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UPLC-MS/MS测定黑小麦中B族维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黑小麦中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和维生素B6(VB6)的含量。方法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ESI)正离子模式下,用MRM模式监测。结果 VB1、VB2和VB6在20~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黑小麦中VB1、VB2和VB6的含量分别为0.965~1.961,0.614~0.963和0.364~0.625μg/g。结论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检测限低、回收率高的特点,适用于植物中VB1、VB2和VB6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VB_1胃内漂浮片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自制VB1 HBS(受试制剂 )和市售普通制剂 (参比制剂 )进行动物单剂量口服实验以比较其药动学特征。方法用荧光法测定VB1的血药浓度 ,运用 3 p87药动学程序进行了模拟。结果VB1 HBS和VB1普通片给药后 ,VB1 HBS的AUC、tmax、cmax 分别为 7 73 3h·(mg·L-1)、1 5 2 0h、1 0 44mg·L-1,VB1普通片AUC、tmax、cmax 分别为 3 663h·(mg·L-1)、0 895h、1 5 0 8mg·L-1。VB1 HBS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2 0 6 0 1 %。结论家兔体内VB1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均符合血管外给药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与参比制剂相比 ,受试制剂的AUC、tmax、cmax都较参比制剂高 ,VB1 HBS可以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含VB1的全方安神补脑液、不含VB1的安神补脑液、VB1液三种药液对H2O2诱导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添加VB1后的全方安神补脑液对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诱导损伤PC12神经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安神补脑液对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三种药液对PC12神经细胞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对H2O2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均具有保护作用。添加VB1后的全方安神补脑液对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不含VB1的安神补脑液及VB1药液。结论:添加VB1后的全方安神补脑液能增强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蟾酥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蟾酥不同溶剂萃取物进行初步免疫活性筛选。方法用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M)能量代谢水平,中性红吞噬法测定腹腔M的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S期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蟾酥各萃取层中的水层(VB2)、乙酸乙酯层(VB4)及总水提蛋白层(VB6)分别在1.25~30、10~20和10~40mg.L-1浓度范围内增强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他3组(VB1,VB3和VB5)蟾酥提取物单独作用或与ConA联合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明显影响;VB2,VB4和VB6在1.25~40mg.L-1浓度范围内可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腹腔M能量代谢水平和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在10mg.L-1时,VB2,VB4和VB6可协同ConA增加脾淋巴细胞中S期细胞百分率,并降低CD4+CD8-和CD4-CD8+、增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结论蟾酥不同溶剂萃取物VB2,VB4和VB6体外可协同ConA促进脾淋巴细胞和腹腔M的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协同ConA促进DNA合成并活化CD4+CD8-T细胞表达CD8a抗原、增加兼具辅助和细胞毒作用的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五维葡钙口服溶液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下简称VB1,VB2,VB6)和烟酰胺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以0.005 mol·L-1己烷磺酸钠与0.008 mol·L-1庚烷磺酸钠的1%乙酸溶液-甲醇(74:2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nm;流速:1.0 mL· min-1.结果:VB1在36.30~84.70 μg·mL-1;VB2在7.26~ 16.94 μg·mL-1;VB6在10.93~25.51μg·mL-1与烟酰胺在36.20~84.48 μg·mL -1的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具有良好线性关系;VB1,VB2,VB6与烟酰胺的回收率依次为:99.78%,RSD=1.58%(n=6);99.80%,RSD=1.22% (n =6);100.07%,RSD=0.75% (n=6);99.62%,RSD=1.01% (n =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复合维生素B片中4种维生素含量的紫外褶合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褶合曲线分析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B片中VB1、VB2、VB3和VB6的含量.四组分的平均回收率(RSD)分别为99.2%(0.96%)、99.7%(0.66%)、99.4%(0.72%)和99.7%(0.79%).  相似文献   

7.
周育洋 《淮海医药》2007,25(2):121-12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叶酸(FA)、维生素B12(VB1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放免法和ELISA法对6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TGF-β1、FA和VB12水平的检测,并于3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FA和VB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检测血清TGF-β1、FA和VB12水平对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疗效、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毛蕊花糖苷(verbascoside,VB)对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 分别使用不同浓度(0,50,100,200 μmol·L-1)的VB处理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24 h。使用Jet Prime转染100 μmol·L-1VB处理的细胞: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VB组(转染空载质粒+100 μmol·L-1的VB)、oe-CD44组(转染CD44过表达质粒)、Both组(转染CD44过表达质粒+100 μmol·L-1VB)。CCK-8法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VB对U87和U25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CD44和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VB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胶质瘤U87和U25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下调CD44及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水平。而CD44过表达时则明显上调以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当CD44过表达并加入100 μmol·L-1的VB时,能减弱VB下调CD44以及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N-cadherin表达水平的作用,同时能明显减弱VB所抑制的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结论: VB通过下调CD44的表达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9.
叶发扬  吉炳华 《江西医药》2009,44(6):598-600
目的为了解武警某部自助餐试点的膳食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部队战士营养和推广自助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试点分队85名战士和对照分队90名战士,采用膳食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按标准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对参检人员进行血红蛋白、血钙、血铁和尿液维生素C测定。结果参检战士的膳食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试点分队战士的热能、蛋白质、脂肪、铁、VC和VB2等摄入量均已达标,钙和VB1的摄入量达军标的85.5%和90.2%,较好地满足了机体的需要;而对照分队除脂肪、铁和VC摄入量达标外,热能、蛋白质、钙、VB1和VB2等摄入量均未达标,尤其是VB1和VB2仅占军标的60.0%和47.1%,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结论建议在部队推广自助餐,并更好地调整膳食结构,加强食物调配,增加豆类及肉蛋类等优质蛋白质供应,提倡食物多样化,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1288例甲亢中的31例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特点:(1)Ⅰ°A—VB共20例:男8例,女12例,病程1年~12年。每例合并心脏其他异常2种以上,以心脏扩大、心肌缺血、左室肥厚、频发房早、室早为多见,8例有用心得安、地高辛或异搏定史,甲亢控制后18例心电图恢复正常。(2)Ⅱ°—型A—VB 10例:男4例,女6例,病程8月~10年,多与心脏其他异常并存,其中4例有心得安和西地兰治疗史。9例甲亢治疗1~21d,A—VB消失。(3)Ⅱ°二型高度A—VB 1例,心率37~120次/min,呈4:1传导比例阻滞,甲亢治疗后1个月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1.
无机盐和维生素对固体培养槐耳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南药学》2015,(6):591-593
目的研究固体培养基中无机盐和维生素对槐耳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与生长状况为衡量指标,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KH2PO4、Mg SO4和VB1的最佳添加量。结果槐耳菌丝在KH2PO4 3.0 g·L-1、Mg SO4 2.0 g·L-1、VB1 0.009 g·L-1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大、生长状况最优。结论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KH2PO4、Mg SO4和VB1,对槐耳菌丝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连龙  周华生 《安徽医药》2005,9(10):742-743
目的建立黄金搭档组合维生素片中维生素B1、B2和B6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双通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色谱柱为Lichrospher5-C18柱 ODS(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水-甲醇-0.25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乙酸-7%氨水(70:30:1.5:1:0.25),稀释液:同流动相,检测波长VB1248nm、VB2270 nm、VB6280 nm.结果峰面积与含量有良好的线性(γVB1=0.999920,γVB2=0.999993,γVB6=0.999 998);重复性好(批内RSDVB1=0.89%,RSDVB2=0.42%,RSDVB6=0.37%;批间RSDVB1=0.83%,RSDVB2=0.36%,RSDVB6=0.41%);回收率高(XVB199.3%,RSD=0.91%;XVB2100.1%,RSD=0.25%;XVB699.6%,RSD=0.46%).结论方法稳定,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作为此片剂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高乌甲素增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霞  李士博 《中国药事》2010,24(8):756-758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高乌甲素增溶作用的差异。方法通过测定高乌甲素在不同浓度的不同环糊精衍生物中的溶解度,绘制相溶解度曲线。结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中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相溶解度曲线均为AL型。结论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高乌甲素有明显的增溶作用,且β-环糊精衍生物的增溶效果明显优于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4.
王颖  王华  于倩 《中国药师》2017,(2):383-386
摘 要 目的:考察在肠外营养液中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对硝酸硫胺(VB1)和盐酸吡多辛(VB6)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0,2,4,6,8,24 h采用HPLC法测定配伍液中VB1和VB6的含量,并测定配伍液的pH,观察外观变化。结果: VB1和VB6在加入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的5%葡萄糖溶液中其含量变化在10%范围内;但在含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的肠外营养液中VB1的含量在8 h时下降12%,VB6含量变化仍在10%范围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的溶液为微黄色,不含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的溶液则为无色澄明溶液。各组溶液pH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复方三维B (Ⅱ)与含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的肠外营养液配伍,建议在8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5.
韩欣  丁晓玲  包蕊  王馨  余涛 《安徽医药》2022,26(1):197-201
目的 观察维生素B12(VB12)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脑瘫幼鼠智力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4月.选取14 d日龄Wistar大鼠72只,按系统随机抽样取48只建模,余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B12组、MNGF组、VB12+MNGF组,假手术组仅做切口左侧颈动脉暴露后缝合,对照组无操作.VB12组神经外膜下注射VB12注射液1 mL/100 g,每天1次;MNGF组给予MNGF注射液(以无菌生理盐水配置,终浓度为2 mg/100 mL)1 mL/100 g体质量神经外膜下注射,每天1次;VB12+MNGF组注射VB12、MNGF,其余三组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维持3周.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变化,Y迷宫实验结果,神经元凋亡指数(AI),脑组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前酶-3(Pro-Caspase3)、脑组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大鼠正常饮食、排便且日常活动正常,体质量逐渐增长,假手术组手术后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后逐渐好转并恢复正常,其余四组均有异常,VB12组、MNGF组、VB12+MNGF组干预后情况均好转;Y迷宫实验正确次数从多到少依次为对照组(19.58±2.07)、VB12+MNGF组(17.25±2.18)、MNGF组(13.13±1.76)、VB12组(10.33±1.28)、模型组(7.29±1.14);平均开灯至逃至安全区所用时间从长到短依次为模型组(98.67±9.96)s、VB12组(90.24±9.41)s、MNGF组(71.32±8.75)s、VB12+MNGF组(52.45±7.66)s、对照组(30.04±3.71)s;大脑皮质神经细胞AI、脑皮质中央前回区组织Caspase-3的蛋白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模型组(18.55±2.47)%,(0.742±0.043)、VB12组(15.62±2.13)%,(0.475±0.012)、MNGF组(11.34±2.02)%,(0.336±0.010)、VB12+MNGF组(5.71±0.78)%,(0.248±0.009)、对照组(0.95±0.13)%,(0.149±0.008).各组幼鼠Y迷宫实验正确次数、平均开灯至逃至安全区所用时间、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AI)、脑皮质中央前回区组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脑组织Pro-Caspase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均相近,其余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瘫幼鼠实施VB12联合MNGF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一般状况和智力,减少神经元凋亡,推测很可能是通过抑制Pro-Caspase3的水解、下调Caspase3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含酰胺结构的大黄酸衍生物4a(简称衍生物4a,derivative 4a)对卵巢癌SKOV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和Western blot检测衍生物4a对Rac1蛋白的调控作用,CCK-8、HE染色、Scratch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衍生物4a对SKOV3细胞增殖、形态学、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衍生物4a处理细胞后EMT的标志性蛋白Vimentin、β-cantenin、E-caderin、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衍生物4a能有效与Rac1蛋白结合,结合能明显低于大黄酸;且能下调SKOV3细胞Rac1蛋白的表达。衍生物4a能够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诱导细胞产生大量空泡化;衍生物4a可下调MMP-2、MMP-9表达,上调EMT上皮性标志蛋白E-caderin表达及下调Vimentin、β-cantenin的表达。结论衍生物4a能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其机制可能是靶向调控Rac1,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上调EMT过程关键分子E-caderin和下调Vimentin、β-cantenin的表达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双亲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衍生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CCl4混合液皮下注射,每周2次。造模4周后,正常组、模型组给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400 mg·kg-1·d-1灌胃治疗,姜黄素衍生物组给予姜黄素衍生物100 mg·kg-1·d-1尾静脉注射。治疗4周后分别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血清检测ALT、AST水平;肝组织做病理学检查,Real-time 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姜黄素衍生物组ALT水平分别为:(31.7±8.7)U·L-1、(383.0±75.6)U·L-1、(406.3±204.7)U·L-1、(107.0±73.7)U·L-1;AST水平分别为:(137.7±32.7)U·L-1、(585.3±36.7)U·L-1、(485.0±246.5)U·L-1、(202.7±56.0)U·L-1,姜黄素衍生物较姜黄素显示出更好的护肝降酶作用(P<0.05)。肝脏病理切片显示姜黄素衍生物较姜黄素具有更明显的延缓肝脏脂肪变性、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姜黄素比较,姜黄素衍生物明显下调炎症相关因子NF-κB、IL-1β、IL-6、TNF-α、COX-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明显降低肝组织中MDA水平,提高GSH、SOD表达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姜黄素衍生物较传统姜黄素具有更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能够有效地延缓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种合成的萘醌衍生物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刺激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A1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实验、细胞周期进程分析、免疫印迹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此合成萘醌衍生物对PDGF-BB诱导的A10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周期主要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结果合成萘醌衍生物浓度依赖性地降低了S期细胞比例,升高G_0/G_1期细胞比例,减少了DNA合成。合成萘醌衍生物预处理24 h,抑制了PDGF-BB诱发的A10细胞增殖,最大抑制率为44.4%。1μmol·L~(-1)的合成萘醌衍生物明显降低了由PDGF-BB诱导的ERK1/2、Akt、磷脂酶Cγ1、PDGFβ受体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此合成的萘醌衍生物通过阻止A10细胞由G_0/G_1期进入S期,显示出抑制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ERK1/2、Akt、磷脂酶Cγ1、PDGFβ受体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方法 采用量子化学的AM1算法计算了12个大黄素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参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构效关系模型.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论 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与分子体积V、极化率α及C环上净电荷QC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帕拉米韦及其拟肽类衍生物的大鼠小肠吸收机制,筛选出膜渗透性最大的衍生物。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研究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的小肠吸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和酚红的浓度。建立lgD预测值和lgP之间的关系。结果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的膜渗透系数都比帕拉米韦高,其中帕拉米韦L-异亮氨酸衍生物具有最高的膜渗透性;寡肽转运蛋白(PEPT1)典型底物甘氨酰肌氨酸能显著降低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的小肠吸收,而L-缬氨酸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帕拉米韦拟肽类衍生物是PEPT1的底物,它们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是PEPT1介导的主动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