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外科于90年12月收治一例结肠癌患者,经询问病史发现其兄弟:三人都患结肠癌,故对其家族情况做了调查,特报告如下。病例简介:患者××,男,53岁,农民,内蒙古赤峰市人。以右下腹部不适六个月,摸到腹部包块三个月,持续性腹痛三天入院。查体:T37°P80次/分,R18次/分,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细胞通过Fas/FasL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u Q  Deng CS 《癌症》2002,21(3):272-275
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Fas配体阳性表达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率比FasL阴性区高,推测肿瘤细胞可通过增加表达FasL来杀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本研究拟在体外验证结肠癌细胞SW480是否可以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方法:结肠癌细胞系SW480(效应细胞)与对Fas介导凋亡敏感的Jurkat细胞(靶细胞)共培养,分为3种效靶比20∶1,10∶1,5∶1。生长曲线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显微镜观察分别检测Jurka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W480接种浓度为0(对照)、0.5×105/ml、1×105/ml、2×105/ml时,Jurkat细胞凋亡率为(1.8±0.21)%、(5.49±0.17)%、(11.18±0.14)%、(18.22±0.11)%。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SW480接种浓度为0(对照)、0.5×105/ml、1×105/ml、2×105/ml时,Jurkat细胞凋亡率为(1.58±0.12)%、(5.22±0.13)%、(9.74±0.21)%、(19.33±0.18)%。3种效靶比条件下,SW480细胞均能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随着SW480接种浓度的升高及共培养作用时间的延长,Jurkat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每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值均小于0.01。结论:结肠癌细胞SW480可以通过Fas系统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这为结肠癌的免疫逃逸、反击机制提供了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和5-Fu联合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TNF-α、5-Fu对结肠癌细胞SW-480的细胞毒作用;应用末端标记法(TUNEL法)研究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3×106U/L的rhTNF-α联合不同剂量的5-Fu作用于SW-480细胞48 h后对SW-480细胞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联合应用3×106U/L的TNF-α,125 mg/L的5-Fu作用于SW-480细胞48 h后,TUNEL法显示染色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bcl-2基因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联合应用TNF-α、5-Fu有协同诱导SW-480细胞凋亡及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iMcAb)能否在体外介导人T细胞对肝癌的免疫杀伤效应,本文通过杂交-杂交瘤方法将分泌抗原发性肝癌单抗杂交瘤(αGP95 )与抗人T细胞CD3单抗杂交(αCD3)融合后获得双功能单抗(CP95 × CD3),后者既能与T细胞CD3结合又能与肝癌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结合.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作为效应细胞(E),以国人原发性肝癌细胞株7721作为靶细胞(T).杀伤试验采用~51Cr释放试验.研究共分5组:G1:7721 GP95 × CD3,G2:7721十PBL,G3:7721 PBL GP95×CD3,C4:7721 PBL GP115×CD3(抗人结肠癌双功能单抗作对照),G5:7721 PBL αGP95 αCD-3.结果:G1 组因无效应细胞存在,即为自然释放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凋亡素(apoptin)基因、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dinase,HN)基因及人白介素18(hIL-18)基因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抑制效应。方法:重组质粒pIRApoptinHNIL18通过脂质体介导法体外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CT-116,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外源基因表达;采用AO/EB染色法检测pIRApoptinHNIL18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IRApoptinHNIL18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Ψ)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3,5-二羟基甲苯法测定唾液酸含量。结果:pIRApoptinHNIL18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后,外源基因能够有效表达;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线粒体△Ψ由(94.41±8.17)%下降到(30.70±8.01)%(P<0.05);唾液酸含量由(0.33±0.06)mmol/L下降到(0.09±0.03)mmol/L(P<0.01);ROS水平由(52.48±6.09)%升高到(68.98±7.26)%(P<0.05)。结论:pIRApoptinHNIL18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例1:男,56岁,医生,因右下腹肿块6月伴阵发性腹痛入院,右下腹触及约12cm×11cm×8cm实质性界线清楚的肿块。入院诊断为右半结肠癌。剖腹探查发现盲肠窝腹膜后约12cm×11cm×8cm肿块,与盲肠粘连,实行右半结肠及包块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例2:男,36岁,工人,因右下腹肿块2年,腹胀痛不适6月入院。右下腹可触及约20cm×20cm×18cm肿块,深及盆腔。入院诊断为盆腹膜及淋巴肉瘤。剖腹探查见肿瘤位于盆腹膜后,完整切除。病理诊断为精原细胞瘤。例3:男,30岁,农民,已婚。因反复腹部胀…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转移到腋下淋巴结多数来自于同侧上肢、胸壁、乳腺或肺部恶性肿瘤。本文报道结肠癌转移至右腋下淋巴结一例。患者,女,39岁。进食后腹部饱胀、呕吐两个月而诊断为肠梗阻于1983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横结肠距离脾曲约10cm处有约10×7×5cm肿块质硬、固定,周围淋巴结及肠系膜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高发家族已有不少报道,但三兄妹同时发病的报道较少。现就吴氏家族同胞三兄妹发病的情况报道如下(按发病时间顺序)。 吴氏一代六兄妹,广东龙川县人,大哥吴××最早患病,继之三妹刘××(与吴××是同胞兄妹,因自幼被同村刘家领养,故改姓刘),二哥吴××。 吴××,男,35岁。住院号49522。1986年10月9日初诊。因涕血10个月伴右眼复视,右面麻木,右舌  相似文献   

9.
病例 患者男 ,6 0岁。便秘伴间歇性便血一年余。纤维结肠镜检查 :距肛门 2 2cm处黏膜环状大结节样增生 ,表面糜烂出血、质地硬 ,肠腔狭窄。活检病理报告结肠癌而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送检标本 :15cm肠管一段 ,距一侧断端 5cm处见 4×3cm肿物 ,切面灰白 ,浸润肌层。另见 5× 1.5cm阑尾一条 ,表面光滑、充血。阑尾腔内见 1cm带蒂息肉样物。镜下 :肠腔内肿物由大量形成腺管状的癌细胞组成 ,部分癌细胞呈实性条索状或团块状结构 ,浸润性生长 ,浸润肠壁深肌层。阑尾腔内肿物由不同程度增生的黏液分泌上皮构成 ,上皮呈高柱状 ,排列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诱导酿酒酵母D_7菌株基因转变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试验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法等,观察了锌与镉的致突变性以及锌对镉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锌在1×10~(-6)~1×10~(-3)M浓度范围内不能诱导D_7菌株基因转变频率的增加,在1×10~(-6)~1×10~(-4)M浓度范围内也未观察到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增加。②镉在1×10~(-8)~1×10~(-5)M浓度范围内诱导D_7菌株基因转变频率明显增加,并呈剂量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6例结肠癌患者、55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VEGF,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含量,评价VEGF单项及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手术前血清VEGF水平(318.5±148.6)ng/L明显高于结肠良性病组(136.9±52.6)ng/L、健康对照组(125.7±49.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30,8.805,均P<0.01);血清VEGF水平在肿瘤直径≥3 cm组、累及浆膜组、TNM分期Ⅲ+Ⅳ 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394.3±119.2)、(436.5±132.1)、(446.0±148.7)、(386.7±114.3)ng/L,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 cm 组、未及浆膜组、Ⅰ+Ⅱ分期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87.6±89.3)、(211.5±69.4)、(252.9±74.5)、(245.2±70.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17、8.969、5.726、6.222,均P<0.01);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 、CEA 及CA199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61 %、45 %及53 %,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可提高至86 %,明显优于单项VEGF检测的敏感度(χ2 =11.237,P<0.01);66例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第3、7、10天的血清VEGF水平 [(272.3±88.1)、(236.8±77.4)、(173.1±59.9)ng/L] 呈逐步下降趋势,与手术前[(318.5±148.6)n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73、3.961、7.464,均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血清VEGF检测对结肠癌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拟寻找鉴定结肠癌自身抗体谱,研究这些自身抗体作为结肠癌诊断候选血清标志物的可能性,同时鉴定这些自身抗体的抗原为研究结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用结肠癌组织建立了库容量达5×105pfu的cDNA表达文库,用结肠癌患者血清进行了文库血清学分析(SEREX),筛选获得了阳性抗原克隆,进一步分析了其中4个克隆与30例结肠癌和30例正常人血清的反应情况。结果 获得的33个阳性克隆中,31个剪切成功,2个克隆与已知EST序列明显无同源性,另外29个克隆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Uracil DNA glycosylase等4个抗原克隆与结肠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反应阳性率分别为76%(23%)、80%(6%)、77%(0)、73%(66%)。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29个结肠癌抗原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结肠癌的治疗潜在分子靶点和结肠癌诊断新的候选血清学标志物。Uracil DNA glycosylase等3个克隆与结肠癌患者血清的反应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的血清,其相关自身抗体可作为结肠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膀胱癌细胞T24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应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不同浓度ATRA对T24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3×10-5M~3×10-7M ATRA可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用3×10-5M和3×10-6M ATRA作用细胞6天出现典型凋亡特征;3×10-5M、3×10-6M组及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16%、15.31%和1.49%;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凋亡特征性的DNA梯形带。结论 ATRA对人膀胱癌细胞T24有剂量生长抑制作用,且可成功地诱导人膀胱癌细胞T24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4.
为方便读者、作者、编者间的联系,本刊要求将作者的有关信息在论文首页的左下方进行脚注。格式要求如下。1个人作者署名:在论文首页左下方“作者单位:”字样后面列出邮政编码和作者单位(给到科室)。即我刊1999年的格式。如第1作者不能作为通信联系者,可在作者中指定1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在按原格式列出各位作者单位后,另起一行在“通信作者:”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邮政编码。2集体署名作者:凡集体署名的论文,于文末写出:“(××× ××× ×××整理)”的同时,一律在论文首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有关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早期检测肝组织多药性耐药基因对结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取裸鼠 4 0只 ,用人结肠癌SW4 80细胞系制作裸鼠原位结肠癌肝转移模型。模型建立的第 10天肝活检取左右肝叶各2mm3 组织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multidrugresistancegene,mdr- 1mRNA)的表达 ;模型建立的第 5周观察裸鼠肝脏是否形成肉眼转移灶。结果 经实时荧光定量RT -PCR检测肝活检组织mdr- 1基因 ,在存活的 36只裸鼠中 2 2例高表达 ,平均CT值 (Cyclethreshold ,即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为 2 5 90 1,平均拷贝数为 4 2 7× 10 7/ugRNA ,并高表达的 2 2只裸鼠均有肉眼肝转移灶形成 (10 0 % ) ;mdr - 1基因低表达 (平均CT值 33 36 8,平均拷贝数 2 11× 10 5)及无表达的 14只裸鼠中 ,仅 1例形成肉眼肝转移灶 (7 1% ) ,其余 13例均无肉眼肝转移灶形成 (P <0 0 1)。结论 结肠癌肝活检肿瘤细胞mdr- 1mRNA基因高表达与异时的肝转移灶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提示检测结肠癌肝组织多药性耐药基因的高表达可以预测异时的肝转移灶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EN)对胃癌、结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8例行胃、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EN组于术后24 h开始将肠内营养混悬液(商品名:能全力)经鼻肠管滴入至患者能进流食。TPN组于术后进行TPN,肠蠕动完全恢复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3、8天检测外周血IgA、IgG、IgM、C3、C4、CRP、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LYM)百分比、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结果 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3天(除CRP外)EN组上述指标回升幅度[(0.926±0.468)g/L、(6.011±3.179)g/L、(0.754±0.465)g/L、(1.178±0.581)×109/L、(18.685±14.331)%、(63.875±32.436)mg/L]高于PN组[(0.081±0.527)g/L、(0.440±3.363)g/L、(0.093±0.449)g/L、(0.293±0.176)×109/L、(4.443±5.724)%、(34.571±31.7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CRP明显降低,对照组未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接受EN较TPN支持能较好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Endostatin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ang GF  Wang YH  Zhang MA  Wang Q  Luo YB  Wang DS  Han CR 《癌症》2002,21(1):50-53
背景与目的:结肠癌的生长、转移是血管生成依赖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望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有效地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转移。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对选择手术时机和方式、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ndostatin对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人结肠腺癌细胞株SW1116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建立类似于临床的结肠癌转移裸鼠模型。种植后第1周开始皮下注射Endostatin,每天一次,剂量为0mg/kg(对照组)、5mg/kg、10mg/kg、20mg/kg(治疗组),共用6周。种植后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瘤重、抑瘤率、肿瘤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microvesseldensity,MVD)、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观察肿瘤细胞腹膜、肝、其他脏器转移及腹水情况。结果:Endostatin剂量为0mg/kg、5mg/kg、10mg/kg、20mg/kg时,原位肿瘤瘤重分别为(1.31±0.36)g、(0.42±0.17)g、(0.21±0.09)g、(0.13±0.05)g;抑瘤率分别为0%、67.9%、84.0%、90.1%;MVD分别为(12.8±4.1)、(5.9±2.5)、(2.2±1.4)、(0.74±O.3);AI分别为(3.87±2.61)%、(6.89±5.18)%、(13.24±4.76)%、(20.97±9.04)%;腹膜转移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18.
刘志蓉  刘红 《实用癌症杂志》2001,16(6):641-641,648
1 病例报告患者 ,45岁。因月经紊乱 1年、阴道流血淋漓不尽 1个月 ,于 1995年 1月 4日入院。查体 :贫血貌 ,腹部正中有一 2 0cm长的纵行手术瘢痕 ;子宫如孕 2个月大小 ,质软无压痛 ,双侧宫房组织增厚 ,双侧附件区扪及肿块。行分段诊断性刮宫 ,宫颈管及宫体刮出物送病理检查。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Ⅱ~Ⅲ期。患者于 1993年 8月 18日在我院行胃癌及横结肠癌切除术 ,病理诊断为 :①横结肠粘液腺癌 ;②胃中分化腺癌。此次入院后第5天行手术。术中发现 :左侧卵巢 5cm× 4cm× 3cm大小 ,右侧卵巢及双输侧卵管正常 ;盲肠壁有一 5cm× 4…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探讨放射特异性重组肽HVGGSSV靶向结合胰腺癌移植瘤的生物功能。[方法] 合成可以识别肿瘤组织放射损伤的重组肽HVGGSSV,利用游离荧光染料Cy7-NHS ester 标记,制备具有肿瘤特异性的荧光靶向载体复合物Cy7-HVGGSSV颗粒。建立人胰腺癌裸鼠双后肢移植瘤模型,右后肢接受单次放射4Gy,随机分组,放射后5h,实验组接受Cy7-HVGGSSV处理,对照组接受Cy7-NHS ester处理。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负瘤小鼠双后肢肿瘤区域的荧光分布情况。[结果] 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显示给药后1h、6h、12h、24h、48h,实验组右后肢肿瘤荧光强度分别比左后肢肿瘤分别提高6.440×107±1.803×107phontos/s/cm2(t=-8.958,P<0.001)、8.044×107±1.001×107phontos/s/cm2(t=-8.802,P<0.001)、3.879×108±6.26×107 phontos/s/cm2(t=-14.082,P<0.001)、5.732×108±4.762×107phontos/s/cm2(t=-24.375,P<0.001)、7.836×107±3.50×106 phontos/s/cm2(t=-4.831,P=0.001)。实验组较对照组右后肢肿瘤荧光强度在各时间点分别提高1.918×108±3.011×107(t=-11.554,P<0.001)phontos/s/cm2、1.301×108 ±7.884×107phontos/s/cm2(t=-3.954,P=0.004)、5.486×108±7.242×107phontos/s/cm2(t=-18.001,P<0.001)、6.149×108±5.398×107phontos/s/cm2(t=-24.454,P<0.001)、1.473×108±3.050×107(t=-9.681,P<0.001)phontos/s/cm2。实验组较对照组左后肢肿瘤荧光强度各时间点分别提高1.287×108±2.702×107(t=-8.767,P<0.001)phontos/s/cm2、5.690×107±7.511×107phontos/s/cm2(t=-1.627,P=0.142)、1.612×108±2.619×107phontos/s/cm2(t=-7.916,P<0.001)、4.260×107±2.398×107phontos/s/cm2(t=-3.966,P=0.004)、6.913×107±1.130×107(t=-12.35,P<0.001)phontos/s/cm2。[结论] 初步研究显示重组肽HVGGSSV可特异性结合放射损伤的胰腺癌移植瘤,为胰腺癌药物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Chen S  Fu J  Zhang Z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458-460
目的建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标记的结肠癌细胞系.方法构建含EGFP单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G1FP,用脂质体转染结合交互感染的方法获得高滴度的双嗜型EGFP病毒,并转导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EGFP基因的转移与表达分别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结果将G1FP载体转染的GP+E-86和GP+envAm12细胞共培养2周后,取单嗜型EGFP病毒感染双嗜型包装细胞获得病毒生产细胞Am12/G1FP,所有细胞均表达高水平的EGFP,其滴度为1.1×105感染性颗粒/ml.双嗜型EGFP转导的LoVo细胞可稳定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信号.PCR分析显示,LoVo/GFP细胞内整合有EGFP原病毒.结论LoVo/GFP细胞可长期表达荧光,可为体内研究结肠癌微转移提供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