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急诊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技术用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患者的诊断效果及 准确度。方法:选取长沙泰和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56 例 AMVO 患者,根据不同诊断方案将其分 为对照组(28 例)与观察组(28 例)。观察组实施腹部 CT 诊断,对照组实施剖腹探查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低,患者失血量及诊疗费用相比对照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相比对照组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急诊腹部 CT 可有效提升 AMVO 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及准确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60例胃肠外科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0例,分别采用传统剖腹探查术及腹腔镜探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科急诊应用腹腔镜探查术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急诊头颈、胸腹部等多发外伤中的快速诊断价值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急诊收治的头颈、胸腹等多发性外伤患者共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头颈CT、胸部扫描、腹部B超的检查方式,观察组直接对头颈、胸腹部进行16排CT螺旋扫描,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时间、确诊时间、误诊率、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检查时间、确诊时间、手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误诊率2.3%,并发症率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存率97.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6排CT扫描可应用于急诊头颈、胸腹部多发外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面腹部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8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检查所用时间以及确诊时间。结果: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83.33%,检查所需时间与确诊时间分别为(10.35±2.41)min与(2.71±0.65)h]比较,观察组诊断符合率(97.62%)明显较高,检查所用时间(16.43±2.16)min明显较长,确诊时间(2.10±0.58)h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虽与常规检查相比,检查时间较长,但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的现象,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评价在胃肠外科急诊中应用腹腔镜探查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任意选择胃肠外科接受急诊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治疗过程中使用腹腔镜探查技术,对照组治疗时则实施传统的剖腹探查技术。观察并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仅为对照组的一半(P0.05)。实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技术应用于胃肠外科急诊可实现明确诊断及安全治疗的目的,其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东莞黄江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30例,按患者是否进行了院前急诊治疗分组,对照组60例患者家属送至医院仅入院后行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为实施院前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治疗成功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10.29±2.40)min、休克缓解时间(2.40±0.49)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急诊抢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抢救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急诊抢救治疗成功率,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与休克缓解时间,降低急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7.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管理,同时选取2015年1~6月急诊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时间、致残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平均时间为(17.32±2.31)min,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24.41±2.6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率为16.54%,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P0.05);观察组满意率92.32%,显著高于对照组78.91%(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促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缩短了急救时间,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VO)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为一种起病危急、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的急腹症.一旦发生AMVO.患者的病情将会十分危急,病死率极高~([1]).因此,在早期进行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肠系膜血管造影以及开腹探查为AMVO传统的诊断方法 ,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临床研究发现急诊腹部CT在AMVO的诊断中具有极大的优势.本实验以50例起始于内科急诊诊疗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探究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具有的诊断作用.具体操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起始于内科急诊诊疗的50例急性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急诊腹部CT影像资料,探讨急诊腹部CT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1月于我院急诊科确诊的12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均采用急诊腹部CT检查,未确诊者给予肠系膜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若患者病情加重则给予急性手术治疗或溶栓治疗。结果:12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病例中,117例患者通过急诊腹部CT确诊,确诊率为91.41%;7例通过肠系膜上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4例通过剖腹探查术确诊,分别占5.47%、3.13%。结论:急诊腹部CT检查确诊率较高,可以用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子宫黏膜下肌瘤和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经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和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分别进行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术及宫腔镜电切术,比较2种不同治疗方法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术后12个月末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3±5.8)min和(7.2±8.9)mL,对照组分别为(36.7±10.3)min和(52.4±17.6)mL,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出血及心脑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月经情况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推结器经阴道套扎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和息肉疗效显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例(10.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例(25.00%),P 0.05。对照组患者最大耗氧量为(10.15±5.11)mL/(kg·min)、无氧阈为(8.71±3.22)mL/(kg·min)以及心脏指数峰值为(4.02±2.34)mL/(min·m~2)均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最大耗氧量(20.16±8.97)mL/(kg·min)、无氧阈(15.67±6.94)m L/(kg·min)以及心脏指数峰值(9.67±4.98)mL/(min·m~2),P 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司酮单用与联合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腺肌症(adenomyosis,AM)患者痛经、子宫体积、CA125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AM患者7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宫瘤消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结果:2组患者子宫体积治疗后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痛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CA125分别为(15.63±5.29)U/m L和(24.13±4.19)U/mL,低于治疗前的(25.65±5.34)U/mL和(25.64±5.21)U/m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25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0.0%(0/38)和15.8%(6/38),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5.398,P0.05)。结论:相对于米非司酮,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AM能缓解患者痛经,促进缩小子宫体积,抑制CA125的表达,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2017年收治的20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就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预检分诊时间为(2.85±0.53)min、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2.51±0.22)min、按区分流时间为(2.86±0.37)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诊满意度评分(4.32±1.08)分、信息沟通满意度评分(3.88±1.02)分、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2.85±0.89)分、抢救环境满意度评分(4.22±1.13)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重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5.28±58.19)mL、(2.60±1.31)d、(3.13±5.76)d、(2.72±0.83)d、(7.70±3.15)d,分别少于对照组的(297.45±114.52)mL、(3.73±1.25)d、(5.64±7.35)d、(4.28±1.67)d、(11.08±4.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01.12±32.47)min,与对照组的(199.52±34.3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14/45)(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罗东 《世界中医药》2014,9(9):1162-1164
目的:观察和比较中药结合急诊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点注尿激酶急诊溶栓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点注尿激酶急诊溶栓联合中药治疗。对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以及出血并发症和严重心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3%和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1周内出现血管再闭塞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发生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梗并发症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结论:中药结合急诊溶栓治疗AMI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并发症和严重心梗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急救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管理;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从入院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6.52±2.01)min,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24.15(±1.5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残疾者10例,死亡2例;对照组出现残疾者21例,死亡8例。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能够缩短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脑卒中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探讨人文关怀融入产程护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程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融入人文关怀。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1、2、3产程及总产程分别为(5.46±2.15)h、(0.80±0.51)h、(6.33±3.04)min、(7.16±2.31)h,对照组分别为(8.14±2.54)h、(1.25±0.56)h、(8.21±4.77)min、(19.01±5.15)h,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为(159.00±46.00)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00±81.00)mL(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程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可有效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施晓冬  李培君 《新中医》2015,47(2):274-27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剖腹产子宫收缩性乏力产后出血影响。方法:将78例足月剖腹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分娩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U和服用生化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产后出血、并发症及子宫复旧等情况。结果:产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15.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产后2h、24h出血量观察组分别为(167.96±39.95)mL、(179.59±40.87)mL,对照组分别为(207.62±41.27)mL、(279.64±42.76)mL,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56%,对照组为12.8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产后7天、14天宫底高度观察组分别为(13.75±1.31)cm、(10.27±0.86)cm,对照组分别为(17.61±1.42)cm、(14.17±1.07)cm,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剖腹产子宫收缩性乏力产妇产后出血,促进其子宫复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胃肠道肿瘤患者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太康县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 %)明显优于对照组(86.67 %);且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6.4±9.2)min、术中出血量(46.2±7.9)mL、平均住院时间(4.7±1.0)d、并发症发生率为4.44 %均低于对照组的(93.5±12.6)min、(125.7±15.0)mL、(7.4±1.7)d、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有效清除肿瘤病灶同时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式手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怀集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子宫良性肿瘤患者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5),观察组患者采用阴式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4.64±25.47)min、术中出血量(69.58±32.61)mL、排气时间(19.98±4.02)min、术后住院时间(6.02±1.14)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5.26±33.12)min、(97.89±41.73)mL,(31.13±3.89)min及(8.26±1.4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良性肿瘤治疗中,与开腹手术相比,阴式手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身体机能恢复快,预后好。提示阴式手术临床治疗子宫良性肿瘤效果良好,同时具有微创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