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HCV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不同靶点固定剂量组合(FDC)相继上市,针对抗HCV治疗指南更新也非常迅速。在全球抗HCV的治疗指南中,欧洲肝病学会(EASL)指南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或组织发布的抗 HCV 指南[如2016年的日本[1]、澳大利亚[2]、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3]、WHO[4]及2015年美国肝病学会(ASSLD)[5]]相比,提供的抗HCV治疗方案最为全面复杂,涵盖了所有的最新上市药物或方案。本文对EASL于2016年9月23—24日在巴黎名为HCV 感染新的展望-治愈的流程图(New Perspectives in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The Roadmap for Cure)发布的最新抗HCV治疗指南[6]中特殊人群抗 HCV 治疗部分做进一步总结,并与2015年EASL抗HCV指南[7]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2011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发布了新版的《非ST段持续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治疗指南》[1]。与2007版指南相比较,2011版指南在部分章节内容有所变动,主要还是依据了2011年5月之前的部分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一些新的诊断试剂和药物不断研发,促使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的出现[2]。  相似文献   

3.
2014年4月9日至4月13日,第49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4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2014)暨2014年国际肝病会议(International Liver Congress^TM,ILC)在英国伦敦召开。在大会上,WHO有史以来第1次发布“丙型肝炎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该指南重点强调预防,旨在通过公共卫生途径来影响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丙肝防治政策。同时发布的EASL新版的“丙型肝炎诊疗指南”,侧重于具体的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疗,该指南已于2014年1月在网上在线发布。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高发,CKD患者在抗HCV治疗方面具有特殊性。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K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预后获得极大改善。近年来HCV治疗领域进展迅速,多种DAA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为此,我国肾脏病、感染病、肝病和感控专家在2019年发表的《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以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本指南,以期为CKD合并HCV感染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常隐匿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要重视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2004年,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曾有“丙肝病毒携带者”之说,但是,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经取消,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生》2011,(3):53-53
2010年底,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发布了最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新版《指南》增加替比夫定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高发区。为了规范和指导我国医务人员对慢性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控制该区丙型肝炎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2009年该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的109例丙型肝炎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感染危险因素接触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为输血/血制品、手术治疗、修面/刮胡须和修脚史,多因素分析结果为创伤性美容和修面/刮胡须史. [结论]接受创伤性治疗及接触共用器具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通过加强血制品管理、提高人群对共用器具危险性认识等综合性措施开展丙型肝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叶军  李珍 《健康博览》2011,(12):15-16
有些乙肝患者会主动了解和学习一些防治知识,对于2010年12月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有人问到,这一新指南相比2005年的老版指南有何不同,对防治有什么新的意义。事实上,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肝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0年底对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本文对新指南中慢性乙肝  相似文献   

11.
受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对该学会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称《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中国卫生部1月15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旨在帮助国民合理选择食物,引导人们走出种种健康饮食的误区,以改善国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19年底,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了最新的《糖尿病诊疗指南》,并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联合发布了《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共识》2019更新版.在这两个指南/共识中,继续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建议如无禁忌症或无法耐受,都应首选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HC)伴发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07~2008年某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CHC患者146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两组:MS组(21例)和非MS组(125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血压、血脂、FBG、FINS、HOMA-IR、肝功能、脂肪肝发生率、病毒载量及基因分型等因素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结果]MS组患者的TC、TG、LDL-c、HDU-c、FBG、FINS,HOMA-IR和病毒载量的水平及脂肪肝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MS组(P<0.05或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DL-c、FINS、HOMA-IR、病毒载量及脂肪肝是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LDL-c、FINS、HOMA-IR、病毒载量及肝脏脂肪变性对CHC患者的MS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肝病是一类和患者体质密切相关的疾病,常见的慢性肝病有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我国最常见的是嗜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是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少见的病毒感染导致的肝损害,比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还有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拿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来说,西医非常重视病毒本身,主张抗病毒治疗,而对患者体质不太重视,容易失去对个体治疗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重叠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对45例CHC患者血清HGV—RNA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台酶链反应进行检测,对HGV—RNA阳性和阴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用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HGV—RNA阳性率为17.8%(8/45)。HGV—RNA阳性和阴性患者在临床个人资料、HGV—RNA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效果等因素上差异不明显(P〉0.05)。3例HGV—RNA阳性CHC患者在干扰素进行治疗后,HGV—RNA都转为阴性,长期随访后发现2例患者治疗停止后1年内HGV—RNA恢复至治疗前一般情况。结论慢性丙型肝炎重叠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临床上、病毒复制和干扰素进行治疗上效果差异不明显。虽干扰素对HGV作用明显,但停止治疗后会出现复发。  相似文献   

16.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并有明显的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倾向。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CHC抗病毒治疗的三种主要方法:(1)单用干扰素治疗;(2)联合治疗(联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3)长效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是由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慢性进展性肝病.HCV感染发病隐匿,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且感染后60%-80%的患者可慢性化,其中约20%的患者在感染20-30年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目前,聚乙二醇IFN(PegIFNa-2a)联合利巴韦林(RBV)仍是亚太地区HCV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案[1].而抗病毒治疗应答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与生化和心理指标等相关因素,旨在探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的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指.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的性传播丙型肝炎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过去认为丙型肝的性传染并不多见,但最近日本学者的研究得出了与此相反的结果。作者对154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慢性肝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的配偶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其中有27%的人血清学检查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发生肝源性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0例明确诊断肝硬化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肝硬化的病因、病程、Child-pugh分级、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清铁水平,探讨肝硬化发生肝源性糖尿病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数据分析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发生肝源性糖尿病与年龄、病程、child-pugh分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源性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肝病病程、child-pugh分级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并有明显的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倾向,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CHC抗病毒治疗的三种主要方法:(1)单用干扰素治疗;(2)联合治疗(联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3)长效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