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截肢与假肢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寿昌  赵利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2):818-821
作者就3年来住院截肢患者73例进行讨论,丙工假肢发迹了传统开放的塞入式接受腔为闭合的全面接触式接受腔,截肢技术已改进,主要是残端肌肉瓣固定术和成形术,神经残端结扎。强调了截肢部位的选择。临时假肢可加速残肢定型和早期功能训练。康复训练对减少并发症和发挥假肢代偿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下肢假肢对线与截肢者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假肢对线对截肢者平衡的影响。方法:为16名经股骨和胫骨截肢的患者安装组件式假肢,进行假肢对线调整。测量调整前后截肢者综合平衡差值。结果:16位截肢者综合平衡差值在对线调整前为5—35mm,在对线调整后,降到1—9mm。结论:依据综合平衡进行下肢假肢对线调整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要重视截肢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本文就5年来住院截肢患者106例进行讨论,其中100例是在其他医院行截肢手术,100例中残肢不适合假肢装配者74例,占74%。其中36例进行再手术处理,说明外科医师应重视截肢理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重点论述了截肢部位的选择,现代截肢手术的改进和术后硬绷带包扎技术的应用,为装配现代假肢提供良好的残肢条件,以发挥最佳的代偿功能。  相似文献   

4.
假肢是用来补偿人失去的上肢或下肢的康复器具,只有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假肢研究结果,才可能不断改进成熟,成为产品.假肢与机器人技术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因要应用于人体,和机器人技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装在人体残肢上就不能太重,体积不能超出四肢外形的范围,噪声要小,可靠性和安全性要高,使用寿命要长,外观要仿生和成本不能太高,在这些限制下,还要求性能要尽量接近人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3 假肢的仿生度提高 上下肢假肢的智能化使假肢性能更加改善,动作更自然,尽可能接近真肢的动作,在下肢假肢效果更加显著.对于控制上肢假肢,随着假肢活动自由度增加,特别具有动力的自由度增加,要像控制自己的手臂那样随意控制假肢各关节同时动作,最理想的办法是从运动神经取出人体上肢动作的控制信号,用来控制假肢对应的动作,这种技术叫神经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6.
12例上肢截肢术后患者残肢再修整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如何给截肢术后需要假肢安装的患者,预留一个理想的残肢。方法:对12例需要残肢修整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残肢无法满足假肢安装的原因。结果:残肢的不理想,既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无法安装合适和理想的假肢,必须进行再截肢或残肢修整。结论:截肢术中残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假肢的安装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假肢安装康复程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目前工伤截肢者假肢安装及康复治疗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假肢安装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及心理康复。探讨一条适合于我国工伤患者假肢安装及康复训练程序。[方法]通过对上下肢截肢患者30例临床资料统计,广州工伤康复医院3a多工伤患者假肢安装、康复训练假肢安装前后的生活能力比较及心理治疗。[结果]30例工伤患者,经过假肢安装及康复训练,身体机能和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最大限度的恢复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能力。[结论]对截肢术后要尽可能早的安装假肢及康复训练,针对不同情况同时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疏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述用于构建智能假肢人机接口的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手术,为截肢患者的残肢功能重建提供新的临床干预范式。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阐述智能假肢的外科需求、TMR手术方案、目标人群与预后,以及TMR的发展与未来。结果 TMR手术通过重建“大脑-脊髓-外周神经-骨骼肌”的神经传导通路,增加模式识别所需的表面肌电信号,促进截肢患者对于智能假肢的直觉操控。TMR术前应根据截肢患者的残肢情况及功能需求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不同目的的TMR手术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结论 TMR手术已被国外认证为改善假肢操控能力的变革性技术,有望成为国内200万截肢患者新的临床干预范式。  相似文献   

9.
近十多年 ,随着生物力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 ,有关截肢手术与假肢安装的观点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是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 ,使假肢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资料我们对 4年来装配的 2 15例假肢的残肢处理及截肢方法进行了回顾 ,发现符合现代假肢要求者仅占 34 %。使大多数患者装配假肢后因残肢条件不良 ,或者有并发症不能很好的发挥假肢功能 ,其中有 16例需要再手术处理。常见的残肢并发症有大腿截肢合并髋关节屈曲外展畸形 ,小腿截肢合并膝关节屈曲畸形 ,小腿截肢合并腓骨外展畸形 ,皮肤大片瘢痕 ,皮肤溃疡 ,较严重的残肢痛 ,神经瘤 ,残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假肢矫形器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假肢矫形器是康复医学、康复工程的一部分,假肢矫形器装配更需要由患者、临床医生、假肢矫形器师、康复师等构成的团队协作完成.只有这样,假肢矫形器的研制和应用才能继续发展,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现代假肢装配及残端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我院4年来所装配的215例现代假肢及残端处理体会,提出讨论供同道参考。现代假肢的装配对截肢的要求需半圆的残端,良好的皮肤愈合。通过对所装配的215例假肢的残端观察,符合现代假肢者仅占38%。本文就截肢残端的处理提出讨论意见,并对假肢装配后的康复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否则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追溯国内外有关周围神经微电极的发展及应用。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关于周围神经微电极的文献,综述其分类、发展以及在电子假肢控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 神经束内微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刺激和记录功能,可以为电子假肢与周围神经间提供信息交换界面。结论 周围神经信号是可行的电子假肢控制信息源。  相似文献   

13.
异体手移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创伤、肿瘤切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肢体缺失 ,往往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克服部分障碍和弥补外观 ,可给患者佩戴假肢。下肢假肢可起到一定的行走、站立和负重的作用 ,可不同程度地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但对上肢假肢的功能要求更高、更复杂 ,即使是三维电子手也只能完成手部粗大的动作 ,难以适应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从理论上讲 ,目前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世界性难题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重新再造复合组织的肢体。但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是 2 1世纪基础研究的世纪性课题 ,在相…  相似文献   

14.
从 198 8~ 1998年 ,我们对 8例较规范外伤性小腿截肢患者术后 2周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 ,平均 2 0d后穿戴临时假肢 ,进行步态功能训练 ,34d后穿戴永久性假肢进行正常人的普通运动 ,残肢无并发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均为外伤性小腿截肢 ,年龄 18~ 36岁。左小腿截肢 5例 ,右小腿截肢 3例 ,一次性外伤截肢 6例 ,残肢不理想再次截肢患者 2例。临床表现 :残肢呈圆柱状 ,残肢肿胀 ,皮肤微红 ,残肢末端横形切口缝合瘢痕清晰 ,有轻细痂末脱落 ,瘢痕高出皮肤表面 ,且硬韧、局部压痛 ,膝关节活动正常。1.2 治疗方法 上午采用温热疗法…  相似文献   

15.
肢残康复20年:假肢矫形器服务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后党和政府及骨科界的老前辈们对假肢矫形器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几乎在每个省的省会都建立了假肢工厂;1962年内务部公布了国家假肢矫形器质量标准;1964年内务部在许多骨科界老前辈的建议下,在系统地考察了前苏联社会保障部的假肢矫形器科研、生产、装配服务体系后,建立了中国第1个假肢研究所,制定并开始执行包括假肢矫形器专用设备、部件、材料的科研、生产、装配服务的系统规划。文化大革命中解散了假肢研究所,假肢矫形器科研、生产、装配系统规划也遭到了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的假肢-矫形器服…  相似文献   

16.
人手移植是复合组织异体移植,它包括移植一批人体组织(即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血管、韧带、肌腱和软骨)。有关器官移植方面的心理学文献已经有报道,但关于手移植的心理学问题仍很少见。本文重点讨论有关评定手移植者的各种心理学问题以提供给多学科读者做参考。 手移植医学方面的问题 (一)对手移植的评价 手和指的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和残疾之一。也有的是先天性或外科手术导致四肢缺失。人造假肢目前是提供给手臂缺失病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份414名上肢截肢病人的调查结果发现,70%病人配带假肢只是出于考虑美观,而不配带假肢的最常见原因是发热以及残肢出汗。由于假肢的功能有限,且不能提供保护性感觉,所以1/3以上的病人对他们的假肢不满意。在一些对上肢再植和假肢进行功能性比较的研究发现,再植的满意率与假肢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下肢矫形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矫形器对某些下肢疾患或畸形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对127例下肢疾患或畸形患者应用矫形器治疗,观察评价配截矫形器后的疗效及临床意义。结果:本组127例通过配戴下肢矫形器,达到了预防畸形,矫正畸形,保护病变部位,代偿或辅助丧失功能的治疗目的^[1],改善了患肢功能。结论:下肢矫形器对某些下肢疾患或畸形有稳定支持、固定保护、预防矫正畸形、改进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站立位全身EOS片上有下肢代偿和无下肢代偿的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患者矢状面的影像学参数,研究下肢代偿对DS患者全身矢状面整体平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全身矢状面具体的代偿模式。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7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DS患者43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摄全身EOS片。测量经典矢状面参数[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矢状面平衡(SVA)]以及矢状面上解剖学标志之间的水平距离(horizontal offset):颅骨质心(the cranial center of mass,CCOM)与脚踝(ankle)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Cr-A);C2椎体质心与ankle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C2-A);C7椎体质心与ankle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C7-A)和C2椎体质心与股骨头(femoral head)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C2-F)。并测量膝关节角(knee angle,KA)。所有患者根据KA是否大于3°分为有下肢代偿患者组与无下肢代偿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有20例无下肢代偿的DS患者和23例有下肢代偿的DS患者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PI、PI-L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8,P=0.765)。下肢代偿患者的PT为24.8°±10.4°,大于无下肢代偿患者的19.3°±6.0°(P0.05)。而有下肢代偿患者的TK为21.9°±14.0°,大于无下肢代偿患者的12.2°±7.1°(P0.05)。有下肢代偿患者的KA大于无下肢代偿的患者(5.7°±1.0°vs 1.6°±1.0°)(P0.05),两组之间的差值平均为4.1°。存在下肢代偿患者的SVA为62.2±38.0mm,小于无下肢代偿患者的90.9±24.7mm(P0.05)。两组患者C2-A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有下肢代偿患者的C2-A小于无下肢代偿的患者(52.2±8.1mm vs 68.6±26.3mm)(P0.05),两组之间的差值平均为16.4mm。结论:DS患者能够通过下肢代偿使得全身矢状面整体处于更加有利的平衡状态,而无下肢代偿患者可能由于骨盆后旋受限,往往需要减少胸椎后凸来代偿矢状面整体失衡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上期我们讲到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也知道了什么是代偿功能,那么肝脏的代偿功能到底强到什么程度?对人体养生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作者随机选择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10名(11条肢体),检测其曲张大隐静脉内膜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含量,发现患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小腿曲张浅静脉内膜功能的变化受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内膜功能的改变可能对下肢静脉血液瘀滞、以及凝血和纤溶机制变化起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