡患者80例,对其中32例猝死患者与之对比分析。结果 80例老年肺心病死亡患者,猝死32例,占该死亡总数的40%,老年肺心病猝死27例,占猝死人数84.38%。结论 心律失常、缺氧、高碳酸血症、心力衰竭等是慢性肺心病猝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是一种突发的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不同于癫痫强直发作.本文结合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肢体抽搐频繁的患者,强直发作控制不理想,临床药师仔细观察患者发作时的症状,考虑为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药师建议将劳拉西泮(0.5 mg q8 h鼻饲)调整为氯...  相似文献   

6.
一、“隐藏杀手”显露真相
  心率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其形成首先取决于窦房结功能,也与窦房结以外的体内各种调节因素有关,后者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实现的。具体说来,如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则导致心率加快;如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则产生心率减慢。慢性心率增快反映人体长期处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状态。  相似文献   

7.
周丽丽 《黑龙江医药》2007,20(4):395-396
对于肺性脑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发现中枢抑制前的兴奋症状;对有呼吸功能不全又出现失眠、欣快、烦躁的患者,应警惕发生病情转化;尤其是在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出现呼吸节律减慢,易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患者夜间兴奋、白天昏睡,如发现这些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与交感神经传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2):1629-1632
心脏的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不仅有传出轴突,也有传递心脏感受的传入神经。心肌缺血可激活心交感传入神经并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心血管中枢,通过兴奋交感传出神经引起交感兴奋性反射,出现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等现象使心肌缺血、缺氧和心绞痛加重。因此,交感神经功能变化可加重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临床原因。方法:选取某院内科2010年8月~2016年7月所收治心脏病老年患者248例,男性126例,女性122例,其中发生猝死患者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猝死率10.5%,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分别是9例(34.62%)、5例(19.23%)、4例(15.38%)、5例(19.23%)、3例(11.54%)。结论:据本次相关研究分析,内科心脏病老年患者院内中后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风心病,对于一些长期心脏基础疾病史、因同一种疾病反复住院患者,伴有多种合并症患者,需重点监测,客观分析,提供预见性治疗,加强监护,以积极降低猝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术后心率增长效应的原因和机制。方法总结分析78例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率变化。结果78例患者术前心率45~59次/min,平均53.6次/min;术后第1天心率88~143次/min,平均93次/min;术后第7天心率75~96次/min,平均78次/min;术后第14天心率64~90次/min,平均70.2次/min。术后心率较术前增快,术后第1天心率较第7天和第14天快。结论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术后心率增快效应的原因和机制可能与下列3点有关:①肿块对迷走神经的挤压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②术后切断迷走神经使其作用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引起心率加快;③手术引起血管活性肠肽及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冠心病危险因子开展临床护理干预,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护理干预治疗,以每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的患者数及每组患者再入院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心绞痛,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无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和猝死,再入院率为6%;对照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心绞痛,4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1例患者出现猝死,再入院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危险因子的护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减轻社会与家庭的经济和劳动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5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精神病治疗并发生猝死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对全部患者的猝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25例患者中,3例患者身体状况良好,4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传导阻滞患者,12例冠心病患者。6例患者于晨起如厕时猝死,5例患者于进餐时猝死,14例患者于夜间睡眠时猝死。结论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猝死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死亡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174医院(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的死亡患者共107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小于或等于60岁的青中年组及大于60岁的老年组,分析两组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及死亡原因.结果 107例死亡患者中,男75例,女32例,年龄22~91岁,平均年龄(62.55±15.31)岁.其中青中年组42例,男31例,女11例;老年组65例,男44例,女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年组透龄明显长于老年组[(50.12±30.55)月vs(37.6±37.12)月],两组透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中年组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比例为57.14%,老年组以糖尿病性肾病居多,比例为43.08%.两组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所不同,青中年组33.33%(14例)死于脑血管疾病,其中以脑出血(30.95%)居多.老年组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疾病、猝死和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 syndrome,MIA Syndrome)为主.结论 死亡原因在不同年龄组有所差异,青中年组患者脑血管疾病多见,老年组患者死亡原因不一,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猝死和MIA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15.
Anxiety disorders are associated with low vagal control of heart rate and increased risk of cardiac mortality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the herbal anxiolytic, kava, produces improvement in vagal control i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placebo (n = 7) or kava (n = 6), two indices of vagal control were measured under supine conditions using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baroreflex control of heart rate (BRC) and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RSA). Significantly more patients treated with kava showed improved BRC compared to the placebo group (p < 0.05). Furthermore, the magnitude of improvement in BRC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clinical improvement (p < 0.05). RSA did not respond to treatment. These preliminary findings suggest that kava might exert a favourable effect on reflex vagal control of heart rate in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patients. The parallel clinical and BRC responses may reflect an underlying common effect of this herbal anxiolyti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人心肌梗死1年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了解心肌梗死后心脏植物神经调节状况.方法:采用时域法五项指标分析50例心肌梗死后1年内门诊随访的老年患者的HRV,并与50例元冠心病证据的老年健康者进行对比.结果:心肌梗死后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亦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1年内老年患者HRV仍有异常改变,则提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并预示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薇  冯俐 《中国医药》2010,5(7):594-595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合理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颐性调查我院108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对80例并发心律失常病例(观察组)与28例未并发心律失常病例(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80例,发生率74.3%.房性心律失常最多,占41.2% 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占26.2% 第3是室性心律失常,占8.8%.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或高血压疾患、低氧血症、心力衰竭、肺部感染、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对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肺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监控,针对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邹全林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33-34,37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老年心脏病患者60例,其中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20例,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患者的心率与心律失常状况。结果 老年心脏病患者醒时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均明显高于睡时;无论是睡时还是醒时,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的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均明显高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醒时心律失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是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有效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左旋卡尼汀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12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用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3.0静脉点滴,每日1次,14 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4%)明显优于对照组(65.0%)(P<0.01);两组动脉血气、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及右室内径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和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5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4例冠心病(CHD)患者和56例EH并发CHD患者与34例健康老年人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EH组和CHD组与对照组HRV时域法所有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H并发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不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EH组、CHD组及EH CHD组间,除外CHD组与EH CHD组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以房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室性早搏);当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这种受损更加明显,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和心律失常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