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甲苯具有胚胎毒性,可损伤作业女工的生殖机能。但对其机理的探讨,特别是对苯及混苯作业女工生殖机能的改变与微量元素间变化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职业生殖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生殖机能及血清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为苯系物的女性生殖毒性与微量元素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人群资料;为其机制的阐明提供线索。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1 接触组 选择某皮鞋厂接触混苯作业女工223人,年龄20~40岁,工龄1~26年,平均工龄5年。1.1.2 对照组 选择不接触混苯及其它有害物质的  相似文献   

2.
苯、甲苯、二甲苯及其联合作用对暴露工人的遗传毒性陈锦邓丽霞郑覆康苯、甲苯、二甲苯是目前工业上应用较广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对其遗传毒性的研究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苯的作用[1~5],对甲苯、二甲苯的研究尚少。本文拟通过对混...  相似文献   

3.
苯的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苯是一种工业上应用广泛、接触人数众多的有机溶剂。近年文献报道,吸烟也是人们接触苯的一个来源。以往对苯毒性的研究大多是用纯苯进行的,而目前工业生产中使用纯苯的作业很少,多数是混苯(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物)或苯与其它化合物(如二硫化碳、正己烷等)的混合物。已有研究显示,吸烟、饮酒、服药等因素对苯的毒性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只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中苯的混杂物的联合作用,才能对苯的毒性作出合理准确评价。1 甲苯对苯毒性作用的影响 近年研究较多的是苯与甲苯的联合作用。苯的代谢主要经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中的细胞色素P_(450)进行,主要有3种代谢产物,即酚、邻苯二酚  相似文献   

4.
混苯作业对女工的生殖危害及尿液监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混苯作业是我国小工业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职业接触人群规模小,流动性大,很难达到检出子代出生缺陷等指标的样本量的要求,因而探求混苯作业对女工的生殖功能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以受孕能力(月经周期和受孕周期)、胚胎存活能力(自然流产率)以及子代出生时发育状况为指标综合评价混苯对女工的生殖危害,寻求混苯作业女工生殖危害的早期监护指标,并探索性地采用发育毒性体外筛选试验———S180细胞贴附抑制试验评价女工浓缩尿液的体外发育毒性,验证混苯生殖危害的细胞机制,为评价混苯的生殖发育危害提供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研究报道苯的毒性与自由基有关,khan在大鼠的活动物实验中发现给予苯后骨髓及肝脏自由基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水平的测定能反映机体氧化与抗氧化情况。工业生产中尤以接触混苯为主,有关苯与甲苯的联合作用也有各种报道;本次拟对接触不同浓度苯、甲苯、二  相似文献   

6.
张耘 《职业与健康》2006,22(20):1659-1662
混苯即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物,是工业生产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其对人体造血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毒性早有认识,对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有关苯的致癌、致突变、致畸已被列入50多种化学致癌物之间。苯在高浓度的情况下对人造血系统有损害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也有明显抑制,有关甲苯、二甲苯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研究,发现均有细胞遗传学效应,即诱发人和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对低浓度混合苯的遗传学效应也有报道。因此,探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行性好的生物标志物的监测,对于接触低浓度混苯的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内剂量的确定、高危人群的筛选、白血病的防治以及慢性苯、甲苯中毒的危害评估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居室空气中挥发性化学物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室内装潢已成为一种时尚,由装潢材料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毒物质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已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装潢后室内空气中挥发性化学物如甲醛,混苯及氨等的毒性研究已较多,但关于其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研究较少。我们在对居室装潢后室内空气污染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后甲醛、混苯与NH3的检测结果配置混合物,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观察其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浓度混苯对作业工人生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甲苯、二甲苯是常见的工业毒物,三者往往同时存在于生产环境中,接触混苯的人数较多。曾有报道接触混苯的女工自然流产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为保护作业工人及后代的健康,我们对低浓度混苯作业工人进行生殖机能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9.
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已为大家所公认,而使用苯、甲苯、二甲苯混合液(以下简称混苯)的作业也有报导可对造血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1],严重者引起再障[2]。本文通过对因接触纯苯和混苯引起的再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的异同点及混苯致再障的原因,为防治工作提供经验。 一般情况 16例再障患者均为女性,选自1987-1995年某医院收治并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职业性再障患者。纯苯组9例,平均年龄31岁,系鞋、帽粘胶工,发病时接苯工龄4个月一2年10个月,平均13个月;混苯组7例,平均年龄35岁,系工艺品厂、加工…  相似文献   

10.
苯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溶剂,但人们对其代谢和代谢与其毒性关系仍不完全了解。过去研究表明,苯必须经肝脏代谢后产生毒作用。苯主要的代谢产物是酚、氢醌和邻苯二酚。尽管骨髓是苯毒性的靶部位,但引起骨髓毒性的苯代谢产物至今仍不清楚。近来报道,用苯处理大鼠后,骨髓脂类过氧化反应增强,并  相似文献   

11.
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六价铬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可以干扰很多重要酶的活性,损伤肝和肾脏。铬的化学形态决定它的化学性能、生理功能与生物学作用。检测食品及饮水中铬的化学形态,以确定铬的营养作用与毒性作用,传统方法应用二苯碳酰二肼比...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机械行业和机动车辆制造修理业的迅速发展,喷漆作业已成为职业性接触混苯(主要成份为苯、甲苯和二甲苯)的主要职业。由于苯具有致癌性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甲苯、二甲苯的神经系统毒性,肝、肾及女性生殖功能损害均有报道。因此,时喷漆作业污染治理现状进行调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回内容与方法1.l调查内容工业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工艺流程、生产环境中混苯的浓度、卫生防护措施等。1.2作业环境中混本浓度的测定使用活性炭管采集作业场所空气中混苯,气相色谱法分析混苯浓度【门。1.3资料处理检验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i士引…  相似文献   

13.
低浓度混苯对作业工人血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浓度混苯对作业工人血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叶榕张琪瑛张国军胡国灿曹京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脂质过氧化理论对苯中毒机理进行研究,发现苯接触工人及实验动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浓度增高,引起脂质过氧化,并认为这可能是苯细胞毒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混苯作业的职业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苯的毒性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证明 ,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的危害 ,慢性中毒时 ,苯主要作用于骨髓 ,故慢性中毒与血液病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了解我局混苯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现状 ,从而为制订防治措施 ,以及正确评价混苯作业场所的污染程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混苯作业的职业危害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以成铁局 17个厂段混苯作业工人 2 0 4名为接触组 ,某厂 12 9名不接触任何毒物且劳动强度相近的工人为对照组。1 2 职业健康调查 对混苯作业工人的生产环境进行监测 ;对 1993年 12 …  相似文献   

15.
职业苯接触人群尿样的致突变实验胡本君,李健,张学锋,岳从福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工业环境中短期和长期接触苯对健康最重要的作用是:血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致癌性。苯在体内被代谢成酚、氢醌、邻苯二酚、1-苯基硫醚氦酸和反,反粘糠酸。有证据表明...  相似文献   

16.
在油漆工业中,造漆作业工人接触生产性毒物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气体。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苯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苯中毒。苯对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早已被人们所共识[1],苯对生殖发育、遗传毒性及致癌作用的研究正被受到广泛关注[2-6]。为了解长沙某  相似文献   

17.
苯对人体的毒作用,特别是对职业人群的血系毒性及致白血病已有大量报道。由于其毒作用的非特异性,致癌作用潜伏期长。国内外学者提出以苯机体负荷作为苯作业的监测指标。本文拟在测定职业接触苯工人呼出气中苯浓度,尿酚排出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出率的基础上,探讨苯接触量与呼出苯、尿酚浓度及微核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为制订我国职业性接触苯生物监测阈限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苯的生化毒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苯的主要毒作用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在工业中,人体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血液疾病,其中最明显的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本文论述苯在造血毒性研究方面的进展、代谢,以及苯引起血液疾病的发病机理。一、苯的毒性苯中毒的基本特征为全血细胞降低。有些人持续接触苯后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即有造血功能的骨髓组织被脂肪取代而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而另一些人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但骨髓增生,此为一种白血病前期状况。大量  相似文献   

19.
<正> 苯、甲苯、二甲苯合称“三苯”,是工业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有机溶剂。目前在我国,三苯的职业危害仍较严重。有关三苯中毒的机制,以苯中毒研究较多,传统的观点认为:苯的毒性与其代谢产物—酚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损害有关。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认为:苯在机体内代谢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_2~-)在其中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尚无人体资料。其毒性表现除造血系统损害外,尚可引起肝脏损害。甲苯、二甲苯在体内代谢过程与苯有相似之处,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混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78名混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78名食品加工厂工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染色体畸变、总畸变率及细胞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畸变类型以染色体裂隙和断裂为主,而两者的非整体检出率、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无论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饮酒可能增加混苯的吸收,进而增加对混苯接触者的遗传毒性.[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