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滋阴法对慢性肝炎的临床经验张永丰,朱淑美(江苏省大丰县中医院224100)关键词慢性肝炎,中医药疗法慢性肝炎大都是急性肝炎不能及时治疗,或因治疗不当,或因未遵医嘱,致使湿热内蕴不除,肝肾阴虚,肝功能反复无常,久则形成慢性肝炎。笔者所谈的是滋阴法治疗馒...  相似文献   

2.
<正> 先父孙式庵,乃上海中医学院老中医(1915年—1982年),早年曾从游上海谢利恒先生门下,行医几十年,1957年应聘到上海中医学院任教。先父临证治疗慢性肝炎,用药心验随手散记。他认为慢性肝炎往往是由急性肝炎病程迁延或持续不愈而致,或者也可没有急性肝炎史,但尚有因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和因使用损肝药物、饮食不当、酗酒、过劳等等原因导致疾患。在治疗中,如能做到药证相符,尚能收到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炎多因病毒性肝炎失治或误治,反复发作,逐步演变而成。其临床特点是症状比较复杂、病情长、疗效慢。少数慢肝病人可发展成肝硬化,临床上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的症状有时兼而有之。“肝病实脾”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近年被运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证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炎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后期易发生肝硬化和肝癌、预后差的特点。目前认为慢性肝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虚、湿(浊、痰)、瘀、热、毒"。而正虚是慢性肝炎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些病理产物的存在又耗伤人体的正气,加重正虚,加速慢性肝炎的进展。通过伏毒学说能更全面认识慢性肝炎病机,正虚是伏毒产生的始因,湿(浊、痰)、瘀、热、毒皆属于伏毒的范畴。从伏毒学说渊源、慢性肝炎危险因素与伏毒致病的关系、慢性肝炎病机与伏毒的关系以及从伏毒学说探析慢性肝炎的治疗思路等方面阐述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5.
孟增泰 《河北中医》2011,33(9):1329-1330
慢性肝炎系由急性肝炎治之不愈转变而成,又多因劳累过度、情志不畅或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等诱发加重,因其病程长、临床证候错综复杂,目前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临床分型颇不一致,故治疗效果差距很大。笔者根据先父孟铭三的治疗经验,结合自己数十年来的临床实践,探讨对慢性肝炎的认识与诊疗。  相似文献   

6.
汪履秋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经验,归纳其要点为:(1)慢性活动期,以清肝利湿为先;(2)慢性迁延期,以健脾养肝为要;(3)邪毒蕴结时,以化瘀疏肝为主;(4)症状繁多时,宜审证求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一贯煎出自清代名医魏玉璜《柳洲医话》。由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六味药组成。为滋阴疏肝之名方。笔者用此方治疗肝病,多获良效。兹举2例如下。一慢性肝炎沙××,男,33岁,干部,1982年9月4日初诊。患慢性肝炎2年半,因忙于工作,未坚持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半月前因情志不畅而症情转剧。肝功能异常,谷丙  相似文献   

8.
杨晋翔 《广西中医药》1993,16(6):41-42,44
<正> 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优势日益受到国内医学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重视。在慢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常会遇到患者出现白蛋白含量减少,球蛋白含量增多之比例倒置,血清蛋白电泳γ球蛋白值升高等,主要是由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近10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肝炎蛋白质代谢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现将其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治疗目前国内学者将慢性肝炎血清蛋白异常患者分为脾虚血亏、肝脾不足、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等型。杨芬明根据患者血清蛋白测定及整体情况,将慢性肝炎血清蛋白比例倒置分为4型治疗:肝郁气滞,瘀血阻络型,治以疏肝理气,化瘀解毒;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型,治以健运脾胃,补益气血;脾肾两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一般具有收敛作用。近年来,五味子降低慢性肝炎ALT、AST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五味子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未见特异性的效果,将其研末后服用效果明显,特别对治疗无效的慢性肝炎患者有积极作用。因五味子研末后有较强  相似文献   

10.
<正>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炎是肝脏的慢性炎症疾患,多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迄今尚无特效疗法。几年来,我们在对慢性肝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治疗的同时,加强辨证施护措施,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下面介绍辨证施护的体会。一、饮食调理慢性肝炎患者由于肝郁气滞,横逆脾胃,而致脾虚失运,胃虚不纳,消化功能失调,使病情愈加深重。故必须注意调理脾胃,做好饮食护理。其饮食原则为: 1.随其所好,食有节制。患者因生活地域及习  相似文献   

11.
洪广祥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广祥教授耕耘杏林30余年,在多年的医疗工作中,悉心修研,对慢性肝炎的治疗颇有经验,疗效显著。现将其诊治慢性肝炎的经验,简介于后。 1 病机见解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久治不愈,迁延反复所致。其因多为湿热之邪久恋肝脾,气郁血滞,加之久服苦寒之品伤阴损阳,正气虚损,湿  相似文献   

12.
陈书杰 《中医研究》2005,18(9):39-40
因病毒性肝炎抗病毒(干扰素)治疗,和因慢性肝炎脾大、肝炎后肝硬化脾脏功能亢进引起的骨髓抑制而出现的WBC、PLT降低称为肝源性WBC、PLT降低.笔者采用生髓丹治疗该病21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双藤慢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及其对血清生理氨基酸比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肝炎病例19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1例 ,两组均予一般护肝降酶治疗 ,治疗组另给予双藤慢肝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 % ,对照组48.26 % ;治疗组治疗后BCAA/AAA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治疗后各型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藤慢肝胶囊可通过提高BCAA/AAA比值及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而治疗慢性肝炎 ,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中医辨证论治与中医宜忌措施对慢性肝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74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辨证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口服中药煎剂 ,1剂 /d ;宜忌组以辨证论治配合宜忌措施。均连续治疗 3个月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 宜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辨证组 (P <0 .0 5 )。结论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配合宜忌措施可提高慢性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新 《光明中医》2010,25(12):2305-2306
慢性肝炎的治疗,应重视对肝脏阴血的滋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扶正为主,兼清湿热;对于兼有脾肾阳虚的慢性肝炎患者,不可忌讳温热助阳药的应用;肥胖所致脂肪肝的治疗,应以健脾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炎的治疗,应重视对肝脏阴血的滋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扶正为主,兼清湿热;对于兼有脾肾阳虚的慢性肝炎患者,不可忌讳温热助阳药的应用;肥胖所致脂肪肝的治疗,应以健脾化湿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7.
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肝炎的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京 《北京中医》2004,23(1):16-18
从络病理论阐述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虚、瘀、痰、毒 ,从而确立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从络病理论阐述慢性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虚、瘀、痰、毒,从而确立慢性肝炎的治疗原则,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丹参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肝炎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因此,慢性肝炎的治疗问题亟待解决。为寻求理想的治疗药物,近十余年来,我国对中草药治疗慢性肝炎进行了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仅就丹参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及机理研究现状作一概述。一、丹参制剂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应用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为唇形科植物的根,属于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植化研究表明,丹参中已  相似文献   

20.
答:腹胀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系因肝脏慢性损害,导致胃肠道充血水肿,血流瘀滞,以及胆汁分泌失常等因素,促使食物消化不良,停滞于胃肠道发酵、产气而腹胀,且以午后为明显。腹胀影响食欲,食欲减退影响营养摄入。因而消退腹胀,有利促进食欲,改善病情。笔者临床体会,慢性肝炎腹胀与肝脾肾三脏受损密切有关。临床辨证有实胀、虚胀之别,宜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法则治疗。常见证型,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