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选育温郁金优良品种。方法:采用系统选择方法从"温郁金1号"变异植株中选育出优异新品种,测定其农艺生产性状和品质特征。结果:育成温郁金新品种"温郁金2号"[浙(非)审字2015002]。经小区品比、区域试验后最终审定成为新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结果为温郁金2号各项生产指标和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莪术、姜黄和郁金药材干品平均产量分别达4387、2481、945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2.03%、10.38%和21.29%;生育期220~233 d;株高192.5 cm;萌发数5.6个;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含量5.5%(m L·g~(-1)),较对照高31.11%。结论:"温郁金2号"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特别是莪术挥发油含量高,适宜在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优选蓬莪术新品种。方法:2014年和2015年,分别在四川双流、崇州、温江3个地区开展了蓬莪术新品系的多点试验,对其生物学性状、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药材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择优良品系进行申报。结果:与对照比较,蓬莪术新品种"川蓬2号"根茎增产21.86%,其浸出物、挥发油含量分别提高16.67%、7.95%,吉马酮含量提高17.72%;块根增产18.52%,其吉马酮含量提高16.82%。2016年8月9日通过审定为抗癌成分吉马酮含量高含型新品种。结论:"川蓬2号"蓬莪术新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内在品质优等特点,适合在四川金马河流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育成高黄酮含量杭白菊优良品种。方法:采用系统育种方法从杭白菊芽变单株中选育出优异新品种,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品质特征。结果:从变异单株选育出优异株系,建立株系圃,经小区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后最终审定成为新品种。两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金菊3号"[浙(非)审字2013002]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干花平均产量为2 335.5 kg·hm~(-2);平均总黄酮含量为6.81%。结论:"金菊3号"是高黄酮含量杭白菊优良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能够为保健品、饮品生产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柴胡新品系。方法:从野生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群体中筛选优良单株,采用株系选育法选育优良品种。以产量和品质性状为主要指标,考察历代选育材料,开展了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选育的柴胡新品系JX06-1-6种子长椭圆形,主茎呈特明显"之"字形曲折,平均单株根重2.13 g。干燥根总灰分4.6%,酸不溶性灰分1.4%,浸出物22.8%,柴胡皂苷0.92%,品质优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标准。2009—2011年品系比较试验增产显著(P<0.05),单产达到1377.5 kg·hm-2,较红柴胡(对照)增产30.29%,较红柴胡(对照)显著增产30.29%;是适于西北地区种植的目前较好的柴胡高产优质新品系。结论:选育的柴胡新品系JX06-1-6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药用价值等优点,达到了选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3)
目的:选育高产、优质的青蒿新品种。方法:以青蒿栽培群体特异性种质资源为材料,选择优株,以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和青蒿素含量为指标,观察历代选育材料,进行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结果:选育的青蒿新品种"渝青蒿2号",平均干叶产量为2 346.86 kg/hm~2,比对照(生产种渝青1号)增产7.01%;平均青蒿素含量为12.66‰,比对照提高15.51%,为高产优质新品种。结论:自交系单株选择法可明显提高青蒿叶产量和青蒿素含量,选育的"渝青蒿2号"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9,(4)
目的:研究纳米TiO_2对北柴胡新品种川北柴1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川北柴1号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萌发、生长、生理指标测定试验。结果:不同浓度纳米TiO_2对川北柴1号种子萌发指标、生长指标及生理指标影响显著。其中600 mg/L溶液处理对川北柴1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根长、根系活力的促进效果最佳,而幼苗的株高、鲜重、SOD及POD酶活性则在800 mg/L达到最大值,此时的MDA含量达到最小值。结论:适当浓度的纳米TiO_2溶液处理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川北柴1号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而且能改善幼苗的生理功能,可增强其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6)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中柴2号"(川产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地上、地下部分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芦丁、槲皮素、异鼠李素、山柰素的含有量。方法 "中柴2号"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Hypersil GOLD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30%~102.7%,RSD 0.95%~3.8%。样品地上部分含有大量黄酮,而地下部分含有大量皂苷,但几乎不含黄酮。结论 "中柴2号"地上部分(茎、叶)也具有药用价值,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促进柴胡幼苗矮化壮苗的生长调节剂及其最佳处理浓度。方法对北柴胡新品种中柴2号-叶期幼苗进行包括赤霉素、缩节胺、多效唑、烯效唑及6-卞氨基嘌呤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利用筛选出的烯效唑对幼苗在0~100mg/L浓度范围内设置6个梯度处理。结果喷施浓度为31.8~39.6 mg/L的烯效唑可以在不影响柴胡根部生长的同时控制地上部位增长以增加根冠比、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以实现柴胡苗期矮化壮苗。结论研究对柴胡集中育苗及密化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薏苡新品种“浙薏1号”的特征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育成综合性状优良的薏苡新品种"浙薏1号"。方法在收集和评价薏苡种质资源的基础上,筛选优质育种材料,经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选育性状稳定的薏苡新品种。结果育成了产量高,甘油三油酸酯含量高,抗倒伏,适应性强的薏苡新品种"浙薏1号",平均亩产267.1 kg,比对照增产12.8%;甘油三油酸酯平均含量0.803%,比对照高21.30%。结论 "浙薏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在该省低海拔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白术优良品种。方法:采用系统育种方法从野生浙白术种质资源中选育出优异新品种,测定其农艺性状和品质特征。结果:育成浙白术代表性新品种"浙术1号"[浙(非)审药2014003]。单株选育7年后获得优异株系,经小区评比、区域试验后最终审定成为新品种"浙术1号"。两年区域试验结果为"浙术1号"各项生产指标和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其平均产量3840 kg·hm-2;生育期241~250 d,较对照提早;植株性状一致;抗性优良,成活率76.99%;单个根茎重达72 g,一级品率54.79%,挥发油含量为2.67 m L·(100 g)-1,浸出物为40%。结论:"浙术1号"是浙白术的代表性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为浙白术相关产业的良种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青蒿新品种"渝青1号"的选育方法、过程,确定新品种的推广价值。方法:在青蒿主产区收集青蒿优良种质资源,筛选优良种质,采用青蒿素质量分数测定和单株干叶产量测定,应用单株母系系统选育法和混合选择制种方法,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相结合,选育和示范推广青蒿新品种。结果:选育的青蒿新品种干叶产量达3000kg.hm-2,较野生青蒿增产10%以上;青蒿素质量分数在1.0%以上,比野生青蒿中青蒿素质量分数提高0.2%以上。结论:采用单株母系系统选育和混合选择制种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可明显提高青蒿的产量和青蒿素质量分数,是青蒿新品种培育中的一种切实可行、简便快速的育种方法。经生产验证和示范推广证明,选育的青蒿新品种"渝青1号"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常用藏药"松蒂"(篦齿虎耳草)的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常用藏药材“松蒂”(篦齿虎耳草)的显微鉴定方法.方法:对“松蒂”主流品种篦齿虎耳草及其近似种爪瓣虎耳草、唐古特虎耳草和青藏虎耳草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组织学研究.结果:明确了篦齿虎耳草药材性状、各部位(根、茎、叶、花、花梗及果实)组织构造、粉末显微特征;建立了4种虎耳草的药材性状、茎横切面、叶横切面及粉末鉴别方法.结论:根据基生叶着生形态、毛茸类型、花序类型、小花数目、茎各组织部位比例、花粉粒形态等的特征能有效地鉴别“松蒂”的主流品种篦齿虎耳草及其近似种.  相似文献   

13.
"采和Ⅰ号"、"采和Ⅱ号"治疗冻伤的实验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验证“采和Ⅰ号”、“采和Ⅱ号”治疗冻伤的效果。方法:以免为动物模型,-196℃2.5s致Ⅱ度冻伤后进行动物治疗试验。另对冻疮患者的201个冻疮面作治疗效果观察。结果:冻伤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用药4d,疮面可以痊愈,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临床观察表明,其止痒、消肿作用明显,“采和Ⅰ号”、“采和Ⅱ号”治愈冻疮的平均时间为4.70d和3.04d.即使冻疮发生溃烂,也能在7~13d内治愈。结论: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采和Ⅰ号”、“采和Ⅱ号”确是治疗冻伤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14.
关于腧穴“动态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ao J  Liu XG  Yu SG  Tang Y  Liang FR 《中国针灸》2010,30(8):643-646
腧穴"动态性"一直以来被广泛观察,却很少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本文旨在关注腧穴的第九性"动态性",从古代、现代研究文献出发初步探讨腧穴动态性的现象实质,将不同时间、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不同证型下的同一腧穴不同气血变化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腧穴特异性的科学基础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并提出将腧穴特异性用于现代针灸重点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以及"治未病"的现代预防医学之中,对腧穴"动态性"的实质、基础、应用发展方向提出见解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山东莱芜引种到湖南地区的白花丹参药材的产量及质量.方法:相同条件种植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计算2种丹参根的条数、粗细、根的鲜干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并对根横切面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引种后的白花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药典标准,产量显著提高,二者的根横切面显微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白花丹参适合在湖南种植,可作为优质的丹参资源在湖南引种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增骨Ⅰ号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实验.采用酶消化法将人包皮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的分离, 纯化及培养,并测定骨钙素、细胞钙含量.结果显示成纤维细胞在增骨Ⅰ号组增殖迅速,其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反映成骨表型表达的骨钙素及细胞钙含量未见明显增加.表明增骨Ⅰ号仅有激活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本实验结果为序贯疗法应用增骨Ⅰ号作为骨重建中的激活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膜一号冲剂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中医对视网膜脱离的认识,认为临床上可分为湿热困脾、脾虚湿困、脾贤气虚三型,选用五苓散合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成的网膜一号冲剂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生于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海拔550~1 550 m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野生薏苡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生物学及经济学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为薏苡品质改良提供育种材料.方法:通过小区栽培对比实验,比较9份野生薏苡种质的种子发芽率、生育期及生长状况;并对出米率、薏苡仁中蛋白质、粗脂肪及乙醇浸出物含量等农艺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9份野生薏苡种子发芽率为22%~80%,生育期在139~156 d,属中晚熟类型;不同种质之间株高、叶片大小、分蘖数、分枝数、单茎结实数等具有显著差异;乙醇浸出物均在5.8%以上,大于5.5%的药典标准;脂肪在5.05%~7.14%;蛋白质在15.63%~25.74%.结论:西双版纳地区野生薏苡种质资源在植株形态特征、生物学及品质特性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区域特色山药品种,以温山药栽培群体特异性种质资源为材料,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株系筛选和连续的品系比较.选育的温山药新品种"温山药1号",每亩(666.7 m2)鲜产、干产分别为2 217.0,348.3 kg,较当地农家种鲜产、干产分别增产了23.8%,23.9%;多糖、尿囊素、薯蓣皂苷质量分数平均为12.2%,1.30%,579.7 μg·g-1,比农家种提升了36.9%,48.3%,20.9%,为高产优质山药新品种.营养系单株选择法可明显提高温山药产量和药用品质性状,选育的"温山药1号"为药用山药优异的种质资源,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节1号方”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观察“关节1号方”对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将60例OA患者以自拟补益肝肾的“关节1号方”治疗为治疗组,并以壮骨关节丸治疗30例为对照组。结果:对于膝痛与关节积液,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