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     
201061瞬目反射与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疾病(综述)/葛平江…//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一1 999,13(3)一171一173201062耳带状疙疹8例临床分析/刘玉怀…//北京医学一1999,21(3)一178 8例中男7例,女1例。左耳2例,右耳6例。发病年龄16一60岁。伴有耳痛8例,咽痛5例,耳部疙疹8例.咽喉部疙疹5例,面瘫8例,耳聋4例,眩晕4例。采用抗病毒药物、激素及大量维生素药物治疗,对有听力障碍的加用能量合剂、活血及营养神经药物;伴有眩晕者给予对症治疗,结果:8例面瘫者5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4例伴有听力障碍者3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部分听力恢复。4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回顾74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虽然保持了面神经的连续性,但术后仍出现重度面瘫患者的预后及恢复过程。所有研究对象均是在Keio大学医院耳鼻喉科行过经扩大的中颅窝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患者。多数病人在术后1~2天即出现重度面瘫,少数在l~2周内逐渐出现面瘫。对这些病人面瘫的预后及恢复过程的观察主要集中在出现面部运动的第一征象。并按Yanagihara的分级标准,以面部运动改善达到10点来定义之,相当于House和Brackmann分级的V或VI级。50例(67.6%)病人的面部运动恢复较充分(GR组),其中4例病人在1.5个月出现面部运动的…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1例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 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估.11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前坷无面瘫,术后2例出现Ⅲ级面瘫,2个月内恢复;6例外伤性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I级者4例;1例贝尔面瘫,术后1年恢复至Ⅲ级;7例颞骨恶性肿瘤,4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术后恢复至Ⅰ-Ⅲ级;5例岩尖胆脂瘤,2例术前、术后均无面瘫,3例术前有面瘫者Ⅱ-Ⅲ级,术后9个月恢复正常;2例梅尼埃病患者,1例术后无面瘫,1例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5例第一鳃沟瘘管及4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术前、术后均无面瘫.结论 耳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描记(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及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合并面瘫的患者经过开放式乳突切开手术或者完壁式乳突切开手术加面神经减压手术改善面瘫的疗效。方法 面神经House-Brankmann分级显示Ⅲ级9例、Ⅳ级11例、V级5例,其中2例出现下眼睑向外翻。根据面瘫时间不同,从患面瘫至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患面瘫后30 d内手术者13例,其中Ⅲ级7例、Ⅳ级5例、Ⅴ级1例;第2组:患面瘫后30~60 d内手术者8例,其中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1例;第3组:患面瘫后60~90 d内手术者4例,其中Ⅳ级1例、Ⅴ级3例。所有的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评估并分析。结果 25例均为一次性手术成功,术后3个月的时候比术前明显恢复,其中Ⅰ级7例、Ⅱ级6例、Ⅲ级9例、Ⅳ级3例(P<0.001),术后6个月的时候比术前明显恢复,其中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5例(P<0.001),但是术后6个月比术后3个月没有明显的恢复(P=0.076)。第1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第2组与第3组。第2组与第3组术后3个月的时候比术前面瘫程度并没有明显改善(P=0.009),然而术后6个月的时候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P<0.001)...  相似文献   

5.
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高位和全程面神经减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颞骨外伤性骨折面瘫,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全程减压术对面瘫与听力恢复的效果。方法 对11例颞骨骨折引起面瘫者,行保全和重建听骨链的面神经全程减压手术(颞下窝迷路外径路6例,乳突径路4例,乳突颅中窝联合径路1例)。结果 术后随访0.5~4.2年,面瘫恢复至H-BⅠ级8例,H-BⅡ级2例,H-BⅣ级1例。听力恢复:术前有听力下降的10例中,气、骨导差缩小到10dB6例,气、骨导差缩小到20dB3例,1例重度感音性耳聋听力无改善。结论 颞骨外伤性骨折面瘫,行面隐窝与颞下窝迷路外径路,进行全段面神经减压保全和重建听骨链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面神经疾病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手术的疗效。方法对9例外伤性面瘫、3例贝尔氏面瘫及3例中耳胆脂瘤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经乳突-颞下迷路上隐窝进路面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术后随访0.52年,按面瘫H-B分级法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9例颞骨骨折面瘫(Ⅳ级2例,V级6例,Ⅵ级1例),伤后22年,按面瘫H-B分级法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9例颞骨骨折面瘫(Ⅳ级2例,V级6例,Ⅵ级1例),伤后24周手术5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I级4例,Ⅱ级1例;伤后54周手术5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I级4例,Ⅱ级1例;伤后58周手术3例,面神经功能恢复Ⅱ级2例,Ⅲ级1例;伤后98周手术3例,面神经功能恢复Ⅱ级2例,Ⅲ级1例;伤后912周手术1例,恢复Ⅳ级。3例贝尔面瘫(Ⅳ级1例,V级2例),912周手术1例,恢复Ⅳ级。3例贝尔面瘫(Ⅳ级1例,V级2例),912周手术2例,均Ⅱ级恢复,12周后手术1例,为Ⅲ级恢复;3例中耳胆脂瘤(Ⅲ级2例,Ⅳ1例)在112周手术2例,均Ⅱ级恢复,12周后手术1例,为Ⅲ级恢复;3例中耳胆脂瘤(Ⅲ级2例,Ⅳ1例)在12周内手术,均I级恢复。结论对于不同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行面神经减压术,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鼓室成形术后发生的迟发性面瘫病例,回顾性分析手术后发生面瘫的时间、程度、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方法、面瘫的恢复情况。结果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1992例鼓室成形术后发生迟发性面瘫23例,发病率为1.15%;面瘫出现在术后5~14天,平均为术后7.39±1.95天;患者年龄在13~56岁,平均40.3±12.02岁,40~49岁发病率最高;性别、侧别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现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发生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危险性为阴性者的32.65倍。面瘫后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方法评估,Ⅲ级2例,Ⅳ级13例,Ⅴ级8例;面瘫后均口服激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于面瘫后3周至2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至I级。结论迟发性面瘫与贝尔面瘫有相似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为面瘫后尽早口服激素及抗病毒药物等,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Hunt综合征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Hunt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以声音嘶哑,伴咽喉疼痛就诊,查喉镜,发现单侧声带固定不动,单侧杓状软骨表面黏膜充血水肿伴有白色伪膜;6例患者2~4天后出现耳部疱疹;其中5例3~7天后出现面瘫;2例患者4~5天后出现眩晕和听力下降。经过2~4周治疗,6例患者耳部疱疹均消失;5例面瘫中,2例4周痊愈,2例2~3月痊愈,1例随访6个月未愈;2例患者眩晕消失;1例听力下降患者听力2周恢复正常,1例听力下降患者听力4周恢复正常;咽喉症状:6例咽喉疼痛消失,6例单侧声带麻痹中2例28天痊愈,2例2~3个月痊愈,2例随访6个月未愈。4例声音恢复正常患者复查喉镜,声带运动正常。结论部分不典型Hunt综合征患者,会首先侵犯喉返神经,以声音嘶哑、咽喉疼痛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其他症状。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诊断、早治疗,进而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Hunt综合征11例中男6例,女5例,15~50岁,平均32.9岁.均为单侧发病,右侧7例,左侧4例,有感冒史6例,无明显诱因4例,原因不明1例.首发症状中头痛7例,耳痛4例.患者均有轻重不一的耳痛、头痛、面瘫及耳郭疱疹,6例发现疱疹时已破溃或部分结痂,7例伴有眩晕,5例伴低热,6例伴恶心、呕吐,1例合并颈部疮疹、咽部粘膜溃疡,经用抗病毒药物、皮质激素、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物配合针灸、理疗等治疗,患者耳郭疱疹均于2周内消退,伴随症状相继消失,随诊1~2月面瘫均治愈,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耳带状疱疹又名Hunt综合征.本病系水痘-带状疱疹(V-2)病毒所致,亦可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因本病为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受病毒感染所致的炎症,故又称为膝状神经节炎,常侵犯颞骨段面神经,临床上可出现面神经麻痹、剧烈耳痛、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听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症状.本病不罕见,但易漏诊,常因皮肤病损首诊皮肤科.近年国内文献报道400余例,为进一步认识本病,现将1993至1999年我院收治的7例报告如下.7例中男3例,女4例,27~68岁,平均44岁,30岁以下2例,40~52岁4例.右侧2例,左侧5例.患者均先是耳剧痛、刺痛、耳带状疱疹再发生面瘫.3例发生在感冒或劳累后,4例无明显诱因,2例听觉障碍伴耳鸣,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伴有眩晕.经治疗后,7例耳带状疱疹均痊愈,3例面瘫于10~20d内消失,1例面瘫于30d内消失,伴听觉障碍2例30d内面瘫未完全消失,但听觉障碍减轻,伴有眩晕1例治疗14d后眩晕消失,但面瘫无改善.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的 1/ 3,其中 80 %为颞骨骨折 ,颞骨CT有助于及时确定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7~ 2 0 0 0年底因颞骨外伤致面瘫住院治疗患者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右侧 8例 ,左侧 3例 ,年龄 5~49岁 ,病程 7天~ 5个月 ,平均 5 0 .2天 ;车祸外伤 8例 ,钝器伤 2例 ,锐器伤 1例 ;9例伤后有昏迷或短暂意识障碍史 ,2例伴有脑脊液耳漏 ;体检 :鼓膜正常 5例 ,鼓膜穿孔 4例 ,鼓膜疤痕 1例 ,鼓室积血 1例 ;外耳道后壁皮肤可见骨折错位 4例 ;听…  相似文献   

12.
约14~20畅B刨1面瘫患者发病前伴病毒感染史,有人认为风瘫是膝状神经节对潜伏的嗜神经性单纯痛疹病毒(HSV)的反应,常伴有日炎、粘膜皮肤疙疹,但大多数病例的HSV滴度并不增高,故迄今未肯定其因果关系。过去曾面与性传播性疾病(梅毒、*IV感染)伴发页瘫的记载,但尚无由性传播的HSV-2原发感染诱发面瘫的报道。该作者提供首例报告并建议在双侧面瘫的病因诊断中,应考虑HSV感染的可能性。24岁男性患者,与患有生殖器抱疹感染的女伴口交后数日,出现发热、不适、舌疙疹,挖液培养有HSV-2,1周后发生左完全性面瘫、2周后出现右…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减压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不同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行CT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行不同进路的面神经减压手术,术后随访0.5~2年,按H-B分级法评判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2例中17例颞骨骨折面瘫(V级2例,Ⅵ级15例),伤后2周内手术者13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H-B Ⅰ~Ⅱ级11例,达84.6%;伤后3周手术者3例,恢复Ⅱ级2例、Ⅲ级1例;伤后8周手术者1例,仅Ⅳ级恢复。2例医源性面瘫(Ⅵ级)患者,分别在伤后2周和3周手术并为Ⅱ级和Ⅲ级恢复。13例中耳乳突病变者均在1周内手术,Ⅰ、Ⅱ、Ⅲ级恢复者分别为8、2、3例。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时机,绝大多数外伤性或中耳胆脂瘤等所致周围性面瘫患者经面神经减压术均能取得良好效果,外伤性面瘫手术尽量在伤后2周内进行。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09年1月间4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以House-Brackma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估标准.结果 41例患者中Bell面瘫14例,Hunt综合征1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致面瘫8例,外伤性面瘫4例,颞骨肿瘤致面瘫4例.治疗前面瘫HB分级Ⅱ级2例,Ⅲ级11例,Ⅳ级13例,Ⅴ级12例,Ⅵ级3例.22例行单纯药物治疗;1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行面神经减压术6例,病变切除+面神经减压术10例,病变切除+面神经移植术2例,病变切除+面神经垂直段切除术1例.治疗后随访8月~4年半,除2例患者面瘫无明显改善外,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6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经面神经减压术后1例恢复至I级、3例恢复至Ⅱ级、2例恢复至Ⅲ级.结论 周围性面瘫经及时、恰当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大多可获得满意疗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果断地行面神经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耳乳突手术面瘫的原因和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耳乳突手术面瘫和手术后面瘫的原因。方法 :回顾我院 1991~ 1998间年共行中耳乳突手术 5 16例 (5 30耳 )中 ,发生面瘫 18例 (18耳 ) ,占 3.4% ,术中出现面瘫 12例 ,其中有 8例立即行面神经减压术 ;6例为迟发性面瘫 ,行保守治疗。结果 :术中出现面瘫 12例中 ,行面神经减压术 8例 ,面瘫均完全恢复 ,4例未行面神经减压术者 ,其中 3例面瘫 2年部分恢复 ,1例 5年部分恢复 ;术后迟发性面瘫经保守性治疗 6例均完全恢复。结论 :术中出现面瘫 ,要迅速探查 ,常规行面神经减压术 ;术后面瘫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误诊为腮腺肿块的面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收治了 3例表现为耳前下腮腺肿块的面神经鞘瘤 ;1例原发于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 ;2例发生于颞骨外腮腺区面神经干 ,手术切除并送病检证实。3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33~ 40岁。病程 1年 1例 ,10年 2例。 2例术前诊断为腮腺肿瘤 ,1例曾因误诊行单纯肿块切除致左侧完全性面瘫。肿块大小分别为 1 5cm× 1 0cm× 1 2cm、4 0cm×3 0cm× 2 5cm和 2 5cm× 3 0cm× 2 5cm。术前有完全性面瘫的 1例行乳突根治 肿瘤切除术 ,面瘫没有变化 ;另 2例行腮腺浅叶 肿瘤切除术 ,术后出现面瘫 ,1~ 2个月恢复。病理诊断 :神经鞘瘤 (A…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已运用于临床。1995年4月~1997年4月我们对17例RamsayHunt,s综合征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疗并与未用激光治疗的21例比较,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激光组;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11~64(平均46)岁;发病时间5~8(平均7)d。对照组:ZI例,男9例,女12例,年龄13~59(平均48)岁;发病时间4~10(平均7.5)d。两组均为单侧发病及出现周围世面瘫后就诊,均无耳聋及眩晕症状。1.2方法药物治疗两级相同。地塞米松10mg,丹参10ml(wtl4岁6ml),灯盏花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产生原因、治疗措施及结果。方法回顾2000~2004年发生的4例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病例,均采用保守治疗,并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测,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结果4例迟发性面瘫均发生于术后5~10天,面瘫程度为Ⅲ~Ⅴ级,采用药物治疗,辅以局部理疗。3例痊愈,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Ⅰ级;1例好转,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Ⅱ级。结论中耳乳突术后一周左右发生的迟发性面瘫为非神经直接损伤所致,属于神经失用,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及其周围区域肿瘤的最大限度保存功能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3月-2005年5月间手术的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根据术前肿瘤性质、大小、位置、听力功能、面神经功能以及后组脑神经功能,分别采用乳突与颈部联合进路(4例)、不移位面神经的颞下窝进路(9例)、移位面神经的颞下窝进路(11例)以及颞下窝进路联合耳蜗进路(8例),分析术后功能保存情况。术中均使用脑神经监护仪,术后均复查CT或MRI。结果32例颈静脉孔区肿瘤,其中副神经节瘤13例、神经鞘膜瘤10例、脑膜瘤2例、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黏液软骨肉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胆固醇性肉芽肿1例,随访时间3~60个月。26例肿瘤全切,5例近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死亡2例。5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并发颅内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1~2级13例,3~4级12例,5~6级7例;术后3—60个月随访面神经功能1—2级23例,3—4级7例,5—6级2例;术后听力较术前改善4例、不变10例、减退11例,丧失7例;术后9例无后组脑神经症状,11例出现暂时性麻痹,12例出现永久性麻痹但1—3个月后10例代偿,2例未代偿。结论采用不同手术进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可以达到肿瘤切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存功能,维持可接受的生活质量,手术技术及熟悉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为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扩大的迷路进路完成 5例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 ,取得良好效果。一、临床资料1999年 3月~ 6月共行肿瘤直径3~ 5 1cm的大型单侧听神经瘤手术 5例 ,其中孤立性听神经瘤 4例 ,神经纤维瘤病II型 1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0~ 6 4岁 ,平均 45 4岁。病史最长 10年 ,最短9个月。术前主要临床表现 :5例均有高颅压症、患耳深度聋、患侧面部麻木和走路不稳 ,面瘫 2例次分别为 4级和 5级 ,轻度呛咳 1例次。CT示内耳道均有扩大 ,乳突气化型 4例 ,硬化型伴乙状窦前置 1例 ;颈静脉球正常 4例 ,高位 1例。磁共振 (magneticreson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