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提高AMI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3例不典型AM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等不典型临床症状,13例无胸闷胸痛及其他部位疼痛。无明显ST段改变,仅出现病理Q波(包括小q波)8例;仅有ST-T缺血改变或损伤型抬高,无出现病理Q波9例;延缓出现梗死图形3例;常规12导联不显示梗死图形2例等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治愈出院31例,死亡2例。结论 AMI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酶学,仔细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的特点,以提高AMI诊断率。方法选择不典型ECC改变的AMI患者30例,分析其ECG特点。结果经确诊为AMI的30例患者的心肌酶均符合AMI的酶学变化,20例无病理性Q波,有ST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10例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但心肌酶谱均有明显升高。结论 AMI患者大多数ECG都有典型的图形改变,但有不少患者AMI发生后ECG不出现典型改变,需要临床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23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3例中22例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其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3例,QRS波呈Rv1〉Rv2〉Rv3;Qv3-Qv6未达到病理性Q波标准,但Q波的深度和宽度大于下一导联的Q波(即Qv3〉Qv4、Qv5〉Qv6)4例;在V4~V6导联的R波起始部有顿挫或切迹〉0.5mm的负向波有4例;右胸导联V1~V3呈qrS波型的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决不能根据一次的心电图描记肯定诊断或否定诊断,应反复描记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血清标志物检查,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典型心电图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30例常规心电图检查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6例;肢导低电压、电轴左偏者2例,仅有ST-T变化、无Q波者6例;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者5例;V1~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者4例;V3~V5导联U波倒置、后出现ST-T改变者4例,动态监测ST-T改变者3例。患者心肌酶谱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结果 30例患者中死亡4例。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余26例患者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均给予AMI常规治疗处理,病情好转后出院。误诊为消化疾病13例、循环系统疾病8例、呼吸疾病5例、神经系统疾病4例。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40%心电图变化不典型,即没有病理性Q波,或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临床易于误诊、漏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原因不明的上腹部疼痛、胸闷、突发心力衰竭,休克、晕厥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辅助检查和心电图动态观察,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急性Q波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作对比,提供两者鉴别依据.方法:统计本院6年来急性Q波心肌炎患者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动态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以及临床情况.结果:急性Q波心肌炎较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缓;肌酸磷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升高程度较急性心肌梗塞明显降低;急性心肌炎心电图上Q波3-7d后消失,T波治疗后2-3周恢复正常,ST段抬高但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结论:本研究表明,急性心肌炎有急性心肌梗死类型Q波和ST段抬高者预示病情严重.可依据临床情况心肌酶谱、心电图演变而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李芳  崔智飞  孟素芳 《医药世界》2009,(12):820-821
目的:探讨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及意义。方法:对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显示:左胸V1-V5ST段抬高呈递减性,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1mm15例;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10例;添加右胸导联,V3R-V4RST段抬高≥1mm18例,V3R-V6RST段抬高≥1mm21例。结论:右胸导联特别是V3R-V6RST段抬高是诊断右心室梗死的有力证据,当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高侧壁及侧壁导联q波消失,及时加做右胸导联对诊断右心室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11-15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但不典型的AMI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后者易于误诊或漏诊 ,以致不能获得及时溶栓再灌注治疗 ,将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心电图 (ECG)是诊断AMI最方便、最经济 ,也是比较准确的方法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2个导联出现ST段抬高诊断AMI准确性为82 %~100 % ) ,典型的ECG改变诊断一目了然。所谓典型AMI的ECG ,是缺血型改变 (T波倒置 )、损伤型改变 (ST段抬高 )和坏死型改变 (Q波或QS波 )三者综合演变的图形 ,形成坏死型Q波、ST段抬高呈单相曲线及T波倒置图形。但10 %~20 %的AMI患者 ,E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发生率。方法对352例A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为微小q波伴不同程度ST段抬高、延迟出现q/Q波、仅ST—T改变,发生率为14.5%。结论AMI心电图不典型表现有多种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改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24h内行颅脑CT,标准导联心电图(ECG)及心肌酶学检查。结果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CG呈AMI改变者38例,经查肌钙蛋白CtnI确诊AMI38例其中前壁5例;前间壁5例;下壁7例;下壁及前壁1例;下壁及右心室4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16例。发现AMI组中出现异常Q波伴ST-T改变,前壁或前间壁AMI时rv1〉rv2〉rv3及SV3下降支出现切迹或挫折,非Q波型心肌梗死ST段呈下斜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有重要意义。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AMI的心电图改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经确诊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酶谱均符合AMI的酶学变化。37例无病理性Q波,有ST段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15例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结论提高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认识,掌握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特点对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现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广全 《中国医药》2009,4(8):572-574
目的探讨现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抢救及转送医院的时机与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我院急救中心现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者包括26例下壁心肌梗死及40例其他部位梗死患者。12例现场溶栓患者血管再通8例(66.6%),其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5例(占41.6%,包括室性期前收缩2例、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房性期前收缩2例)。截至出院遗留后遗症51例,包括广泛前壁坏死性Q波13例,下壁坏死性Q波18例,前间壁坏死性Q波10例,遗留心房颤动6例,心力衰竭4例。溶栓治疗30d内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及皮肤大面积淤血现象出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现场抢救,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判断,将有指征的患者及时转运到有条件行PCI的医院,及早进入治疗程序、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是争取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典型心电图的产生原因及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AMI并伴有不典型心电图的患者45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不典型心电图原因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5例(55.56%),其次是梗死面积较小9例(20.00%),多部位梗死6例(13.33%),再发心肌梗死3例(6.67%),其他2例(4.44%)。本组不典型心电图类型中T波高而尖14例(31.11%),其次是出现小q波12例(26.67%),出现等电位性Q波10例(22.22%),ST段下移5例(11.11%),T波的演变2例(4.44%)等。结论AMI不典型心电图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电图特征多种多样,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0例ERS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ERS以男性多见(85%)。ST抬高及高耸T波改变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大多伴J波,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至基线。结论 ERS是以J波和ST-T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心电图综合征,但易与有类似心电图表现的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  相似文献   

14.
病理性Q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缺血分布区的病理性Q波的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因胸痛、心前区不适、心电图有缺血分布区的病理性Q波患者(已确诊为心肌梗死者、心力衰竭、预激综合征除外)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肥厚型心肌病15例,冠状动脉正常1例,先天性左房室瓣前叶裂合并轻度左房室瓣返流1例,冠心病7例(1例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单纯高血压7例(均有心肌肥厚)。结论当心电图出现有缺血分布区的病理性Q波,而患者无确切的心肌梗死病史,应先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只有在有典型的心绞痛患者,才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5.
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兆昶  杨顺来 《天津医药》1997,25(6):351-354
分别以ECG和UCG单独诊断的AMI患者共150例,对其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结果:ECG诊断的135例,与UCG诊断符合的占78.5%,正后壁和前壁分别为100%和86.4%,下壁为73.6%,前壁加下壁为77.8%,而无Q波心梗仅为25%。ECG不能诊断而UCG能诊断的AMI患者中9例ECG示心肌缺血改变。UCG对ECG不易显示的AMI部位(右室、心尖等)和ECG易出现酷似AMI图形而非AMI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早期表现中的差异,强调心电图在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入组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确诊为肺栓塞、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分别为80、150例,分析早期(发病72h内)心电图改变并按21评分表计算积分。结果①PE组比MI组心电图正常者人数多:18/80 VS 12/150(P<0.01);②出现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S1Q3T3、V1导联S波粗顿或挫折等的比例在PE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组ST段压低及抬高的比例较PE组高,差异有显著性;而窦性心动过速和S1S2S3两种表现上,两组无差别;③PE组与MI组的心电图积分:7±4.1 VS 2.1±1.6(P<0.05)。结论虽然肺栓塞中无心电图改变的比例多于心肌梗死,但是肺栓塞的右心负荷增加样心电图改变及较高的心电图积分,在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异常Q波发生机制及其病理意义,以提高临床利用心电图快速诊断疾病的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心电图有异常Q波的50例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结果异常Q波是心肌梗死的一种典型心电图改变,但并不是所有异常Q波都是心肌梗死,非梗死型异常Q波各具有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可在心肌病、心肌炎、肺气肿、肺栓塞、预激综合征等患者的心电图上出现。结论心电图上出现异常Q波未必是心肌梗死,有很多非梗死性疾病也可出现异常Q波,要注意观察异常Q波的特点结合临床全面分析,并注意其动态变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典型表现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特点,提高院前急救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5例不典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16例,头晕查因4例,胆囊炎3例,下肢疼痛2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是主要的致死原因.结论 院前快速准确的诊断评估,及时实施规范有效的院前急救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