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关于针刺镇痛的原理,许多资料说明脑干中缝核系统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中缝核色胺能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是针刺镇痛的重要物质基础。中缝核神经元的轴突分布很广,其上行纤维经内侧前脑束(MFB)上达间脑和端脑各部,下行纤维广泛分布于脊髓的灰质,在脑干部分还与兰斑核,巨细胞核等其他网状结构神经核团有广泛联系.以往的工作证  相似文献   

2.
脑内存在着5-羟色胺能神经元,其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干缝际核,从背侧缝际核、正中缝际核的神经元发出轴索,在内侧前脑束内上行,投射到端脑和间脑的许多区域;从脑干尾端缝际核的神经元发出轴索,沿脊髓前束和侧束下行,其末梢终止于脊髓腹角、中间外侧角和背角。5-羟色胺(5-HT)是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的神经介质,它参与许多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很多实验证明吗啡的镇痛作用是与5-羟色胺有关的。Akil 指出刺激中脑  相似文献   

3.
崔仁麟  赵飞跃 《针刺研究》1992,17(3):183-185
<正> 以前的实验证明,电针镇痛同时提高脑干5-羟色胺(5-HT)水平可能是通过5-HT能下行抑制起作用。大鼠给予对氯苯丙氨酸(PCPA),耗竭脑内5-HT可消除电针镇  相似文献   

4.
一组大鼠脑池注入5,7-双羟色胺(5,7-DHT)100微克/20微升,9天后进行电针和痛阈测定(5,7-DHT+电针)。另一组同样处理不给电针(5-7DHT对照)。第三组脑池注入溶剂与第一组同时电针(溶剂对照)。三个组如上处理后均取脑干、腰髓进行P物质.(SP)含量的RIA测定。结果溶剂对照组电针镇痛和痛升高(131.2%)均与正常大鼠无异。5,7-DHT+电针组其电针镇痛作用被反转。此组脑干与腰髓SP含量均低于其它二组。此实验表明;电针可激活5-HT下行性抑制,减少SP在脑干以下部位的传递性释放。5,7-DHT降低或削除此下向行抑制,加速脑干和脊髓SP的传递性释放,同时反转电针镇痛作用。此实验也表明脑干以下P物质伤害性传递受5-HT下行性抑制的调控。电针镇痛作用至少部份的通过此机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5-羟色胺在低频和高频电针镇痛中都起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们在1975年首先报道,给家兔脑室注射5-羟色胺(5-HT)合成阻断剂对氯苯丙氨酸(PCPA)使间脑和低位脑干5-HT含量分别降低79.2%和48.5%,电针镇痛效果减弱63%。1976年又报道给大鼠腹腔注射pCPA300mg/kg使脑干、间脑、端脑5-HT含量分别降低73.2%、77.2%和85.1%,电针镇痛效果降低79%,上述效应并可为腔室注射5-羟色胺酸所翻转,从而认为中枢5-羟色胺在电针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结论得到其后很多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证明乙酰胆碱(Ach)能系统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脑内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Ach毒蕈碱型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对电针镇痛效应及其脑内5-HT和它的主要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变化的影响。每次实验选取四只体重相似性别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2)电针组,注射生  相似文献   

7.
优降宁是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使脑内5-羟色胺(5-HT)破坏减少,含量急剧增高,这在兔、鼠、猫等动物无一例外。但对脑内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则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大鼠和小鼠注射优阵宁后脑内儿茶酚胺含量迅速增高,兔在4~5小时后才开始升高,猫、犬则基本不升高。本工作利用兔、鼠对优降宁反应不同这一种族差异性,研究脑内儿茶酚胺在针刺镇痛中所起的作用。给大鼠腹腔注射优降宁75毫克/公斤,24小时后大鼠脑内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含量显著增长,同时电针镇痛效果明显减弱。3~5  相似文献   

8.
大鼠中枢P物质含量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黎海蒂  李希成 《针刺研究》1989,14(3):370-374
<正> 已知 P 物质(SP)在痛觉调制中,具有双重作用:鞘内注射 SP 拮抗剂可对抗 SP 引起的痛阈下降,将 SP 注入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可出现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脑啡肽而实现的。以往的研究多应用脑室(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腔、肌肉以及鞘内注射或微电泳导入 SP 或 SP 抗体等方法,观察痛阈及神经元电位的变化。但在电针时,动物不同脑区和脊髓 SP 含量的变化有何不同,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中枢 P 物质与针刺镇痛的关系,本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是电针时大鼠海马、下丘脑、纹状体和脊髓内SP 免疫活动物质(Ir-SP)含量的变化;二是电针强度和频率对 Ir-SP 含量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阿片受体和5-羟色胺(5-HT)受体在电针引起不同脑区 Ir-SP 含量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原的胞体集中在脑干中缝核群,它的纤维投射到许多脑区和脊髓。萤光组织化学的工作证实它们有明确的通径,神经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证明有5-HT突触和受体,可认为已自成一个系统。脑内5-HT能神经系统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与镇痛作用有密切关系,当脑内5-HT正常含量减少时,能减弱吗啡的镇痛效应。针刺镇痛与5-HT能神经系统的作用关系已有许多报导,但是,不少重要问题仍然不清楚。从神经论的观点,针刺过程必然要兴奋某些神经原,同时又要抑制某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往工作已表明针刺镇痛作用与脑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已有许多材料报道脑5-羟色胺(5-HT)主要由脑干中缝核群,尤其是中缝背核所产生的。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枢色胺能神经结构——中缝核及其递质5-HT在针刺痛镇中的作用,我们损毁中缝背核,观察针刺镇痛中的变化。实验用大白鼠进行。测痛及电针方法同先前报告。损毁所用电流强度为5毫安,持续20~25秒。手术后7~9天测痛并与损毁前作比较。实验完毕后剥取动物脑干组织,用生物法进行脑(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针刺镇痛中α和β受体的作用及对脑内5羟色胺(5-HT)代谢的调节,本文分别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和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对电针镇痛效应和5-H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用健康大鼠,体重250克左右。每次实验选取6只体重相似的动物,随机分为6个组:(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电针组:注射生理盐水20分钟后电针;(3)酚妥拉明组:注射酚妥拉  相似文献   

12.
荷包牡丹碱为γ-氨基丁酸(GABA)的竞争性拮抗剂,可以选择性对抗GABA与受体的结合,是目前研究中枢神经生理的重要工具。为了进一步证明中枢GABA能系统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大鼠腹腔注射荷包牡丹碱对电针镇痛效应及其脑内5-HT和他的主要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变化的影响。每次实验选取四只体重相似性别一致的大鼠,随机分为四组;(1)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2)电针组,注射生理盐水后20分钟电针;(3)荷包牡丹碱组,只注射荷包牡丹碱;(4)荷包牡丹碱+电针组,注射荷包牡丹碱后20分钟电针。除电针和药物注射外,其它处理相同。每组动物共12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参与针刺镇痛可能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痛阈为指标观察AA大鼠鞘内注射抗CRH血清对电针镇痛的影响,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AA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含量,观察电针夹脊穴时鞘内注射抗CRH血清对下丘脑5-HT含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夹脊穴时AA大鼠鞘内注射抗CRH血清可明显降低痛阈和下丘脑5-HT含量(P<0.05)。结论:内源性CRH参与电针镇痛的机制可能和中枢5-HT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电针镇痛过程中中枢5-羟色胺(5-HT)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本工作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脑和脊髓中5-HT含量的影响;并应用优降宁和丙磺舒两种药物,从5-HT的生物合成、释放利用和代谢产物移除等三个方面观察中枢5-HT的更新率。(一)从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进针,给以疏密式电刺激,持续60分钟,电压由O.5伏开始渐增至3伏,大鼠痛阈明显升高。电针毕立即处死,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全脑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电针组与对照组相比较,5-HT含量增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中枢单胺类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我们曾用脑室注射利血平的方法耗竭家兔脑内单胺类介质(包括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发现指针镇痛作用明显加强。以后发现用对氯苯丙氨酸选择性降低脑内5-羟色胺,可使针刺镇痛作用明显减弱。因而推测利血平对针刺镇痛的加强作用,是否与它耗竭儿茶酚胺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 以往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到针刺效果的优劣与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以及血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交感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途径,我们利用腹腔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外周交感神经纤维末梢。减弱其功能活动,观察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并同时检查了血中5-HT和5羟吲哚醋酸(5-HIAA)的含量以及胃壁APUD细胞5-HT荧光强度的变化。从中分析外周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与外周5-HT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从往的实验表明,大鼠摘除垂体后,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摘除垂体后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针刺镇痛效应得到恢复。并认为ACTH恢复针刺镇痛效应的作用与皮质酮无关,从而提示,ACTH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中枢作用。因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及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元的神经传递密切相关,所以,进一步阐明垂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本文采用摘除大鼠垂体的方法,观察对脑内5-  相似文献   

18.
桂姜草枣黄辛附汤提取剂(TJ-8023)临床用于治疗风湿、腰痛、神经痛。口服TJ-8023能显著抑制反复冷应激(RCS)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本实验测定鞘内注射5-羟色胺(5-HT)能受体拮抗药和5-HT对TJ-8023镇痛作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TJ-8023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正> 中缝大核(NRM)是下行5-羟色胺(5-HT)能痛抑制系统的起点,富有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末梢。实验证明:NRM内微电泳NA可抑制NRM神经元放电,NRM内微量注射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可以加强镇痛,提示NRM内的NA能神经末梢可通过抑制NRM-脊髓神经元起对抗镇痛的作用。但关于这类NA能末梢的来源虽有报道,尚未最后定论。鉴  相似文献   

20.
6-羟多巴胺(6-OHDA)是一种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的化学切断剂,将其注入去甲肾上腺素(NE)能上行纤维束内,可以选择性损毁NE上行纤维,而不影响多巴胺(DA)能上行纤维。200克左右的雌性大鼠,按Konig和K-lippel图谱取A1.0,L1.1,H-2,-1的座标左右各二点,每点注入6-OHDA4微克/2微升。对照动物作假手术。术后2天、9天进行电针实验,10天时处死测前脑NE和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