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22):57-58
目的 探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61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持续声门下吸引)和观察组31例(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法既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亦可延迟VAP的发生时间,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气管切开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对气囊压的影响并探讨气囊压监测频率.方法 选择EICU气管切开后第1天并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测试0负压(A组)、低负压(-2.66 kPa,B组)和高负压(-13.30 kPa,C组)对气囊压的影响,每日9:00开始,共3 d.采用德国产PORTEX气囊压力监测表,首次校正气囊压力为2.94 kPa,分别于校正后1 h、2 h、3 h和4 h测量气囊压力;若气囊压低于1.96 kPa即在气囊压力表监测下补气至2.94 kPa并停止实验.结果 三组气囊压在校正后1 h、2 h、3 h、4 h逐渐降低,A组、B组在校正后3 h气囊压基本能维持在1.96 kPa以上,C组气囊压已低于1.96 kPa.三组不同时间气囊压力比较,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均P<0.01,交互效应P>0.05.结论 声门下吸引负压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负压越大,气囊压下降越快;对气管切开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患者,应每3小时监测调整气囊压1次.  相似文献   

3.
李茵  田丽 《护理学杂志》2013,28(3):24-27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负压对不同黏稠度分泌物的吸引效果,旨在为临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吸引负压。方法对行机械通气使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或套管的33例患者,按照声门下分泌物黏稠度分级标准分为Ⅰ~Ⅲ度,Ⅰ~Ⅲ度组将患者随机排序,依次采用-2.66~0kPa及以下、-5.32~-2.79kPa、-7.98~-5.45kPa、-10.64~-8.11kPa的压力吸引声门下分泌物。观察不同黏稠度分泌物在各压力吸引下分泌物残留、呛咳发生、黏膜损伤、血氧饱和度变化、残留分泌物吸净时间情况。结果Ⅰ、Ⅱ度分泌物在不同压力声门吸引,分泌物吸净时间、残留率、呛咳发生率、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度分泌物在不同压力声门下吸引,分泌物残留率、吸净时间、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使用-5.32~-2.79kPa压力对Ⅰ度分泌物吸引,在避免黏膜损伤的同时,达到吸引的最大化。使用-7.98~-5.45kPa压力对Ⅱ度、Ⅲ度分泌物吸引,在保持吸引有效性的同时,保证气道黏膜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声门下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住我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51例,随机分为普通组(n=51)和声门下组(n=37),比较两组VAP发生率。结果普通组VAP发生率47.1%,声门下组VAP发生率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可显著减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多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串联合并术后管道易堵塞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冲洗方式,探讨能有效降低管道堵塞的方法。方法 A组为2012年9~12月行VSD术的22例患者,共安置VSD管道264根。B组为2013年2~6月行VSD术的25例患者,共安置VSD管道275根。C组为2013年7~11月行了VSD术的23例患者,共安置VSD管道290根。A组采用生理盐水50 mL,每隔4 h脉冲式推注一次;B组采用生理盐水持续缓慢冲洗;C组采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与脉冲式冲洗相结合。结果 3组进行χ2检验,χ2=36.571,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式冲洗能在管道上形成漩涡带走管道上沉积的污垢,持续冲洗+脉冲式能有效防止VSD管道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使用呼吸机时气道湿化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5  
李文涛  孙丽娟  刘晶 《护理学杂志》2001,16(10):584-585
为探讨使用呼吸机时气道的最佳湿化方法,将144例应用呼吸机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采用单纯气管滴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B组单纯恒温湿化器湿化;C组恒温湿化器配合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湿化;D组恒温湿化器配合间断以压缩气源为动力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湿化气道,72h观察其效果。结果D组气道分泌物的量适中,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相对较其他三组低。提示应用恒温湿化器配合间断以压缩气源为动力雾化吸入是使用呼吸机时最好的气道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持续测压与间断测压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将13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均分为间断测压组和持续测压组。间断测压组使用气囊测压表采用改进方法分别间隔4 h、6 h、8 h监测1次气囊压力;持续测压组采用持续测压仪持续测压。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炎性指标。 结果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科第1天、第3天、第7天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24 h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测压组检测值25~30 cmH2O;间断测压组间隔4 h、6 h、8 h检测气囊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8 h检测气囊压力<25 cmH2O。 结论 两种测压方法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提示锥形气囊导管应用两种测压方法可达到相同的临床效果,间断测压间隔时间以≤6 h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最为经济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 将18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擦洗法、改良冲洗法和冲洗加擦洗法行口腔护理,观察比较三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口腔溃疡和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结果 在预防VAP、口腔霉菌方面,B组和C组显著优于A组(均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预防口腔溃疡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冲洗法行口腔护理相对经济、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肩部疼痛发生的不同措施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延长术后吸氧时间4 h,C组术中膈下温热生理盐水冲洗。进行术后观察,统计其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法评测其疼痛程度,并抽血行血气分析。结果术后48 h,B组和C组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其中C组肩痛发生率最低。同时B组和C组的疼痛程度也较A组有显著降低,且C组患者的疼痛时间有明显缩短。术中、术后6 h B、C组的Pa Co2、Pa O2和术后6 h p H值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相比于术后延长吸氧时间,温热生理盐水冲洗法的作用效果更佳明显,对术后肩部疼痛的预防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胃肠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0例择期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后行PCIA,并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1.0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氟比洛芬酯100 mg+芬太尼1.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C组:氟比洛芬酯1 00 mg+芬太尼0.5 mg+生理盐水至1 00 mL. PCIA工作方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 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为1 5 min.分别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评估24 h内的镇痛效果,记录24 h内PI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3组VAS评分及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A组和B组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镇痛期间A组2例发生呼吸抑制,3组均未发生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相对于单独应用芬太尼,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胃肠外科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相同,但能够有效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