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中药新型外用制剂主要包括经皮给药制剂和经黏膜给药制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新型外用制剂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通过对中药新型外用制剂技术(促透皮吸收方法、载体包封技术等)、中药新型外用制剂剂型(微针、凝胶剂、贴剂、喷膜剂、栓剂、膜剂、原位凝胶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剂型开发和临床...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内涵和应用范围已突破传统的皮肤用药,它包括透皮给药系统(TDDS)和皮肤局部外用制剂,可以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或皮肤局部疾病。本文按剂型特点综述近年国外上市的多种经皮给药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药透皮给药是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研究的趋势,为了提高经皮给药制剂中药物透进皮肤的量,经皮给药制剂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透皮吸收促进剂,特别是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与化学透皮吸收促进剂联合应用,可增强其促透效果.  相似文献   

4.
透皮给药系统(TDDS)中促透剂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洋 《淮海医药》2009,27(3):281-282,F0003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hvery system,TDDS)一般指应用黏合剂的皮肤贴片型的透皮给药新制剂。新型的透皮给药制剂是通过适当的剂型设计,采用控释手段,使药物经皮肤恒速、持久地进人体循环的一种新的给药技术。具有三大优点:药物不受肝脏和胃肠道的“首过效应”的影响;可以长时间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血药浓度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5.
常用透度制剂的药理与临床重庆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630046)龚旭龄,郑明祺透皮给药制剂是一种药物透皮吸收新剂型,又称药物透皮治疗系统(TTS)或药物透皮控释系统(TDS)。其定义为控制药物通过完整皮肤释放的制剂[1]。通称透皮贴片(Transde...  相似文献   

6.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促渗透研究策略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林梅  周静  徐小燕  李欢  邱碧菡 《中国药房》2012,(11):1039-1041
目的:研究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促渗透技术。方法:从药物传递系统理论入手,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比较分析影响中药经皮给药制剂中成分渗透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要提高中药的透皮吸收效果,需充分考虑皮肤、主成分性质、剂型以及穴位等因素的复合作用,综合运用渗透促进剂和超声导入等物理辅助方法。结论:促渗透方法是研究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核心,这一研究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阐述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特点、醇质体的制备、透皮吸收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了解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结果 含醇脂质体应用于透皮给药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醇质体能显著促进渗透。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结论 含醇脂质体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皮肤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张肖玲  张蜀  林华庆  邓红 《药学进展》2011,35(5):212-219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性激素类药物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化学促渗技术以及新剂型技术在此方面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性激素类药物经皮给药制剂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经皮给药制剂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显著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为需长期用药尤其是性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透皮给药新技术——“离子电渗透析给药法”。该方法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透皮给药技术的最新突破。 “经皮给药制剂”或称“贴剂”。是近年来国外发展很快的一种投药剂型。与口服药相比,贴剂的特点是:可以一次用药,在比较长时间内(可长达1周),使药物以比较稳定的速度进入体内,贴剂经皮肤作为给药“窗口”,可避免口服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也避免了肝脏对药物的影响。但现有的透皮给药剂型多属“被动型”橡皮膏,已有贴剂产品如防治心绞痛的硝酸贴剂、硝酸甘油贴剂及止痛药布洛芬贴剂等,当病人贴上后,人皮肤只能被动地吸收透皮释放的药物,无法主动的选择剂量。  相似文献   

10.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  任冬冬  周天鸿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2):97-100,136
目的介绍经皮给药系统中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一些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经皮给药制剂的透皮促进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透皮促进方法是经皮给药制剂研制的关键。结论随着新方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经皮给药制剂这一具有多种优点的给药形式可望在治疗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皮给药制剂体外透皮扩散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璐  张蜀  林华庆  邓红  张肖玲 《中国药房》2012,(29):2761-2764
目的:为规范经皮给药制剂体外透皮扩散试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以接受液的选择为主要对象,综述经皮给药制剂体外透皮扩散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结果与结论:接受液的选择需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制剂处方组成。目前报道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使用较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及接受液pH值偏离生理pH值范围。因此,体外透皮扩散试验研究方法亟需规范。  相似文献   

12.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中国药业》2006,15(21):62-63
介绍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及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通过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可减少药物的某些首过作用和增加用药顺应性。促进药物透皮渗透的方法主要有添加促透剂、物理方法、制成脂质体及环糊精等。透皮吸收制剂经皮给药,可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服药顺应性好,患者特别是儿童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透皮吸收促进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质控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皮吸收制剂是国际上第三代药物制剂的研究重点领域。透皮吸收促进剂在处方中的合理应用和质量控制及其评价方法日益重要。通过对透皮促进机理、协同作用等的探讨,介绍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用原则,并对透皮给药制剂和局部用药局部起效的皮肤外用制剂处方中使用的要求加以讨论,介绍了现有的评价方法和基本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透皮促进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勇  胡远 《中国药房》2000,11(2):92-93
透皮促进剂是指所有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而对皮肤不造成严重刺激和损害的物质。近年来 ,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实验取得了可喜进展 ,透皮制剂的组方及用现代方法对药物在体内或体外透皮吸收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成绩显著。经皮给药的理论基础为给药后 ,药物能迅速穿透皮肤 ,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产生疗效。因此 ,研究经皮给药制剂时首先必须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目前的技术多采用添加月桂氮酮(Azone)、亚油酸、丙二醇 (PG)等透皮促进剂来增加药物的穿透性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在应用这些促进剂时 ,研究者又发现按一定比…  相似文献   

15.
宋雅梅 《中国药房》2011,(15):1431-1433
目的:总结和展望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骨伤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目前国内对中药经皮给药制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治疗病种和作用机制阐释、药物的筛选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基质配方研究、透皮促进剂的筛选、制备工艺的研究以及质量评价等。结论:中医骨伤科经皮给药系统研制过程中仍存在适用病种少,应用药物种类不足,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工艺有待提高,促透方法研究和应用不够,作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不够规范等问题,应大力开展这些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制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介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制剂学的研究进展。方法:综述氟比洛芬的口腔控缓释制剂,透皮给药制剂,固体分散体,脂质体,环糊精包合物等新剂型,新工艺研究。结论:氟比洛芬是一种消炎镇痛作用强,毒副作用小的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普通片剂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可以通过其控释制剂的剂型研究来弥补普通剂型的缺点,以发挥氟比洛芬这一新型药物的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丽  张莉 《天津药学》2004,16(3):76-76
作者将TTS(经皮治疗系统)与口服及传统滴眼剂比较,研究氢化泼尼松透皮给药制剂对眼部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青藤碱新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青藤碱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为提高青藤碱的疗效和稳定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给药,近年研究开发了如经皮给药制剂、缓控释制剂等多种新剂型。青藤碱新剂型很有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促进中药经皮吸收的药剂学方法,即促进剂促渗和剂型因素对中药经皮给药促渗作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初步分析与探讨中药经皮给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为深入研究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透皮给药近况选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外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以促进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方法:查阅《国际药学文摘》(IPA)2000年文摘及重要文章,结合国内近年发表的文章进行综述。结果:在透皮吸收促进剂,透皮给药剂型研究和用物理方法提高透皮吸收效果等方面进展较快。结论:透皮给药仍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