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浩  周琳  王磊 《中国医药》2013,8(1):129-129
患者男,40岁、因发作性头晕、视物模糊3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双眼视物模糊,持续10余分钟,此后偶有发作,曾伴有恶心、呕吐。曾于外院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等治疗,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2岁,因“四肢乏力3年”入院。3年前生产后始终纳差,并渐出现四肢乏力,长距离行走吃力,双上肢举重物不能。无头痛呕吐,无肢体抽搐,无肌肉疼痛及跳动,无肢体麻木,大小便正常.发病后始终就医消化科,诊为“萎缩性胃炎”予以治疗,进食稍有增加,但四肢乏力渐加重,1年前出现行走困难,双手持物困难,并出现四肢肌肉明显萎缩,言语含糊,仍在外院消化科治疗无好转,四肢乏力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低灌注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低灌注性脑缺血患者72例,均给予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在经灌注治疗后,72例患者的患部脑灌注改善,毛细血管期染色较前明显加深;患者头晕、眩晕、视野模糊、言语不清症状好转,治疗3 d后症状基本消失,头晕无复发;短暂性脑缺血的情况术后未再发作,1周后复查头颅灌注CT,脑实质缺血明显改善,血流灌注速度加快,血流平均通过时间缩短。随访6~12个月,治疗效果满意,未出现病情加重或复发的现象。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颅内动脉血管损伤、血管栓塞、感染及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动脉介入加压灌注治疗低灌注性脑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甲氰咪胍静滴引起高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0岁,1994年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而入院治疗.住院期间,进行补液、止血等对症治疗,使用甲氰咪胍针0.6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后,即出现高热,T 39.2℃,呈持续性,谵妄,言语不清,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以药物及物理降温均不能奏效,高热持续10h.如此3d连续使用甲氰咪胍静滴后,均出现同样高热情况,查体:颈软、无呕吐、无头痛、无皮疹.脑脊液、骨髓、脑电图、胸片检查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WBC 9.8×109·L-1,N 0.80,L 0.18,身体其它部位无炎症.第4d停用甲氰咪胍针剂静滴,而改为口服,未再出现发热.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5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红痛、视物模糊.即到当地人民医院就诊为“右眼虹膜睫状体炎”。给予药物静脉滴注及点眼治疗。症状稍缓解。于发病后第11天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右眼视力突然下降。收入院治疗。入院检查:视力右0.1。右角膜基本透明,内皮水肿。房水混浊。前房及下方虹膜见鲜红色积血。未成液平面。虹膜纹理模糊.瞳孔约3.5mm。位中形圆,对光反射消失。瞳孔区布灰白色渗出物,  相似文献   

6.
1资料1.1病例1,患者男,71岁,因言语不清3个月,加重伴行走不稳3d于2006年3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腰腿疼痛,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5岁,农民,因发热3d并突发昏迷2d而入院。患者于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不振,轻微咳痰,无明显咳嗽,无喘憋,发热,体温38℃左右。病后即在当地按“感冒”治疗,应用“感冒胶囊、大青叶片”,病情不见好转。发病第2d起出现神志恍惚、言语混乱,呼之不能快速应答,发展到第3d已完全神志不清,呼吸微弱,为求诊治,急送来院,门诊以“昏迷原因待查”收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T38℃,P100次/min,R20次/min,Bp60/45mmHg。  相似文献   

8.
藻酸双酯钠(PSS)是目前常用于防治缺血性脑、心血管病的药物,在治疗中我们发现可致脱发,现报告3例如下。病例摘要例1,患者男,4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14年,以高血压病收入院。入院体查:BP160/100’心肺听诊无异常,眼底检查示“动脉硬化Ⅱ期”。脑CT,脑电图、颈椎X 线摄片均正常。给予藻酸双酯钠每日0.1g 加入5%GNS500ml 中静脉滴注共19日,症状改善,血压降至正常。但停药后,即出现头部圆形或椭圆形斑状脱发,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患处头皮光滑发亮,脱落毛发下端变细,毛球显著萎缩,头发逐渐全部脱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9岁,已婚。以低热、咽疼3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1个月入院。患者于2001-10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37~38℃,伴有头痛、咽痛、胸闷、乏力,经对症处理征象无改善。2001-11-13在当地医院拍胸部X线片发现双肺下部片状模糊阴影,以‘肺部炎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14d,复查胸处肺部炎症消退,但仍有间断低热、乏力。2001-12-25出现右面部和右手麻木,并逐渐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答非所问。肢体无力逐渐加重,以致不能站立行走。于2002-01-02脑MRI示:左侧颞顶叶及左丘脑各有一低密度灶,分别为5cm×3cm和1cm×1cm,诊断为多发…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4岁。主因:头晕3d、发作性愣神1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头沉、睡眠增多,伴记忆力减退,影响正常工作,不伴其他不适。近1d患者出现发作性愣神,呼之不应,发作时无任何肢体动作,呈木僵状态,持续约1min后缓解,缓解后面色苍白,反应迟钝、言语含糊,伴头  相似文献   

11.
盐酸替扎尼定引起精神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名57岁女性右侧丘脑出血患者,因肌痉挛用巴氯芬5~15mg,3次/d治疗。3个月后,停用巴氯芬改用盐酸替扎尼定1mg,3次/d。服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兴奋、欣快,思维紊乱,言语杂乱。血、尿、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正常,头颅CT未见新发病灶,内科及神经系统查体无新发体征。停用替扎尼定后,患者情绪逐渐稳定,未再出现类似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2.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OPCA )是一种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橄榄核、桥脑基底核和小脑半球 ,除此之外脑干诸核、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红核、黑质和基底节以及大脑皮质、脊髓前角均可受累 [1 ] ,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且该病近年来国内报道亦较少。本文报道一个家庭中 3代6例患者。1 临床资料例  先证者 ,男性 ,70岁 ,农民。系突发右侧肢体活动失灵伴口角歪斜、言语含糊 2 d入院。患者自 5 9岁起出现步态不稳 ,走路易跌倒 ,渐出现言语含糊不清 ,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 ,双手精细动作不准确及意向性震颤 ,症状逐年加重 ,现…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5岁,因头晕、右侧肢体发麻3小时入外院治疗,腰穿提示“血性脑脊液”,拟珠网膜下腔出血。为进一步明确出血原因,来我院于1996年5月20日在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造影过程顺利。ZI日开始患者出现头晕,下午加剧,双眼视物模糊,心慌、无呕吐,给予脱水剂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继之于ZI时20分双目失明,但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检查:双目失明,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双眼仅光感,眼球活动正常。即于次日上午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方案:0.ZMPa,吸纳氧,20minX2+smin,首次治疗后…  相似文献   

14.
例1女,42岁,因精神障碍伴咳嗽3d入院,患者于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精神障碍,表现为言语增多,语言内容及行为幼稚,伴间断咳嗽,无痰。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无胸闷、咯血,无大小便失禁。饮食、睡眠尚可,体力正常。入院前未作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行开颅夹闭术794例手术时机选择的体会。结果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后第2~3天开颅夹闭术最佳,超早手术病死率、病残率高。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合并脑内血肿有小脑幕切迹疝可能者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意识障碍较重,或血压、呼吸不稳定者,给予保守治疗,若3d内病情好转,则行CTA检查,发现动脉瘤,于发病后第2~3天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若病情仍无好转,则2~3周后再行开颅夹闭术;I~III级脑动脉瘤患者,则发病后第2~3天开颅夹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3岁。在大便时,右侧肢体无力、歪倒在地,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右侧肢体偏瘫。2小时后神志不清。CT示右基底节区脑内血肿5×3×6cm大小,并破入左侧侧脑室内,中线结构向右移位。心脏未闻异常。常规脱水等治疗后无好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脑卒中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和残疾的首要原因,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发病机制包括血液流变学异常,脑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随着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增多,近几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患者一般会出现意识模糊、头痛、眩晕、意识障碍以及视力模糊等临床表现,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言语及智力  相似文献   

18.
重型急性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行脑电图(EEG)监护,其意义有:临床符合重型病脑,监护出现弥漫δ波(非适龄几出现的)可辅助诊断,一般可确诊,重型病脑经综合治疗,EEG由δ波弥漫到逐渐减少;δ波低波幅逐渐波幅增高,由无正常生理波到逐渐出现正常生理波,且临床出现额叶症状,即有效;EEG呈平线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2 2岁 ,未婚。因误食海芋即出现嘴麻痹 ,说话无力。约 10min后则神志清楚 ,不能言语 ,自觉咽部及上腹部有烧灼感 ,无头痛、头晕 ,无恶心、呕吐 ,无腹痛、腹泻。急诊入我院内一科。体检 :T 3 6.5℃ ,P 80次 /min ,R 2 3次 /min ,BP 12 0 /80mmHg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神志清楚 ,不能言语 ,扶入病房 ,自动体位 ,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眼睑无浮肿 ,结膜无充血 ,巩膜无黄染 ,双侧瞳孔等大正圆 ,对光反射灵敏 ,口唇无紫绀 ,咽部无充血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 ,气管居中 …  相似文献   

20.
<正> 患者,女,15岁,于入院前5日无诱因出现头晕、咳嗽。2日前又出现恶心呕吐、嗜睡、视物模糊、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症状,发病以来无发热、腹痛、腹泻、呼吸困难,院外怀疑“脑膜炎”,未作系统治疗入我院内科。患者生于西藏,去年返回当地居住,于去年冬季出现“癫痫病”,曾到外院作过检查治疗。入院查体;体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