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金匮要略》关于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治法用药,将其治法概括为宣、清、降、泻、润、温、敛、补八法;概述了《金匮要略》肺病证治对后世的影响;阐述了自己对《金匮》肺系疾病的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金匮要略》关于肺系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治法用药,将其治法概括为宣、清、降、泻、润、温、敛、补八法;概述了《金匮要略》肺病证治对后世的影响;阐述了自己对《金匮》肺系疾病的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3.
《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病机时又强调曰“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各注家对此注解有异,如王冰从中上焦关系进行解释,认为两焦受病,邪气熏肺而肺气满逆,故而咳嗽涕唾;《医宗金鉴》则把主要病机归为胃有邪而浊,进而影响致肺;《太平圣惠方》根据前后文义把所属之邪定为寒气;《医学三字经》则认为是不能输布之水谷之气,随热化痰,随寒化饮,痰饮为患,致肺喘咳;《内经讲义测直接认为水饮聚于胃而关于肺,并认为本句经文含义可相当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  相似文献   

4.
肺痿概念及证治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痿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书中对肺痿的成因、主症、鉴别诊断、证治等均做了论述,后世医家多在《金匮要略》基础上研究本病。延至现代,肺痿病名概念与古代已有所不同,但历来属难治病,笔者试通过研读《内经》、《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及晋代至唐代的有关文献,对肺痿的概念及证治源流进行整理,希望能对中医肺痿病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医圣张仲景治疗肺系病证的学术思想 ,探讨其对后世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有关条文 ,分别从清肃为治肺常法 ;临证应有变通、温宣并用、肺脏可调 ;益肺重在气阴等 3个方面 ,对其作了深入探讨 ,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所论短气与特发性肺纤维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与中医所论短气相似。本文分析了《金匮》对短气的辨证论治,参考近代研究,对IPF的证治进行了探讨,认为肺肾虚弱、风湿之邪入中、邪气痹阻胸中可能是本病主要病机;治疗当考虑补益肺肾、宣痹祛邪、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7.
肺主治节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主治节的内涵孟令军(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济南250014)关键词:肺;治节中图法分类号:R223.11《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内经》将肺比作一国之相,以“治节”概括其生理特点。后世称曰:肺主治节。治节,即治...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炎在中医文献中,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结于“水肿”,同时也散见于“虚劳”、“腰痛”等证中。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病本在肾。正如《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其中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若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常;或劳倦内伤,均可导致肺不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而致本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  相似文献   

9.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功,功能敛肺降火,涩肠止血。《本草纲目》单用本品半生半烧,制成丸剂,治泻痢不止;《景岳全书》中之玉关丸,用本品配伍枯矾、诃子、五味子制成丸剂,治久泻便血;《世医得效方》中单用本品制成散剂口服治疗消渴多饮。也可配麦冬、天花粉、生地,玄参等同用;《本草衍义》记载:“口疮,以末(五味子研末)搽之。”  相似文献   

10.
总编导读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7):I0001-I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尽管其患病率几近百分之十,但没有被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到慢病管理的任务中。对此,多年前就有不少呼吸科专家呼吁,在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筛查,早发现就可以早治疗,早治疗就可以防止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本期《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治需要全科医师关注》两篇特邀文章,就是告诉我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从“全人”着眼,关注患者全身并存疾病,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是个漫长过程,急性期患者在大医院接受治疗,稳定期患者需要继续做长期连续的肺康复治疗,这阶段的肺康复治疗完全可以由社区医疗机构完成,就地、就近、便利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对此,社区的全科医生能够做些什么?怎么做?在《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一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的来源,通过对《周易》、《内经》、《伤寒论》等古代哲学典籍知医学典籍的分析研究,揭示出《伤寒论》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的来源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渐进过程,它经过了对古代哲学和汉代以前医学的传承和嬗变,并融入了张仲景个人的临床买践经验和思维成果。首先其思辩性理论来源于《周易》,是《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和对事物的认识论;其次是其医学理论来源于《内经》,《内经》的理论雏形奠定了六经辨证方法的基础;前两者的结合加之仲景个人思维成果形成了系统的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治水气病入手,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初步探讨其辨证论治水气病规律。张仲景在《内经》“开鬼门,洁净腑”基础上,提出了“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有水,可下之”之治疗大法。张仲景论治水气病理、法、方、药千余年来沿用至今,为后世的水肿以阴阳为纲的分类以及从肺、脾、肾论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水肿的辨治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喻昌的《尚论篇》进行了探讨,认为喻氏赞同方有执的错简观,力主重新编次《伤寒论》;重视以纲带目,提出“三纲鼎立”说为其治伤寒学的主要思想。在研究《伤寒论》的同时,对其中的温病内容也另立专篇进行了归纳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多因风邪外袭、风湿相搏、疮毒内犯、饥馑劳倦所致,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胃三脏加以阐述分析,其中以《景岳全书·肿胀》论述最为扼要,如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推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上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肺胃之间,若肾水上泛,传人肺,而使肺气不降,失去通调水道的功能,可以促使肾气更虚,水邪更盛;相反,肺受邪而传人肾时,亦能引起同样结果。同时,脾肾之间,若脾虚不能制水,…  相似文献   

15.
近代学者对民商法学之研究,就纵向角度而言,数量众多、视角多元;就横向角度而言,涌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若干代表作,如陈瑾昆的《民法通义总则》、戴修瓒的《民法债编总论》以及王宠惠的《比较民法概要》。这些著作构建了近代民商法学科,开启了现代民商法学的发展。总体而言,近代民商法学史具有三大特征: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问题,注重总则部分的探究;实体法和具体制度成为研究热点,程序法成果较少;国别研究、比较法研究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丁甘仁小儿温病急症治验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丁甘仁医案》中小儿温病急症治验的探析,认为丁氏对小儿温热之邪,善于清疏透泄;温热变证,善用清温挽危;肺胃蕴实,善取涤痰导滞。将温病与伤寒融汇贯通,在近代温病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内经》清代研究性作进行类归,并研讨其治学特点。清代《内经》研究作可分为医经普及类、医家注解类、经学家注解类与专题类四种。清朝前期,宋明理学遗风使医家注解类作占据主要地位,医多基于各自临床所得对《内经》进行医理诠释;乾嘉时期,汉学日渐兴盛,以音韵、考据研究为方法的经学家注解类作成为此期《内经》研究的特点;清末道光以后,字的古音、古义已较为明朗,因而诞生了几部较有影响的《内经》校勘作。清代乾嘉时期兴起的音韵、考据研究开辟了治学《内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重庆已故名老中医谢浴凡先生生前撰著《内经析疑》。其学术地位和成果价值与科学水平,本文作了扼要的评述。作者认为其价值主要在于该书对《黄帝内经》的研究和注释,切合实际,完善理论;旁征博引,补充治法;发微阐义,突破经解;推陈出新,修正字义;提要钩玄,革新体例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将病位和病性相结合提出"肺痿"一词。肺痿是以咳吐涎沫,反复发作为特点的一种慢性疾病。大多数肺系疾病发展到后期阶段都会表现为肺痿。笔者通过研读《内经》和《金匮要略》中与肺和痿相关的论述,发现《内经》所论"痿"与仲景所述"肺痿"有相似之处。《内经》论"治痿独取阳明",仲景在治疗肺痿时也非常注重顾护脾胃之气。后世医家对肺痿的研究大多都是建立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故笔者试从"治痿独取阳明"来论治肺痿,希望能对中医治疗肺痿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金匮》妇人篇对桂枝的应用西宁市中医院李平,贾文和,吴鸿业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本经疏注》曰: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历代医家对其临床价值无不推崇。而仲景则独开桂枝广泛运用之先河。本篇仅就《金匮》妇人三篇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