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简述唯象中医学和泛系方法论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结合点,并通过对阴阳学说和辨证论治的泛系分析,相应提出了泛系方法论为唯象中医学研究提供的一整套框架和方法。本文是钱学森氏倡导运用泛系方法论研究唯象中医以来的第一篇专题文献。因而对中医及人体科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铁涛 《新中医》2003,35(3):15-16
自从西医学对脑的深入研究之后,引发西学中与中医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心主神明论产生怀疑,出了不少文章,有人认为中医学这个历经二千多年的错误理论,今天应该给予纠正了。这一论断对吗?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西医学是微观医学,中医学是宏观医学,各有所长,互相补充。不能说只有微观的理论才是科学,凡与微观不合拍的便是不科学。早在1983年我在新加坡中医学  相似文献   

3.
邸冠球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130-131
中医学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规律,以象思维为中医特征性的思维已深入贯穿到中医学的理、法、方、药之中,但在西医学的冲击之下,中医象思维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更甚者已摒弃了中医"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所以,笔者有必要就中医象思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进行研究,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金丽 《中医杂志》2013,54(1):81-83
象思维是一种人类最本始的思维.“医者,意也”与“医者,易也”皆蕴含了这种中医学最主要的思维方法.象思维使中医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的语境,从而为中医药现代化找到了立足点.象思维渗透入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亦为西方医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将如何发展 ,这是人们特别是中医界十分关注和经常思考的问题 ,曾经有过种种议论和假说。笔者提出中医学发展三阶段论 ,即现代中医学阶段、新中医学阶段和新医学阶段 ,现试论如下。第一阶段 :现代中医学阶段。建立现代中医学为现阶段中医学发展的目标。应当尽快把发展到现阶段的中医学来一个全面的整理和总结 ,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的现代中医学。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后 ,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但离建立现代中医学的目标还很远。现代中医学是系统的医学体系 ,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大体包…  相似文献   

6.
认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由唯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组成。五行学说应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哲学思想阐释世界的普遍联系性。指出 ,中国传统的哲学在其自身完善成熟的过程中也不断向当时的医学领域渗透 ,最终使中医学理论成为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文化产物  相似文献   

7.
取象比类法是中医学思维与方法论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天人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通过象数方法,进行取象运数,从而获得各种意象概念、唯象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体悟和类推的一种方法。取象比类法在中医皮肤科的疾病命名、病因病机探讨及治法方药上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掌握和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中医皮肤科临床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肾藏精,精舍志"的现代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藏精,精舍志"(<灵枢·本神>)是中医藏象学说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命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医学肾藏象与西医学肾脏器的关系,一个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中医学肾藏象以气化论生理,西医学肾脏器以解剖论生理.  相似文献   

9.
气阴阳及五行哲学内容的形成及其对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中医学的哲学思想由唯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组成。五行学说应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哲学思想阐释世界的普遍联系性。指出,中国传统的哲学在其自身完善成熟的过程中也不断向当时的医学领域渗透,最终使中医学理论成为中国传统唯物主义哲学的文化产物。  相似文献   

10.
五、现代研究概况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祖国医学,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一定成果,其中对《伤寒论》的研究,也有一些新的进展。沈氏认为,现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更迫切地需要从实践中汲取新鲜有益的东西来充实中医学理论,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祖国医学。(一)病理研究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研究祖国医学,探讨其病理学基础,这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新课题。《伤寒论》现代病理学研究,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如对太阴病的研究,认为太阴病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大约在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战国~三国),在这700多年间,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医药学方面,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在以往医药实践经验不断积累丰富的基础上,进入了理论总结的阶段.<黄帝内经>的产生,标志着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张仲景(约150~219年)<伤寒杂病论>的问世,在临床医学上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是我国药物学第一次总结;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的涌现,在临床医学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因此,中医学在这个时期基础理论、药物、临床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后人基于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在不断的临床辨证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一直发展到了今天的中医学.西方医学和中医学的发展不同,是以古希腊、罗马医学为基础,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中医学中的新医学模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中医学中的新医学模式思想武汉市第九医院马肇禹(430081)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彭汉光关键词医学,新医学模式编者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这新医学模式的内容,实际上在中医学中早已有体现。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中医药地域文化。如绵延千年至今而不衰的新安医学、上古名医岐伯故里的庆阳医学、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孟河医学、具南国特色的岭南医学等等。伤寒学说作为中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学说以《伤寒杂病论》作为研究对象,《伤寒杂病论》系医圣张仲景所著,作为一部论述伤寒和杂病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祖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千百年来,它不但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临床实践,并对其理论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伤寒学说与湖湘医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伤寒杂病论》的版本研究与注释、临床运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伤寒学说,在近代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崔艺馨  刘庚祥 《中医杂志》2011,52(11):904-906
比象思维是中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一种以事物间象的相似性为类比的基础,万物普遍联系,其动态功能相同即可归为一象,从而推理出事物的全部特性和属性的思维方式。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观象、别象、比象的过程,履象之逻辑,依阴阳五行学说之理来推演脏腑之象、四诊之象、理法之象、方药之象的过程,这便是中医思维特色之所在。把握中医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建立唯象中医学模型,方可为发扬中医科学性之道。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上的传统与现代话题,在技术领域日益交织成理论难题和发展难题,成为阻碍中医学发展的自身心病。现代复杂性科学体系特点与中医学科体系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理念下,现代中医学需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即从自身理论主张出发内在地实现与现代一切相关学科的融合,摈除跟随和模仿其他现代医学的做法,重新实现现代意义上的知天知地知人的立体学科体系,从传统唯象模型走向现代唯象模型,进而实现复杂性科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现代复杂性中医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于上个世纪80年代即提出“发展中医要从中医唯象论着手研究”。作为以治病救人为对象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决不可没有抽象思维的逻辑方法;具有久远文明史的中医学以抽象概念演绎证候、藏象、经络、腧穴的唯象认知方式,已经过无数次效果可靠的医疗活动的千锤百炼。故我们首先应遵循中医自身规律,还它以本来面目。笔者不揣冒昧陈述管窥之见者以俟博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讨论了开展唯象中医学泛系研究的数学基础,介绍了今后可供借鉴的泛系方法,并给出了若干探索性例证。本文对开拓这一课题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的文化归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这是中医理论中的根本问题,直接关乎中医学发展传承,其答案应从中医学的理论构建与特点中找寻。本文对中医学的涵义、起源以及理论构建与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禀承古人取象思维方式,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广博、深遂的社会文化医学,其与中国文化一体同源,无法割裂。正是由于对人社会属性的深刻把握,使得中医学能够临证疗效如神,理论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一、绪言经络是指什么?它包涵哪些内容?它在中医学术中处于何种地位?这是学习和研究经络学说首先要接触到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略作讨论.经络学说,应用到祖国医学的各个方面:从基础到临床,从针灸治疗到内外方药;但基本上还是属于对生体的立论,是中医学人体论的基本内容.祖国医学对机体的构成及其功能是有全面的论述,我们如对这一古典学说能有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龈交穴治疗痔疮的临床报道较多且疗效显著,而其机制研究较少,且多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论述。本文从"象思维"的角度,结合经络腧穴理论、人类解剖学知识、现代研究等分析、阐述,以期为腧穴主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从而为腧穴主治范围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象思维"的概念"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是中医学的一朵奇葩。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象思维"存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