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治疗修复的特殊性、可行性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家系调查,治疗修复及双颌的咬合重建,恢复患者的最适颌位,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中涉及4代9人患病。对先证者进行治疗,并经6年临床随诊观察,患者对修复体较满意。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采用多种治疗修复方法可恢复牙齿美观及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宁  钱冬冬  聂蓉蓉  张缨  李芷 《口腔医学》2016,(10):913-916
目的探讨应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技术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咬合重建的制作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对南京发现的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调查家族史,比对该病的遗传特征。对患者通过3个月暂时性修复体的试戴与咬合调整建立最适下颌位,在此位置进行固定-可摘联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修复后定期随访5年,可摘局部义齿主要从安全性、强度、适合性三方面进行评价。固定义齿参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患者家族中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连续三代出现,子代患病率50%,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该患者进行固定-可摘联合修复后主观感觉咀嚼功能提高、舒适性良好、面型改善、恢复美观、无颞下颌关节不适。修复体检查结果显示固定部分边缘密合,牙龈颜色形态自然,无牙龈炎,修复体色泽自然逼真,未出现破裂、崩瓷、脱落、基牙冠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技术治疗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咬合重建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乳光牙重度磨耗套筒冠可摘义齿修复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遗传性乳光性牙本质,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及组织病理变化的特点是:牙本质小管数量少,粗细不等,排列紊乱,牙本质矿化不良,与釉质结合力差。临床上牙体表面常呈釉质脱落,牙本质重度磨耗,影响咀嚼和美观。由于患牙牙体组织脆弱,根管髓腔小闭锁,如何在牙根上进行咬合重建,给修复带来极大的困难。套筒冠可摘义齿是以套筒冠作为固位体。优点是:义齿功能好,咀嚼效率高;能够保护余留牙的健康,减少牙槽嵴的吸收;可以恢复低位咬台,进行咬合重建,并舒适美观。在临床中,我们采用了套筒冠可摘义齿修复体,为1位遗传性乳光牙…  相似文献   

4.
陈小虎 《口腔医学》2012,32(1):63-64
[摘要] 目的 探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固定修复与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随访观察。方法 对2例遗传性乳光牙患者进行咬合重建,采用固定修复及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部分,并长期随访评价修复后效果,观察疗效及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结果 义齿修复效果良好,2年后1例患者义齿部分损坏,仍可达到良好的咀嚼效果。结论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附着体义齿修复是可行的,但须长期随访观察及处理。  相似文献   

5.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是一种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低。本文报道1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的家系调查及修复治疗,并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胞胎姐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临床表现及探讨修复治疗。方法征询调查1例双胞胎姐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患病情况。结果追溯双胞胎姐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4代家系,共20人,男8人,女12人,其家系中共有7人罹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结论双胞胎姐妹同时罹患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者未见报道,对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为常染色体显性疾病,病变累及牙本质。现将收治的一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例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2岁,于2005年11月10日来我门诊就诊。因全口牙齿磨损严重,颜色不美观,要求修复治疗。检查发现:患者全口牙齿牙冠短小,磨损严重,牙本质暴露,牙釉质表面呈灰色或棕色,伴有釉质上的淡蓝色反光。问诊家族史,患者的父亲、叔父牙齿与患者相似,现已磨损仅剩残冠、残根。患者有一侄女,6岁,乳牙萌出时外形正常,但呈乳光的琥珀样外观,牙齿磨损较严重,很快露出牙本质。根据临床检查及家族史初步诊断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病。治疗方案为金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遗传性乳光牙木质的特殊临床表现并讨论并讨论发病机制。方法追踪报告1例患儿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家系,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例幼儿属症状较重的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其家系中共有7人罹忠遗传性乳光牙本本质。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低龄患者不可姑息观察,应积极对症治疗与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DSPP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名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imperfectatypeⅡ ,DGI Ⅱ或DGI1 ) (MIM1 2 5490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表现为牙齿结构异常。我们拟就新发现的一个DGI Ⅱ家系进行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 ,DSPP)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 ,以证实是否有新的突变位点 ,从而进一步阐明该病基因型和表型间的相互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为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发现的一个DGI Ⅱ回族家系 ,可追溯 5代 ,现存活 4代 ,共 31人 ,1 0人受累 ,5例乳光牙表现 ,其他患者已作修复治疗。先证者前…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固定修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固定修复的可行性、操作要领及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有3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进行了固定修复并行双颌的咬合重建,恢复到患者的最适颌位,随访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检查结果显示,半年后有3颗基牙的龈缘探诊出血;1年后有1颗烤瓷冠崩瓷;3例患者均对修复体满意。结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固定修复是可行的,但患者的牙齿抗折裂性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双颌的咬合重建规范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称Ⅱ型牙本质生长不全,DGI-Ⅱ ),是一种少见的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病,因其具有家族遗传性,牙齿呈半透明的乳光色而得名。发生率约 1 /6 000~1 /8 000,临床上少见。国内报道已有数例,笔者遇到 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 6岁。ID号:ZA666127。牙齿黄,严重磨耗,不能咀嚼硬物来我院就诊。患者足月顺产,既往无其他全身性疾病。家族史:患者父亲和弟弟(2岁)也患有此病。其父亲早年已做了全口瓷全冠的修复。其弟全口乳牙呈黄色半透明,萌出乳牙釉质大部分磨耗,牙本质暴露,进食硬物困难。临床表现:患者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2.
弹性义齿在过渡性修复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渡性修复是为了某些口颌系统疾病的治疗或为明确诊断、美观和改善咀嚼功能,同时也为最终修复体设计和制作,提供更佳治疗方案而制作的临时性修复[1]。修复体只是暂时性的,不能长期戴用。弹性义齿便是用本身带有弹性的基托树脂替代了传统可摘义齿的金属卡环,具美观、舒适、耐磨  相似文献   

13.
张德贵 《口腔医学》2004,24(1):63-64
目的 评价整体铸造网状支架混合支持式义齿临床效果。方法 对 12 6 0例行整体铸造网状支架混合支持式义齿修复患者进行 1~ 3年随访观察。结果 患者感觉舒适、美观耐用。 1~ 2周恢复咀嚼功能 ,一次成功率 98% ;个别异常不适应者占 1.12 %。结论 此法修复效果优于其他类型修复体  相似文献   

14.
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多数牙缺失伴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联合修复治疗,随访2~4年,调查患者对义齿使用的满意情况,以及基牙和修复体的情况。结果患者对义齿的咀嚼功能、稳定性及美观性均满意。临床检查未发现基牙松动及继发龋,1例患者出现基牙周围骨吸收,5例患者出现基牙牙龈炎,1例患者修复2年后出现咀嚼痛,5例患者2年后出现义齿松动,经对症处理后义齿均继续正常使用。结论对于多数牙缺失并伴孤立残根残冠的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与冠外附着体的联合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1例报告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称为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临床较少见。笔者在临床上遇到1例,其家族中4代有9例患者,特报告如下:患者李××,女性,4岁。牙黄不能咀嚼硬食来我院就诊。患者足月顺产,既往无其它疾病。家族史:据患者母亲及大爷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牙列重度磨耗患者行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结合1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咬合垫佩戴3个月后,制作过渡性修复体,口内观察1年,然后行上下颌固定义齿最终修复,经过这一序列诊疗过程完成咬合重建.结果 患者使用最终修复体2年,美观满意,咀嚼效率良好,无咀嚼系统肌肉及颞下颌关节不适症状.结论 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义齿咬合重建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序列治疗过程,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天津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回族家系进行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以证实是否有新的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阐明该病基因型和表型问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该家系中的10名患者和8名正常人提取外周血DNA,针对DSPP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设计引物,以进行巢氏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经直接测序分析,或用限制性内切酶Rsal酶切鉴定。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DSPP基因外显子3的3658位核苷酸存在C→T的无义突变,该突变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Rsal酶切分析也证实:10名患者的DSPP基因发生了终止突变,所有患者在该位点均为杂合子。结论:DSPP基因无义突变可能会严重影响DSPP基因的功能,从而导致牙本质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5例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追踪随访,通过对口内、X线的检查和修复体的戴用情况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戴用义齿后进行1-4年的随访,20例对义齿的美观性、稳固性、咀嚼功能及牙周健康均感到满意,5例出现牙龈炎和牙槽骨吸收。结论: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美观、经济、固位好,且对基牙具有保护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牙全瓷单冠修复患者的个人因素对其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进行前牙单冠全瓷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于修复1个月后通过电话回访,调查患者对修复体舒适度、咀嚼功能和美观性的满意度,然后对患者的各项个人因素分别与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被调查患者的人格特征在N维度上总体属于中间型;患者对修复体的舒适性、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咀嚼功能,然后是修复体外形,对修复体颜色的满意度最低;年龄与修复体外形和颜色满意度呈正相关;年龄分组与舒适性和咀嚼的满意度呈负相关,与修复体外形、颜色和总满意度呈正相关;N量表得分与各项满意度均呈负相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和人格特征对治疗满意度均有一定影响,修复治疗中应当重视患者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金属加强网翼式基托全口义齿修复上颌前突患者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上颌前突的牙列缺失患者,采用金属加强网翼式基托全口义齿修复. 3个月后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义齿戴用3个月后,18例中有15例对义齿的固位、咀嚼、发音功能、美观性和舒适性非常满意;另外3例诉固位差,咀嚼发音功能一般,美观舒适恢复欠佳.结论 金属加强网翼式基托全口义齿用于修复上颌前突患者牙列缺失可提高义齿固位力和舒适度,有利于恢复咀嚼和发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