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碱性溶液耳浴联合耳内镜下派瑞松布药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耳内镜下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冲洗清洁后用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派瑞松)涂布;对照组采用耳内镜下生理盐水冲洗清洁后用克霉唑软膏涂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溶液耳浴联合耳内镜下派瑞松布药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方法:60例诊断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后外涂抗真菌药;治疗组采用耳内镜下,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后用派瑞松药膏布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联合派瑞松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64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耳内镜下双氧水清理外耳道后用派瑞松药膏布药;对照组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后外涂抗真菌药。结果 1周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高敏 《吉林医学》2013,(26):5361-5362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优越性。方法:选择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耳内镜下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内镜下辅助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洁尔阴冲洗加医用氧气吹耳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洁尔阴冲洗加医用氧气吹耳)和对照组(用双氧水清洗后滴用4%硼酸乙醇或3%水杨酸乙醇),每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实验组显效22例,占73.3%,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8例,占26.7%),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结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洁尔阴冲洗加医用氧气吹耳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采用前瞻性双盲法随机均分为2组(n=45),2组患者均行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治疗,对照组给予达克宁霜,治疗组给派瑞松(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布药,对比分析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22%、73.33%(P<0.05),治疗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复发情况,治疗组总复发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近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赵质彬  符征  林杰  林丽芳 《海南医学》2014,(24):3715-3716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清理及局部涂擦派瑞松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采用耳内镜下清理及局部涂擦派瑞松治疗106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1年,治愈51例,好转5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耳内镜下彻底清理外耳道病灶及局部涂擦派瑞松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外耳道真菌病的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患有伴外耳道真菌病的肉芽性鼓膜炎者41例(43耳)应用耳内镜进行检查,清理外耳道,根据鼓膜不同特征病变采用搔刮、或/和钳取、化学烧灼,同时应用派瑞松外耳道涂布。结果所有患者中肉芽性鼓膜炎治愈41耳(95.3%),反复未愈2耳(2.3%),复发2耳(4.7%);伴发的外耳道真菌病治愈39耳(90.7%),反复未愈4耳(9.3%),复发4耳(9.3%)。其中同时未愈1耳,同时复发2耳。结论应用耳内镜能提高伴外耳道真菌病的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诊断率,耳内镜下保守治疗及结合局部用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此病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鼓膜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在耳内镜下操作,对照组在显微镜下操作。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面瘫、眩晕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均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有效方式,安全性较高,而前者具有出血少、手术用时短、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辉红 《当代医学》2016,(33):96-97
目的 探讨耳科疾病的耳内镜检查图像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耳内镜在耳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143例耳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用耳内镜及其视频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鼓气耳镜检查,在耳内镜的介导下,行外耳道肉牙切除术、鼓膜穿孔整复术、鼓膜切开置通气管术等;通过耳科疾病的耳内镜检查图像表现、检查结果 及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综合评价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耳内镜检查143例耳科疾病患者,其中急性中耳炎40例、慢性中耳炎34例、分泌性中耳炎20例、鼓膜穿孔17例、耳咽管阻塞15例、外耳道异物12例、疱疹性鼓膜炎5例;对143例患者进行耳内镜微创手术,中耳炎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98%;外耳道异物类患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鼓膜穿孔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中耳炎类、外耳道异物类及鼓膜穿孔类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手术治疗患者,无出现继发性鼓膜穿孔、听力障碍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耳内镜易于清晰显示及定位耳科疾病的病灶,在耳科疾病的随诊、影像结果保存及诊断准确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在耳内镜介导下行耳科疾病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使用明胶海绵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治疗的52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34例采用耳内镜下明胶海绵贴补法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的一般干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38.9%;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61.1%,耳内镜下明胶海绵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明显优于干燥治疗(P0.05)。结论:耳内镜下行明胶海绵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鼓膜的愈合率颇高,痊愈时间亦缩短,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露 《当代医学》2022,28(3):30-32
目的探讨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接受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酮康唑纱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两组均进行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发水杨酸滴耳治疗,观察组在外耳道冲洗基础上加用酮康唑纱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8.89%)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酮康唑纱条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强福安 《中外医疗》2013,(24):122-122,124
目的探讨采用洁尔阴加制霉菌素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2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洁尔阴加制霉菌素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传统的水杨酸酒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中治疗组的25例患者有患耳32只,治愈24例30耳,总的有效率达94%。而对照组患者的25例31只患耳中,治愈23例28只耳,治愈率为(87%),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比较分析,采用洁尔阴加制霉菌素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易于接受,无其他的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443-1444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与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大蒜膜贴补术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多种并发症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耳内镜下清理和耳道冲洗分别联合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106例,实验组联合耳内镜下清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11%与86.79%,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6%与16.98%,P0.05。结论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清理联合硝酸咪康唑乳膏进行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缪凯 《中国医药导刊》2013,(6):1071+1073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耳科疾病诊治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耳科疾病患者206例,采用不同直径及角度的耳内镜对外耳道、鼓膜、中耳等进行检查或微创手术治疗。结果:用耳内镜检查206例(216耳),慢性中耳炎75例;分泌性中耳炎52例;鼓膜穿孔患者45例;外耳道异物44例,在内镜下积极治疗后外耳道异物的总有效率为100%,分泌性中耳炎为96.15%;慢性中耳炎为94.67%;鼓膜穿孔为88.89%。结论:耳内镜下检查能够提高中耳疾病诊断准确率;在耳内镜下行微创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何志干  江刚 《中外医疗》2008,27(9):37-37
目的 评价第三代抗组胺药开瑞坦对小儿外耳道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4例(43耳)外耳道湿疹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22耳)口服开瑞坦,与对照组16例(21耳)口服朴尔敏作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均局部外涂复方酮康唑氧氟沙星软膏(原名博泰软膏).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是86.4%和57.1%(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病例随访一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是21.1%和66.7%(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开瑞坦用于小儿外耳道湿疹的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服用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耳内镜在门诊外耳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内镜在门诊外耳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门诊患者786耳用耳内镜作外耳道的检查,270例为耵聍栓塞,137例为外耳道胆脂瘤,300例为异物,79例为外耳道新生物.均应用耳内镜下治疗.结果 外耳道损伤减小,外耳道狭窄降低,无鼓膜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耳内镜为门诊患者外耳道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真菌性外耳道炎采用耳内镜下清洁后擦涂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外耳道冲洗治疗,局部涂擦西药抗真菌药物派瑞松乳膏,观察组行耳内镜下清洁联合擦涂中药制剂,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随访6-24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耳内镜下清洁外耳道并涂擦中药制剂后,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vs80.0%),未发现复发情况,对照组有5例(10.0%)复发,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耳内镜下清洁并涂擦中药制剂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早期贴补治疗的临床疗疗效分析方法:治疗组25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采用耳内镜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对照组2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保守治疗,两组皆口服复方丹参片及头孢羟氨苄。观察比较两组的鼓膜穿孔愈合情况及听力提高程度。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语频气导听阈平均提高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可促进外伤性鼓膜穿孔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