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采用利多卡因与阿替卡因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12月本院接收的牙髓病患者80例,根据治疗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阿替卡因组与利多卡因组.两组均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阿替卡因组上、下颌牙麻醉有效率分别为95.2%、79.3%,利多卡因组分别为83.3%、32.1%(x2=7.38、45.14,P<0.05);阿替卡因组上颌有效率为95.2%,利多卡因组为83.3%,两组下颌麻醉有效率分别为79.3%、32.1%(x 2=11.36、53.70,P<0.05);同时阿替卡因组疼痛程度、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1.32±0.42)分、(2.32±0.41) min,利多卡因组分别为(2.56±0.89)分、(7.52±0.63) min(t=-7.97、-43.75,P<0.05).结论 牙体牙髓病治疗采用阿替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效果显著,疼痛轻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利多卡因与阿替卡因麻醉的效果差异.方法:在我院口腔科于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中随机选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选用的麻醉药物分成甲组(利多卡因麻醉)和乙组(阿替卡因麻醉),就两组的麻醉效果展开对比研究.结果:甲组总有效率78.33%显著低于乙组的93.33%,甲组麻醉见效时间长于乙组,心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临床治疗中应用阿替卡因进行局部麻醉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术中疼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对患者的心血管影响较小,安全性高,是牙体牙髓病手术治疗中首选的局麻药物.  相似文献   

3.
朱彦红 《中国药业》2012,21(13):84-85
目的探讨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4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5 min麻醉总有效率为90.32%和总有效率为95.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1%和81.45%(P<0.05)。结论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对牙体牙髓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低于观察组患者,但是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呈现为(P <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采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麻醉的效果更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而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在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60例166颗牙随机分成阿替卡因组(治疗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阿替卡因组用含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行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利多卡因组也用含相同浓度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行拔髓术或开髓术,并用同样的标准观察比较麻醉效果。结果阿替卡因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阿替卡因用于牙髓炎行牙髓摘除术时单侧麻醉具有起效快、毒性低、效果好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物用于牙体牙髓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间收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分成2组,即利多卡因组和碧兰麻组;利多卡因组患者给予1/10万肾上腺素和2%利多卡因麻醉,碧兰麻组患者给予1/10万肾上腺素和4%阿替卡因麻醉,评价两组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牙体牙髓病患者麻醉后,其生命体征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0%,麻醉的总有效率为88%;碧兰麻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手术麻醉效果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碧兰麻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应首选1/10万肾上腺素和4%阿替卡因麻醉。  相似文献   

7.
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141颗牙)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组)60例(72颗牙)和观察组(阿替卡因组)60例(69颗牙),将两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5min内麻醉良好颗数及对上颌和下颌牙齿的麻醉有效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min内麻醉完全颗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上颌牙齿的麻醉有效率高于下颌,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综合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患者无痛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牙体牙髓病选择合适的麻醉剂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牙体牙髓患者128例共178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复方阿替卡因组)72例,共89颗患牙,对照组(利多卡因组)56例,共89颗患牙。观察组行复方阿替卡因进行麻醉,4%阿替卡因+10-5肾上腺素1.0~1.5 m L;对照组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2%利多卡因+10-5肾上腺素4.0~5.0 m L,两组均采用局部浸润的方式进行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85例(95.51%),对照组麻醉总有效78例(87.64%);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2.1±0.6)min,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4.7±1.3)min;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2例(2.25%),对照组7例(7.87%),P<0.05。结论治疗牙体牙髓病应用复方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牙体牙髓患者无痛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张丽娟 《首都医药》2009,16(10):49-49
目的评价阿替卡因在牙髓治疗中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对246例382个急慢性牙髓炎患牙,随机分成阿替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阿替卡因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组。结论阿替卡因用于牙体牙髓病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有效率100%,满意度100%,不良反应发生率6.12%;对照组麻醉有效率81.63%,满意度79.59%,不良反应发生率20.41%.观察组麻醉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麻醉有效率18.37%,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0.4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剧烈,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进行麻醉效果显著,且与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相比,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明显降低,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和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78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1例,给予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部麻醉,B组87例,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术中A组有13(14.3%)例患者追加了阿替卡因肾上腺素,74例患者VAS评分完全无痛(81.3%);B组有29(33.3%)例患者追加了利多卡因,51(58.6%)例患者术中VAS评分完全无痛,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部麻醉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中麻醉效果优于盐酸利多卡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局部麻醉效果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8例共137颗牙位需在局部麻醉下植入种植体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替卡因(A)组和利多卡因(B)组,分别用阿替卡因或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后行种植手术。对2组患者在口腔种植时疼痛不适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测试,并测量2组患者局部麻醉后即刻及种植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5min时的心率和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种植疼痛VAS值为(13.4±6.83)mm,B组患者VAS值为(23.4±12.2)mm,表明复方阿替卡因在种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P<0.05)。2种局部麻醉药对于种植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的影响无差异。结论:复方阿替卡因用于口腔种植手术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小儿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对临床疗效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5月诊治的牙体牙髓病患儿35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7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和观察组(n=175,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起效时长、治疗前后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牙髓病治疗中的局部麻醉效果。方法连续选取需进行麻醉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复方阿替卡因组和利多卡因麻醉组,分别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麻醉起效时间、止痛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方阿替卡因组起效快,镇痛效果好于利多卡因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阿替卡因渗透力强,局部麻醉安全、有效,可广泛应用于牙髓病,是一种高效的口腔科专用局部麻醉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治疗儿童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探讨阿替卡因应用于儿童牙体牙髓病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牙体牙髓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一组为观察组,采用阿替卡因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老年患者口腔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无明显血压异常及心脏病的60岁以上患者56例66颗牙编号分组,观察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牙槽外科及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采用VAS标尺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评价麻醉效果,并监测患者在麻醉剂注射前、注射即刻、注射后5 min的心率和血压.结果: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时,注射、治疗疼痛程度轻(总有效率95%~100%),麻醉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渗透力强,麻醉安全、有效,在老年患者口腔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复方盐酸阿替卡因对牙体牙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入本院治疗的50例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25例。A组给予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治疗,B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高于B组为72.0%(18/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357,P <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 <0.05)。A组的起效时间短于B组,对比有差异(P <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4/25),低于B组的44.0%(11/2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667,P <0.05)。结论为牙体牙髓疾病患者行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治疗可改善其临床指标,达到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随机、双盲的实验方法比较4%阿替卡因与2%利多卡因(均含有1/10万肾上腺素)在上颌活髓后牙牙体预备过程中颊侧局部浸润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需行固定桥修复且双端基牙均为活髓牙的患者,采用双盲法分别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颊侧局部注射4%阿替卡因或者2%利多卡因。注射后5min开始牙体预备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阿替卡因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颊侧局部浸润麻醉成功率均为100%,利多卡因第二前磨牙成功率是80%,第二磨牙是30%。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麻醉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4%阿替卡因在上颌后牙颊侧局部浸润麻醉效果优于2%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9.
戴杰  卓文杰  王灵萍  王文敏 《中国药房》2012,(20):1873-1875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局部麻醉效果。方法:将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160例按门诊顺序均分成阿替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分别采用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行冠周局部浸润麻醉,观察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辅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替卡因组冠周冲洗时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P<0.01),24h后的治疗效果也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从整个疗程上看,阿替卡因组冠周炎的炎症控制用时少于利多卡因组(P<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可作为急性智齿冠周炎冠周冲洗时局部浸润麻醉药,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可靠等优点,效果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在治疗牙体牙髓病中的麻醉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48颗牙)采用利多卡因唇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观察组(40例,50颗牙)采用阿替卡因唇颊侧黏膜下浸润麻醉,用疼痛行为法和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法)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的牙髓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Kuttner面部表情评分平均值为(1.65±0.57)分,观察组为(1.42±0.58)分,两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完全无痛32例(80.0%),对照组完全无痛23例(5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确切、有效、安全、基本无毒副作用,可保证牙髓病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