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急性早幼料细胞白血病(APL)中的应用使APL的缓解率大为提高,而且早期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ATRA治疗中复发的患者往往对ATRA产生耐药。本文就APL对ATRA产生耐药的机制及其对策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I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下降,MNC膜表达IL8RA增高;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前血浆IL8异常升高(达1010~2000ng/L),较体温及白细胞数量变化更敏感;感染时血浆IL6、IL8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12.34±57.31)×103U/L,234.16±7218ng/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化时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结论:ATRA抑制APL细胞分泌IL8,加强IL8RA的表达;监测IL8水平可预测RAS及感染发生;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提示DIC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冯四洲韩明哲邱录贵李成文邹德慧韩俊领姜容严文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采用联合化疗,完全缓解(CR)率约75%。全反式维甲酸(ATRA)用于APL诱导缓解治疗后,CR率上升至90%左右。然而单用ATRA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纤溶异常研究胡炯沈志祥仇倩瑶王学锋王鸿利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常见临床症状。通常认为APL的出凝血异常主要是并发DIC,但近年的研究提示,纤溶系统异常是APL另一主要特征。我们通过了对纤溶指标的系统检测和动态观察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入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方法,研究了HL-60细胞中维甲酸受体α(RARα)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中PML-RARα融合受体的一些特性。结果显示:RNAα在细胞中以单体形式存在,PML-RARα则以复合体形式存在;PML-RARα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亲和力比RARα与ATRA的亲和力低。提示:RARα与PML-RARα这些特性的差异可能与APL发病及ATRA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方法,研究了HL-60细胞中维甲酸受体α(RARα)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中PML-RARα融合受体的一些特性。结果显示:RARα在细胞中以单体形式存在,而PML-RARα则以复合体形式存在;PML-RARα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亲和力比RARα与ATRA的亲和力低。提示:RARα与PML-RARα这些特性的差异可能与APL发病及ATRA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急性白血病常见合并症之一,而其中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由于其特殊的细胞形态合并DIC的发病率更高。我院1996年1月~1998年6月收治102例APL,合并DIC7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收治APL患者102...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陈钰,吴方,李军民,张芬琴,沈志祥最近我们对8例初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LD-ATRA)治疗,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1病例初治APL患者16例,随机分为A、B二组。1....  相似文献   

10.
全反式维甲酸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口服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临床药代动力学。4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首次服用ATRA80mg,药物在血浆中达到高峰浓度时间(Tpeak)为1.6~2.8小时,峰浓度(Cpmax)为158~300ng/ml;血浆清除半衰期(t_(1/2)β)为1.1~1.8小时。4名正常志愿者口服ATRA50mg,Tpeak1.5~2.1小时,Cpamx88~163ng/ml,t_(1/2)β为1.0~1.6小时。APL患者口服ATRA的药代动力学与正常人大致相同。长期口服ATRA者,发现药物在血浆中的Cpmax及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下降,清除率显著升高。APL患者及其它白血病患者血浆中的内源性维甲酸在正常范围内(P<0.05)。本研究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并提示临床ATRA的抗药性与其药代动力学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丁酸及其原药强化维甲酸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陈子兴王玮陈丽娟我们研究了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丁酸(BA)或其原药三丁酸甘油酯(TB)分别单独或联合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NB4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效应,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细...  相似文献   

12.
王卫东  张源潮 《新医学》1996,27(11):600-601,603
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及防治措施山东寿光市人民医院内科王卫东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源潮全反式维甲酸(ATRA)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其优点[1]为疗效高,完全缓解率84%~95%,不诱发弥...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止凝血异常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止凝血异常及与出血症状和分型的联系。方法运用ELISA或发色底物法对93例AL患者血浆一系列止凝血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前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g)、蛋白C抗原(PC:Ag)、纤溶酶原(PLG)、a2-抗纤溶酶(a2-AP)、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低于正常;蛋白C活性(PC:A)、蛋白S抗原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缓解后除PC:A和PC:Ag部分增高外余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TM和P-选择素与患者发病时白细胞计数相关;血小板计数(PLT)、Fg、SFMC、PLG、a2-AP、D-D与出血程度有关;不同分型的AL患者止凝血改变又有所不同。结论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凝血异常和继发性纤溶为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抗凝异常和原发性纤溶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氧化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APL细胞株MR2为模型,用细胞生长、活力测定、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四氮唑蓝还原反应及免疫荧光等指标观察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结果:1.0μmol/LAs2O3可诱导MR2细胞凋亡,并能降解APL特异蛋白PMLRARα融合蛋白。结论:As2O3治疗APL的效应途径可能不同于ATRA,但PMLRARα可能是二者的共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非t(15;17)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分类及染色体t(15;17)的存在。其中t(15;17)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全反式维甲酸(ATRA)应用的主要指标。然而,确有一部分病例,其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与ATRA治疗效果间并无平...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维甲酸治疗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1011)沈泽霜1988年我国王振义教授等首先报道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3型)24例,23例取得完全缓解(CR),且无出血或DIC等并发症,引起了国内...  相似文献   

17.
全反式维甲酸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纪淑仪傅承彬王信珙王俊和杨艳丽我院近3年来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小剂量三尖杉酯碱(LD-Harr)治疗1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病例初治APL患者...  相似文献   

18.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7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381,自引:14,他引:381  
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72例。初治患者30例,CR率为73.3%,有效率90.0%;复发及难治42例,CR率52.3%,有效率64.2%。该注射液毒副作用较少,且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等药物无交叉耐药。细胞形态学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APL有诱导分化作用,并有可能通过“原浆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是一种新的较理想的诱导分化剂  相似文献   

19.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治疗前血清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其中25例作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APL患治疗前血清G-CSF检出率为11.43%(4/35),18例正常人对照均未能检出G-CSF。25例APL患ATRA治疗后第6天血清G-CSF的检出率高达83.33%(15/18)。Spearman等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完善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疗法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关林 《新医学》1996,27(11):566-567
关于完善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疗法的几点意见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研究所孙关林1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应用已有10年,其疗效好,据国内外报道完全缓解率为80%~90%,已达到该型白血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