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化斑汤出自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方由石膏、知母、元参、犀角、粳米、生甘草组成。主治温病热毒在血分发斑。加减化斑汤师其方意,由生石膏100g 生石决70g 水牛角(切片)50g (以上3味先煎半小时)元参15g 生地黄20g 知母10g 怀山药15g 丹皮10g 川连5g 葛根10g 青黛(布包)10g 生甘草6g 紫草15g组成。石膏、知母清实热,水牛角、生地、丹皮、元参、紫草、川连清营凉血,青黛清热解毒,生石决清肝经之火.怀山药滋阴生津,葛根引药上行,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此方用于色素膜炎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8.犀角地黄汤类方鉴别运用犀角地黄汤见于唐代名医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十二卷吐血门》。主治“伤寒、温病,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证,及鼻衄吐血不止,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者”。该方虽仅由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四味药组成,但立法精良,反映了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大法,开辟了治疗热入血分,且有瘀血之证的法门,故后世温病学家将之立为血分热证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清营凉血方剂常以犀角(可水牛角代替)、玄参、生地、丹皮等药为主组成,临床广泛用于邪热传营、热入血分诸证。如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兼夹及其轻重、体质强弱,灵活选药组成,常能取得清营透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之更佳疗效。一、与活血散瘀药物配伍如丹参、赤芍、丹皮之类。邪热传营,或血分热证,皆属热证范畴,治宜苦寒泻热、清营凉血。然苦寒之品,易冰覆气血、凝滞血脉,而致血瘀。另外,热邪又易伤津耗液。脉中阴液不足,血行涩滞,更易致瘀。所以,治疗此类证候应佐以活血散瘀之品,以热邪去而不留瘀,使营血之热得清,而血脉又能  相似文献   

4.
犀角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为温热病热伤营阴时必用之药,是清营汤之主药。但犀角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药源困难,更由于犀牛属于稀有保护动物,禁止捕杀,犀角成了禁运品,故药源就更加困难。水牛角虽可代用,但不少患者反  相似文献   

5.
李××、男、16岁。患者因感冒服“西药”后突发剧烈腹痛、腹泻和发现躯干部、双下肢瘀斑成片。经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皆正常。诊为“过敏性紫癜”。诊见:面赤,身热;腹痛频作,腹泻日八、九次,且伴里急后重;下肢紫癜密布、约豌豆大小、中心紫红色、边缘淡红微肿,舌红绛,脉弦数。此乃阳明胃热炽盛所致。邪热灼伤络脉,迫血妄行,溢于肌肤则为斑,迫血下泄则为痢。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以化斑汤合犀角地黄丸化裁。处方: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8克、  相似文献   

6.
4、热入营血主证:高热久不退,神昏谵语,皮肤斑疹隐隐,舌质红降,脉细数。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药:清营汤加味。方中犀角清营凉血,生地滋阴清热,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麦冬、竹叶、玄参清热生津养阴,黄连、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食疗方:生地黄粥原料:生地黄汁50mL,生姜2片,粳米60g。制法与用法:生地黄适量,洗净切段,绞汁备用。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沸数分钟后加入地黄汁与生姜片,煮成稀粥食用。方中生地味甘略苦,性质寒凉,富含汁液,味苦性寒故能清热凉血,甘寒养阴,又能养阴生津。所以其主要功效是清热养阴、生津止渴、凉血止血,临…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用于治疗温病,温病学家早就为我们奠定了基础。如叶天士提出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这就是温病中运用活血化瘀最基本的法则。尤其是“散”字意指凉血莫忘行瘀,有着极其深刻的临床意义,使滞流之血不致成阏,已瘀之血得以消散。温邪进入血分,“直须凉血散血”,就是要果断地运用凉血散血的药物,如生地、丹皮、赤芍、丹参、紫草、茅根之类。因温为阳邪,易动血妄行,“热不除则  相似文献   

8.
分期治疗热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痹属痹证之一。与风寒湿痹相比较,热痹发病较急,全身症状明显,且邪气极易内舍,病情多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通过临床探索,早期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法,后期则用清营养阴、补肝肾活络法治疗热痹.每获佳效。热痹早期病机以邪郁化热或湿热熏灼为主,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方用加味清瘟败毒饮:生地、丹皮、生甘草、犀角、连翘、白芍、石膏、竹叶、玄参、知母、桑枝、海桐皮、乳香、没药等。通过上述治疗后,患者体内之热已清,湿邪、毒邪已祛.此时治宜顾护营阴,方用自拟清营养阴汤:生地、麦冬、生石斛、牛膝、玄参、丹参、…  相似文献   

9.
若新生儿热入营血 ,迫血妄行 ,即可发生出血症。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有透泄气分邪热之功。文章报道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新生儿出血症 5例 ,结果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0.
犀角地黄汤加味临床运用点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敏 《光明中医》2010,25(5):848-849
<正>犀角地黄汤是一清热凉血方,源于唐代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由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四味药组成,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汪昂曰:"血属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邪燔、血热、血瘀、阴伤、气耗是血分证的基本病理,祛热邪、凉血热、化瘀血、补气阴乃治血分证之主法,黄连、犀角、丹参、人参、生地为治血分证之主药。同时提出:犀角地黄汤作为血分证代表方其力欠足;苦寒之品既是“气药”亦为“血药”;血分证始终存在着气虚之变。  相似文献   

12.
热毒入血伤阴案吴××,男,3岁。1984年8月15日初诊。麻疹愈后,时热时止。两月前因母探亲,抱儿在烈日下长途跋涉,当夜即发热,虽迭径中西医诊治,至今未愈。据述体温多在38℃~39℃之间,近一周来夜热尤甚,体温高达40℃。现症:消瘦、神疲,体温39.5℃,身热无汗,烦燥不安,口干喜饮,尿频量多,舌质紫黯、无苔,指纹亦紫黯,直透命关,脉细数。证属暑热,系麻后热毒未尽,复伤暑热,热久入血,耗伤阴液。宜用清热凉血养阴为治,方用犀角地黄汤。犀角1.5克磨冲生地15克白芍6克丹皮6克上方服后夜能安睡,翌日体温降至37.5℃,舌  相似文献   

13.
凉血化瘀饮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轶秋  纪凤鸣 《陕西中医》1993,14(12):540-540
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法(水牛角、生地、丹皮、大小蓟等)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39例,总有效率97.5%。认为本病病机是外感风热、热毒内伏,化火动血、络伤血溢,瘀阻脉道。  相似文献   

14.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新生儿出血症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若新生儿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即可发生出血症。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有透泄气分邪热之功。文章报道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新生儿出血症5例,结果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5.
银屑病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光明中医》2002,17(1):46-49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其病因病机至今尚不清楚 ,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白”病。近年来 ,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大的进展 ,疗效较为客观 ,兹综述如下 :1 内治法1 1 辨证分型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张氏[1 ] 认为本病为内有蕴热 ,郁于血分所致 ,故从血论治。血热型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 ,用生玳瑁、生地、栀子、紫草、茅根、丹皮、赤芍、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板蓝根 ;血燥型 :治宜滋阴养血润燥 ,用当归、赤白芍、生地、川芎、鸡血藤、丹参、首乌藤、蜂房、白花蛇舌草、黄芩 ;血瘀型 :治宜活血祛瘀 ,用当…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72年10月至1979年2月,连续收治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患者共991例。前三年收治535例,均经西药处理,结果死亡22例,病死率为4.11%。后四年收治4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仅死亡9例,病死率为1.97%。治愈率提高的原因,就是运用了自订方剂:“出血热导泻汤”。出血热导泻汤是由清瘟败毒饮、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等方加减组合而成。其药物有: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赤芍、丹皮、丹参、栀子、桃仁、大黄、元明粉、车前子、木通、枳实、麦冬、玄参。方中鲜生地、鲜茅根、广角粉、栀子为主药,用以凉血清热解毒。赤芍、丹皮、丹参、  相似文献   

17.
血尿治验     
赖××,男,54岁。1984年7月28日就诊。患咳喘已多年不愈,时有痰中带血。两天前小便时发生无痛性肉眼性血尿,且伴有血块。舌上有瘀点,脉细涩。辨证:肺肾阴虚,气滞血瘀。治则: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处以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9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三七粉6克(冲服),当归15克,阿胶12克(烊化),鲜茅根60克,旱莲草30克。服二  相似文献   

18.
犀角地黄汤儿科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伟 《江苏中医药》2009,41(9):47-49
犀角地黄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组成,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鉴于犀角属国家禁用之品,故现多以水牛角替代。笔者在儿科临床中每每运用此方,取效满意,现介绍医案5则如下。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2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科于1980~1987年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29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9例患儿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4~13岁。入院时病程1天~4个月。合并紫癜性肾炎15例。临床表现有皮肤瘀斑、瘀点,关节肿痛,腹痛,呕吐,呕血,便血,舌质紫暗或舌体瘀点。治疗方法属热盛血瘀型21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选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银花、连翘、黄芩各10g 等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凉血祛风、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荨麻疹中医辨证属血热兼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牛角茅根汤(水牛角、白茅根、紫草、薏苡仁、车前草、苏叶、土茯苓、栀子、蝉蜕、牡丹皮、云苓、丹参、忍冬藤、连翘、生地)治疗本病6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本方具有凉血祛风,活血化瘀的功效;有较好治疗荨麻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