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常见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现状。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12月问临床标本分离的细菌及念珠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2年度我院排名前5位的菌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它们对所试抗菌药物呈现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经验,了解耐药菌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结果,通过痰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结果: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病原体变异、耐药菌产生等因素,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结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通过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加上经验性治疗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9年关于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常见病原菌类型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针对我院2009年1~12月检出的1 920株病原菌类型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病原菌以G-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对我院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回顾性分析病原菌检测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可为我院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彪  符娟  符健  蔡笃运  黄春新  林锋  贾杰 《海南医学》2012,23(18):12-14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1722株和肺炎克雷伯菌872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情况。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并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结果2006-2010年从临床送检的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722株和肺炎克雷伯菌872株,两种细菌对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特别是3代头孢菌素产生相当程度的耐药性,仅对美洛培南敏感性较好。结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院铜绿佩单孢菌耐药水平与抗菌药物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6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铜绿假孢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统计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性回归.结果 铜绿假单孢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有线性依存关系;铜绿假单孢菌对氨曲南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有线性依存关系;铜绿假单孢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与妥布霉素用量有线性依存关系.结论 耐药性铜绿假单孢菌的增多与抗菌药物的消耗量之间存在一定的量化关系,临床应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限制溢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仅对奎诺酮类及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小于30%,其耐药率相当高。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多重耐药且耐药率高,临床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金葡菌耐药水平变化与抗菌药物用量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住院部2004年1月-2006年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金葡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金葡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与头孢唑啉用量、亚胺培南用量有显著的线性依存关系,亚胺培南用量为正方向影响,头孢唑啉用量为负方向影响;金葡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有显著的线性依存关系;金葡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用量有显著的线性依存关系,且均为正方向影响。结论:金葡菌的耐药水平变化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有相关性,临床应有规律地轮换、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我院分离的11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FORTUNE^R200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纸片扩散法作复查;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结果:117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中,抗菌药物活性较好的是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的是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氨曲南。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率及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应开展对该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4年沙门菌耐药变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门菌是临床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之一。2000年,贵阳市甲型副伤寒发病人数明显增多,持续时间较长,治疗上对抗菌药物的选择亦较棘手。为了解沙门菌耐药性变化,对我院1997~2000年经血培养分离鉴定得到的沙门菌116株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我院1989~1996年该菌属的药物敏感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为临床预防感染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从下呼吸道感染的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96例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主要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甙类保持较低耐药率,但对三代头孢抗菌敏感率较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甙类保持较低耐药率,但对三代头孢抗菌率高,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以达到有效治疗及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