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桂  汪付兵 《微循环学杂志》2013,(4):45-47,I0002
现已证实丙肝病毒(HCV)感染与脂代谢紊乱相关。HCV颗粒与血清中不同脂蛋白成分结合,可影响脂类代谢,是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的重要原因。HCV感染慢性化后肝脏的脂肪变性问题在临床已被普遍关注。有研究报道,感染HCV患者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在60%~80%,其主要原因是脂肪代谢障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为HCV受体之一,HCV与人血清中的β脂蛋白结合,通过LDLR感染肝细胞是HCV感染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SR-BI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属于清道夫受体家族,主要在肝脏和非胎盘期类固醇生成组织中表达。除了其天然配体HDL外,还可与天然LDL、化学修饰的LDL以及阴离子磷脂等结合,主要介导HDL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为类固醇生成组织提供胆固醇。新近发现人SR-BI在体外也能特异结合丙型肝炎病毒(HCV)的E2蛋白,提示SR-BI可能是该病毒的一种新受体。本文就SR-BI分子的结构分布、生物学活性以及与HCV感染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SR-BI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属于清道夫受体家族,主要在肝脏和非胎盘期类固醇生成组织中表达.除了其天然配体HDL外,还可与天然LDL、化学修饰的LDL以及阴离子磷脂等结合,主要介导HDL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为类固醇生成组织提供胆固醇.新近发现人SR-BI在体外也能特异结合丙型肝炎病毒(HCV)的E2蛋白,提示SR-BI可能是该病毒的一种新受体.本文就SR-BI分子的结构分布、生物学活性以及与HCV感染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虽在机体内的数量较少,但分布于机体全身,是启动机体初次免疫应答功能最强的APC。DC能通过MHC-Ⅰ、Ⅱ类途径提呈所遇到的任何抗原,并通过删肽复合物,共刺激分子(B7、CD40)以及DC-CKl等趋化因子趋化、转化、激活静息T细胞,从而激发初次免疫反应,有效控制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目前有证据显示DC与多种病毒(HBV、HCV、HIV和HCMV等)的发病机理和机体抗病毒免疫的作用机制相关。HCV感染后易造成体内持续感染,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而机体内DC的功能、分化和成熟均影响HCV在体内的存在,现将肝脏DC的特点,HCV对DC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CD81分子的肝组织特异性稳定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肝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实现人CD81分子在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中的稳定表达。方法:从能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提取RNA,用随机引物合成cDNA的第1条链,然后用人CD8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PCR扩增片段。将经测序证明为人CD81基因的正确序列,连接到肝特异性启动子的下游,使CD81基因的3′端与SV40polyA加尾序列融合,得到肝组织特异性表达的人CD81融合基因片段。将该融合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转染小鼠肝癌细胞系Hepa 1—6。经G418加压筛选后,分别用RT—PCR检测人CD81 mRNA的转录,用FACS检测人CD81蛋白的表达。结果:克隆序列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进行对比表明,得到了人CD81 cDNA的正确序列。构建的人CD81肝特异性融合基因片段可稳定转染Hepa 1-6细胞,并可检测到人CD81在mRNA水平上的转录和在蛋白质水平上的稳定表达。结论:由于CD81是HCV的感染受体,稳定表达HCV感染受体-人CD81分子的小鼠肝癌细胞克隆的获得,为今后研究HCV包膜蛋白与CD81的相互作用、筛选感染阻断药物,以及发展HCV感染的小鼠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CD8 1(TAPA 1)是一种非糖基化膜蛋白和细胞膜表面粘附分子 ,在体内分布广泛 ,是四跨膜蛋白 (TM4SF)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影响细胞的粘附激活、形态改变、增殖分化及信号传导等生物学功能。新近研究表明 ,CD81能与HCV包膜糖蛋白E2结合 ,它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靶细胞的受体分子。  相似文献   

7.
SR-BI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属于清道夫受体家族,主要在肝脏和非胎盘期类固醇生成组织中表达。除了其天然配体HDL外,还可与天然LDL、化学修饰的LDL以及阴离子磷脂等结合.主要介导HDL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为类固醇生成组织提供胆固醇。新近发现人SR-BI在体外也能特异结合丙型肝炎病毒(HCV)的E2蛋白,提示SR-BI可能是该病毒的一种新受体。本文就SR-BI分子的结构分布、生物学活性以及与HCV感染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50KDa T11(CD2)表面糖蛋白是T淋巴细胞与绵羊细胞结合的受体,抗人类T11分子特定表位(T11_1)的单抗能阻断T细胞和羊红细胞的花环形成。CD2分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构建了含人和小鼠编码CD2分子基因的DNA克隆。人和小鼠T11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和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脂蛋白受体属生物膜的糖蛋白,它具有特异识别脂蛋白的功能。血浆脂蛋白经过一系列酶的降解作用,它们的载脂蛋白和脂类在脂蛋白间交换和转移,最后形成的残粒和低密度脂蛋白等,主要通过与细胞脂蛋白受体结合在细胞内进行分解代谢,才能从血浆中清除。脂蛋白进入细胞分解后的胆同醇可供重组膜的需要,或以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或转运其他组织,在肝脏胆固醇可转变成胆酸盐进入肝胆循环排出体外,在肾上腺或生殖腺可供合成类固醇激  相似文献   

10.
TH2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T细胞激活需要由AP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受体结合形成的共刺激信号。已经公认T淋巴细胞表面的CD28/CTLA4与APC表面的B7-1(CDS0)、B7-2(CD86)是产生共刺激信号的主要分子。本实验旨在探讨抗CD86单克隆抗体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虽然CDIa 分子和HLA Ⅰ类分子的有些特征差异较大,如HLAⅠ类分子几乎存在于机体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而成熟外周血T 细胞则无CDla 分子;HLA Ⅰ类分子往往是多态性的,而CDla 分子则为单态性;HLA Ⅰ类分子定位在人染色体6,而CDla分子则由人染色体Ⅰ编码.但是,HLA Ⅰ类分子和CDIa 重链均能与数种细胞表面分子相关并形成分子间复合物例如,HLAⅠ类分子能和多肽激素或生长因子的受体相互作用,HLA Ⅰ类分子能和某些白血病T 细胞上的T 细胞受体样物质形成分子间复合物,同样,CDla 重链则和CD 8分子共价  相似文献   

12.
T细胞激活需要两种信号途径:一种是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TCR)-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肽复合物特异性抗原信号,第二种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分子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后者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参与,B7家族就是这一类分子,包括B7-H1、B7-H2、B7-H3、B7-DC和B7-H4.B7类分子主要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正向或负向调控作用[1].  相似文献   

13.
T细胞激活需要两种信号途径:一种是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TCR)-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肽复合物特异性抗原信号,第二种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分子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后者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参与,B7家族就是这一类分子,包括B7-H1、B7-H2、B7-H3、B7-DC和B7-H4.B7类分子主要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正向或负向调控作用[1].  相似文献   

14.
T细胞激活需要两种信号途径:一种是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TCR)-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肽复合物特异性抗原信号,第二种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分子提供的共刺激信号.后者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参与,B7家族就是这一类分子,包括B7-H1、B7-H2、B7-H3、B7-DC和B7-H4.B7类分子主要与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正向或负向调控作用[1].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将人血清LDL乙酰化后用真~(125)I标记做成放射性配基,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的乙酰LDL受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存在有能与乙酰LDL特异性,高亲和性和可饱和性结合的受体。它们不能识别天然LDL,主要功能是加速被结合的脂蛋白被巨噬细胞摄取并将其送至溶酶体进一步降解。该受体不受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反馈调节。当巨噬细胞与乙酰LDL共同孵育时,可通过该受体大量摄取乙酰LDL使细胞蓄积胆固醇变成泡沫状细胞。经细胞内胆固醇含量测定、苏丹Ⅳ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鉴定,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巨噬细胞源的泡沫细胞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5型腺病毒(AdS)感染小鼠模型来研究肝脏NKT细胞(natural killer Tcell)在肝损伤早期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1.5×109PFU和3×109PFUAdS病毒以构建两个剂量组病毒感染的小鼠肝损伤模型,通过观察病毒感染后5 d内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及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AST)水平改变来判断肝损伤程度,使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感染5 d内肝单个核细胞亚群比例、NKT细胞表面FasL表达水平以及NKT细胞合成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小鼠肝内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结果 高滴度(3×109 PFU)的AdS病毒感染小鼠1 d后,小鼠肝脏内NKT细胞明显增加,其表面FasL表达上调,肝脏NKT细胞合成IL-4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加,肝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低滴度AdS病毒(1.5×109PFU)感染小鼠后,肝脏NKT细胞比例变化不明显,CD8+T细胞在肝脏的浸润明显弱于高滴度AdS病毒感染;RT-PCR检测结果 显示:3×109PFU AdS病毒感染2 d后,小鼠肝内活化后可调节的及正常的T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以及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β表达增加,3d后相关趋化因子受体CCR5、CCR1、CXCR3表达上调.结论 NKT细胞在淋巴细胞向肝脏趋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与病毒感染诱导NKT细胞合成IL-4和IFN-γ及上调其表面的FasL,从而促进肝细胞内IP-10、Mig等趋化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鉴定人胎儿肝干细胞,并观察其对急性肝损伤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进行异种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改进Seglen胶原酶(Ⅳ型)原位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要求终止中期妊娠而流产的男性胎儿肝干细胞,经光镜、电镜下观察细胞特点,进行肝干细胞细胞标志SABC免疫组化染色。经肝脏直接注射移植人胎儿肝干细胞(106细胞)以治疗D-氨基半乳糖(800mg/kg)诱发的急性肝损伤雌性SCID小鼠,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4、48、72h、1周取血测定ALT、TBiL,于移植后1、2、4周取受体肝脏组织,PCR方法检测受体肝组织性别决定因子。结果人胎儿肝干细胞平均细胞产量(2.10±0.50)×107,细胞活性率为(92.30±1.23)%;光镜下呈游离状态、大小不等的单个细胞,约为正常肝细胞1/5~1/3大小;电镜下细胞表面可见少量短而小的微绒毛状突起,卵圆形细胞核,核/浆比例较大等特点;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8、19及α-1-抗胰蛋白酶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白蛋白及白细胞共同抗原染色呈阴性表现,培养3周可形成克隆样结构。人胎儿肝干细胞移植组急性肝损伤SCID小鼠移植24h后血清ALT、TBiL水平降低,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脏病理损伤逐渐减轻;存活2周小鼠肝脏组织中PCR测定性别决定因子呈阳性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强。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分离高产量、高活性人胎儿肝干细胞,在急性肝损伤SCID小鼠体内移植存活,并改善其肝功能、肝脏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从靶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如神经营养素)可激活轴突末梢相应受体(如Trks)形成配体-受体混合物在细胞内吞作用下进入内体,这种胞内吞细胞器可从轴突逆行转运至胞体,具有信号转运功能的这种细胞器称为信号内体[1]。信号内体的假设是建立在轴突终端观察到NGF结合并激活TrkA受体形成信号蛋白复合物的现象[2]。伴随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NGF激活的TrkA信号复合物被分类至内体亚群形成信号内体。信号内体参与调节与分类细胞信号,并在轴浆逆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E2蛋白与病毒感染靶细胞表面多种受体分子相互作用,在病毒结合和侵入靶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同时,E2蛋白胞外区暴露于HCV病毒颗粒表面,也是宿主体液免疫的主要靶点.  相似文献   

20.
T细胞表面受体 (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的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 ,产生第一信号 ,T细胞及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配体的结合产生第二信号 ,双信号使T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 ,双信号的强度及信号持续时间决定细胞的活化及进行增值的程度〔1〕。我们采用CFSE(5 carboxyfluo rescenceindiacetatesuccinimidylester)标记细胞 ,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在不同刺激下的分裂情况 ,并与其胸腺T细胞进行了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