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视觉诱发电位(VEP)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根据临床分级,对36例临床诊断为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患者进行P300、BAEP、SEP、VEP检测分析.结果:36例SHE患者中P300异常者26例(72%),BAEP异常者23例(64%),SEP异常者17例(47%),VEP异常者9例(25%).结论:P300、BAEP、SEP、VEP的检测有助于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查并分析。结果: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有20例,异常率为76.9%,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的15例,异常率为57.7%,体感诱发电位异常的13例,异常率为50.0%。三项诱发电位总的异常有23例,总的异常率88.5%。结论:联合应用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可使异常率明显提高,有助于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及亚临床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对30例成年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视觉、脑干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总异常率为73%,其中ALL为85%,ANLL为76.4%,CML为50%。EP异常率高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脑脊液检出率,其改变与临床诸因素,如年龄、病程和血象等无关。认为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对无临床肝性脑病的30例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显示:肝硬化组60%BAEP异常,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Ⅲ-Ⅴ波峰间其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迟,提示肝化在发生临床肝性脑病前,脑干功能已有明显损害,存在亚临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5.
对无临床肝性脑病的 30例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结果显示 :肝硬化组 6 0 ?EP异常 ,BAEP的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Ⅴ、Ⅲ—Ⅴ波峰间期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迟 ,提示肝硬化在发生临床肝性脑病前 ,脑干功能已有明显损害 ,存在亚临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6.
对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其中并作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检查53例、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6例,其异常率分别为24%、43%和0%。本文发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有临床下的诱发电位改变,并对其异常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对26例多发性硬化的病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测定。以观察三种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病人中的改变。经分析发现,三种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病人中异常率较高,可提供第二个或多发的亚临床的客观证据,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辅助价值,且对了解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120例脑外伤病人进行多形式诱发电位检查(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异常率为70%,体感诱发电位为34.0%,视觉诱发电位(VEP)为25.0%,三项中有一项异常者为87.5%。13例进行MEP复查和15例重型脑外伤手术疗效均提示MEP正常者,临床恢复快,后遗症少,反之则差。并结合CT检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级进行讨论,中、重型病人CT与MEP的异常率分别为76.5%和64.7%,轻型病人相应为5.7%和57.1%,提示轻型脑外伤病人脑虽无明显结构性变化,但确有生理功能改变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 30例临床无明显肝性脑病的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 (SSEP)检查。结果显示 ,肝硬化组VEP和SSEP各波潜伏期及SSEP的N13~N2 0、N13~P2 5峰间期均比对照组明显延长 ,肝硬化组VEP的P10 0、N12 5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组VEP、SSEP的异常率分别是 36 .7%、6 0 %,有 1种或 2种诱发电位异常的患者占 76 .7%。以上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在临床发生肝性脑病之前 ,已经有脑诱发电位异常和脑功能损害。脑诱发电位能敏感、客观地早期诊断肝硬化患者的亚临床性肝性脑病 ,其中SSEP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头晕患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为106例头晕患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与临床对照分析。结果,44例患表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41.5%),其中,36例(33.9%)为周围性损害,13例(12.2%)患CT或MRI发现脑干有梗塞。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头晕患的一个指征,它可为临床定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MS的患者进行VEP、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2例MS患者中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9例(40.9%),SEP异常12例(54.5%),异常中VEP有53.3%、BAEP有44.4%、SEP有58.3%的患者,临床有相应症状。结论:VEP、BAEP、SEP的检测有助于MS诊断以及亚临床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MRI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MS患者的磁刺激MEP、BAEP、VEP、SEP以及MRI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8%(51/65)、51%(33/05)、80%(52/65)、71%(46/65)和85%(55/65)。4项诱发电位检查总异常检出率为88%(57/65),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均能发现临床下病灶: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病灶但无相应临床症状;8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而MRI检查未见相应病灶,但诱发电位检查可见异常。结论:MRI和各种诱发电位检查具有相互补充作用,结合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此两种检查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多发性硬化 (M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0例临床诊断为MS的患者进行VEP、BAEP检测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S患者VEP和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 73%和 6 0 %。异常中VEP有 6 8% ,BAEP有 78%的患者 ,临床有相应的症状 ;VEP 32 % ,BAEP 2 2 %的患者临床无相应症状。 5例MS患者在临床缓解期复查VEP、BAEP ,1例VEP、BAEP恢复正常 ,4例仍异常。结论 :VEP、BAEP检测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家3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12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表明:BAEP、SEP、MEP、VEP、ENG和NCV的异常率分别为92%、90%、92%、77%、94%、95%。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PD患者作为PD组,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分别对PD患者和健康者进行VEP、BAEP和SEP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1±10.6)ms较健康对照组(103.2±9.0)ms明显延长(P〈0.01),P100波幅(6.25±3.02)弘V较健康对照组(7.70±2.62)pV增高(P〈0.05);PD组BAEP的I、Ⅱ、Ⅲ波的潜伏期和Ⅲ-V及I—V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能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俜导诵略的桶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AEP在突聋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突聋组患者结合正常对照,进行BAEP分析。结果:突聋患者,BAEP各波潜伏期、I—V峰间期、Ⅲ-Ⅴ/Ⅰ-Ⅲ比值明显长于正常人(PM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结合CT为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分度提供科学诊断依据。方法:采用ZABR—200型脑干反应测听仪及西德SomatomDR型高分辨全身扫描机对30例HIE患儿进行检测和扫描。结果:BAEP:正常4例(13.3%),异常26例(86.7%),CT: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14例,重度异常8例。结论:本研究CT所示脑损伤程度与临床表现程度有密切关系,BAEP检查敏感性高,影响因素小,结果准确可靠,对诊断HIE,预测和评价预后,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与宾斯旺格病 (BD)患者的中枢神经通路和认知功能状态。方法 :对无痴呆的PD 2 8例 (PD组 ) ,伴痴呆的PD 2 2例 (DPD组 )及BD组 18例进行①体感诱发电位 (SEP)、②视觉诱发电位 (VEP)、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和④事件相关电位 (ERP)检查。结果 :①SEP :PD组中 5例 (18% )异常 ,DPD组中 8例 (36 % )异常 ,BD组中 11例 (6 1% )异常 ;②VEP :PD组仅 1例 (4% )异常 ,DPD组中 4例 (18% )异常 ,BD组 3例 (17% )异常 ,经统计学处理 ,潜伏期与左右眼差值均无显著差异 ;③BAEP :PD组中 4例 (14% )异常 ,DPD组中 5例异常 (2 3% )异常 ,BD组 4例 (2 2 % )异常 ;④ERP :PD组中 5例异常 (18% ) ,DPD组 9例异常 (41% ) ,BD组 11例异常 (6 1% )。结论 :SEP和ERP阳性率最高 ,其阳性率的顺序为BD >DPD >PD ,提示三组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