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PLC法测定马蓝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侯惠婵  梁少珍 《中药材》2006,29(7):681-68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采收期马蓝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为规范种植马蓝和重新确定南板蓝根药用部位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用C18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在289 nm处测定。结果:靛玉红、靛蓝线性范围分别为3.875~23.25μg/m l、3.05~18.3μg/m l。回收率分别为96.9%,RSD=3.5%,n=5(靛玉红);96.6%,RSD=2.8%,n=5(靛蓝)。结论:非花果期、花期、果期马蓝的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依次递减;同一株马蓝根、茎、叶中靛玉红、靛蓝的含量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2.
唐晓清  王康才  陈暄 《中草药》2011,42(7):1425-1428
目的 考察菘蓝花期不同部位的靛蓝、靛玉红和多糖的积累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菘蓝花蕾期及盛花期2个阶段植株不同部位中靛蓝、靛玉红量,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部位的多糖量.结果 靛蓝、靛玉红在叶中分布较多,根、茎、花中较少,其中基部叶的量最高.花蕾期叶中靛蓝、靛玉红量均高于盛花期,花中靛蓝、靛玉红量高于花蕾中的量.多糖在菘蓝全株均有分布,花蕾期根中量最高,盛花期地上部分的上端高于下端.结论 花期的菘蓝体内有靛蓝、靛玉红的分布,且主要分布于叶片内,花蕾期靛蓝、靛玉红总量高于盛花期的总量;多糖在菘蓝中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花蕾期根中多糖分布较多,地上部分多糖量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唐晓清  王康才  张利霞 《中药材》2008,31(7):968-969
目的:探索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的影响,为大青叶采后不同加工处理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对新鲜菘蓝叶片进行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采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经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样品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杀青处理后样品和不杀青样品相比,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靛玉红以杀青阴干处理含量最高,靛蓝以杀青70℃干燥处理含量最高。结论:不同加工处理影响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大青叶采收后进行杀青处理可有效地保留靛蓝、靛玉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求各种肥料与南板蓝根产量及靛玉红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最终筛选出种植南板蓝的最佳肥料.方法 通过田间种植,取施用了不同肥料种类的南板蓝根的干燥地下根部药材,称其干物质重,粉碎,提取,用HPLC法测定其靛玉红含量,从而针对不同肥料种类对南板蓝根靛玉红含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应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 各肥料组与对照组的产量及靛玉红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从产量及靛玉红含量看,其含量大小顺序均为农家肥>化肥>生物肥>空白对照.肥料种类以南板蓝根靛玉红含量最高者为准,同时综合考虑其产量,故南板蓝根规范化种植中,肥料应首选农家肥.结论 不同肥料种类对南板蓝产量及靛玉红含量影响差异较大,在南板蓝根种植中应注意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肥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优良菘蓝四倍体株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HPLC法分析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菘蓝四倍体株系根中靛蓝、靛玉红含量大多数高于二倍体株系,而叶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不高于二倍体;四倍体株系根中的多糖含量均低于二倍体,其中以四倍体株系DB1、DB10和DB15根中多糖含量较高,DB6、DB13和DB15叶中多糖含量最高;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6种,而精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为最高。其中DB7、DB8根和叶中的精氨酸含量均高;DB1、DB7和DB12脯氨酸含量高;DB7、DB9和DB12叶中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结论:菘蓝不同四倍体株系有效成分表现不完全一致,生产上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板蓝根所含靛玉红、靛蓝的薄层色谱进行实验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G板点样,选择最佳展开系统和样品最低检出量。结果:获得最佳色谱条件①硅胶G板为吸附剂;②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1:1:8)为展开剂。该色谱条件下,样品所含靛玉红、靛蓝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20μl、12μl。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有效,可以作为板蓝根提取液靛玉红及靛蓝的相对含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分析条件,比较国内不同产地的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共17批样品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并计算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总体上,蓼蓝中靛蓝含量高于菘蓝,而靛玉红含量低于菘蓝,马蓝和路边青均没有检测到靛蓝和靛玉红。另外,17批样品中,不论是同品种还是不同品种间靛蓝和靛玉红或指纹图谱都有很大的差异。结论:上述方法可有效区分4种称为“大青叶”的商品,并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分析条件,比较国内不同产地的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共17批样品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并计算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总体上,蓼蓝中靛蓝含量高于菘蓝,而靛玉红含量低于菘蓝,马蓝和路边青均没有检测到靛蓝和靛玉红.另外,17批样品中,不论是同品种还是不同品种间靛蓝和靛玉红或指纹图谱都有很大的差异.结论:上述方法可有效区分4种称为"大青叶"的商品,并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靛玉红、靛蓝为其中的有效成分之一。本文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靛玉红的含量,以靛玉红、干膏收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极蓝根最佳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甘草-青黛药对配伍的增溶作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青黛-甘草药对配伍的增溶效果。方法:将甘草与青黛、甘草酸分别与靛蓝和靛玉红、柠檬酸与青黛进行配伍,采用HPLC测定各试验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结果:青黛与生、炙甘草配伍,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均明显增多,炙甘草较生甘草约低30%;将甘草酸单铵盐直接分别与靛蓝、靛玉红按比例混合,两者含量均显著增多,约增溶4~8倍,其中2∶1为最佳比例;青黛配伍不同比例柠檬酸,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甘草配伍青黛可达到增溶目的,甘草酸起主要作用,为中药药对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4种青黛商品,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影响青黛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结果 14种青黛商品中靛蓝平均含量为2.031%,靛玉红含量为0.066 7%。结论目前市场上青黛药材商品质量存在很大差异,一些样品的靛蓝、靛玉红含量无法达到药典规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青黛难溶,与甘草配伍以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药液中青黛有效成分的含量及生物利用度。 方法:将甘草与青黛、甘草酸分别与靛蓝和靛玉红、柠檬酸与青黛进行配伍,均以HPLC法分别测定各实验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 结果:青黛与生、炙甘草配伍,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均明显增多,但炙甘草较生甘草的低约30%左右;将甘草酸单铵盐直接与靛蓝、靛玉红分别按比例混合,测得两者含量均显著增多,约增溶4~8倍左右,且2:1为最佳比例;青黛配伍不同比例柠檬酸,溶液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甘草配伍青黛到达了增溶的目的;甘草酸起主要作用,是以其表面活性进行增溶;同时为中药药对配伍应用找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He-Ne激光预处理对大青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怡平  王勋陵  韩静 《中草药》2003,34(11):1054-1056
目的 研究He—Ne激光辐照菘蓝Isatis indigotica种子对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用He—Ne激光辐照浸泡3h的菘蓝种子。结果 3种不同剂量和同一剂量的不同时间长度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含量和大青叶产量。结论 He—Ne激光辐照能提高大青叶靛蓝和靛玉红含量及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青黛粉末外观颜色及其提取液颜色与靛蓝、靛玉红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7批青黛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青黛粉末及提取液的色度值L~*,a~*,b~*。运用SPSS 20.0软件对青黛有效成分含量与其色度值进行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感官评定青黛粉末外观颜色结果表明,随着粉末颜色加深,分光测色仪测定粉末和提取液的明亮度(L~*)降低、红-绿色度(a~*)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靛蓝含量与青黛粉末L~*呈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520;与a~*呈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为0.567。靛玉红含量与青黛粉末、提取液的L~*呈负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35,-0.580;与a~*呈正相关(P0.01),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06,0.493。结论:青黛粉末外观颜色较深者,其靛蓝、靛玉红含量较高;青黛粉末L~*,a~*与靛蓝、靛玉红含量的相关性比提取液的相关性大;青黛粉末颜色与靛蓝、靛玉红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青黛快速鉴别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青黛色度值的方法具有稳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南板蓝根颗粒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4.60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289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靛蓝、靛玉红分别在0.030 4~0.608μg(r=0.999 3)和0.0993~1.986(g(r=0.999 6)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靛蓝为98.1%(RSD 2.31%)、靛玉红为101.4%(RSD 2.6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南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品业  罗晓华 《中成药》1989,11(5):15-16,17
应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可在样品不经分离的情况下,清除其他组分的干扰吸收,分别测定两组分的含量。实验回收率,靛蓝和靛玉红分别为100.7~103.4%和100.0%~104.2%之间。  相似文献   

17.
于天源  周昕  徐俐伟 《河南中医》2019,39(3):453-458
目的:建立清肠栓中没食子酸、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没食子酸、靛蓝和靛玉红的含有量,没食子酸:流动相0.5%磷酸水溶液乙腈=973;检测波长203 nm;体积流量0.3 mL·min~(-1);柱温30℃。靛蓝、靛玉红:流动相水乙腈=3565;检测波长290 nm;体积流量0.3 mL·min~(-1);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在0.21~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5%;靛蓝在0.29~2.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5%;靛玉红在0.02~0.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5%。结论:据此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稳定,可以控制清肠栓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通过指标成分含量的多少,反映其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HPLC法同时测定青黛中有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青黛含量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方法 用适量DMF超声30 min提取青黛药材中的靛蓝和靛玉红。液相条件如下: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速1 mL/min;流动相:乙腈:水(70:30);柱温:30℃;检测波长:290 nm。此法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分析时间。结果 靛蓝和靛玉红进样量在29.90 ng~298.90 ng和6.71 ng~67.06 ng间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n=6)。靛蓝平均加样回收率:101.05%(RSD=1.81%);靛玉红平均加样回收率:99.78 %(RSD=2.52%)。结论 本法合理、便捷;能同时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符合现行药典简便、快速、准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板蓝根提取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板蓝根及水煮物、水煮物残渣、95%醇提物、50%醇提物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对水煮醇沉的板蓝根提取工艺提出了疑问,并提示醇提法可提出更多的靛蓝、靛玉红。  相似文献   

20.
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青黛中靛蓝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瑞兰  姚桂根 《中药材》1990,13(11):34-36
用氯仿提取青黛中的靛蓝和靛玉红,然后用六点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本法通过统计处理,消除靛玉红的干扰,可以测定青黛中靛蓝的含量,结果与《中国药典》85年版的方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