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君—臣二制之小也,君—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据此,可将超过九味药以上组成的方剂称之为“大方”。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113方中八味以下者有109方;古方有“二陈”、“四物”、“六君”、“八珍”等汤方,皆是药味少、用量小、组织严谨精练、配伍适宜、只要辨证准确,则临床行之有效,当为我辈效法。就当今用药而论,一般在  相似文献   

2.
近读“亦谈古方新用”一文(新中医1989年第五期)获益良多。作者力倡使用古方当不晦方旨,宜精纯不杂,反对漫无准则,亦有一定道理。但文章陈词偏激,斥使用古方,不遵古制,有违新用。细读之余,终觉矫枉过正。笔者愿就此文中某些观点,与该文作者商榷。勿庸置疑,古方配伍谨严,选药精简,分量有  相似文献   

3.
<正> 中医治病着重辨证施治,而辨证施治实质内容即是理、论、方、药四者而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临床治病,一般均以处方遣药为主,因此对于方剂的组合原则与具体运用值得予以重视。方剂的组合,是在决定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药物的性味功用,配伍宜忌,组合而成的。清代医家徐灵胎曾说:“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其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用也”。因此研究方剂,不仅需要了解每味药物的功效;而且必须掌握全方中各种药物通过配伍所起的君、臣、佐、使,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处方用药以正确辨证为前提。只有有的放矢,审证论治,知常达变,灵活化裁,才能药中肯綮,恰到好  相似文献   

4.
君臣佐使,是组织方剂的法度。源于《内经》。这个法则的确立距今已两千多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其中的君药,是方中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药,是协同加强君药功效的药物;佐药是协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使药含义有:可谓引经药,可作方剂诸药物的调和药。《内经》又云:“君一臣二。”是指以一味作君药,针对主攻方向,以两味作臣药支援君药,成为奇方,如此才有力攻破敌阵。“君二臣四”。是指以两味作君药,针对主要目标,以四味作臣药协助君药制胜主敌,成  相似文献   

5.
配伍之道 全在佐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廉臣 (186 1— 192 9) ,“绍派伤寒”代表人物 ,与裘吉生、曹炳章并称为绍兴“医林三杰”而居首位。他曾说过 :“选药制方 ,心思周到 ,往往一味佐药亦费几许时刻思想而得 ,一得即全方灵透 ,历验如神”(《存存斋医话稿》序 )。这段话点明了组方配伍中的一个诀窍 ,即佐药在方中的重要性 ,它可使“全方灵透” ,以至“历验如神”。笔者以为 ,组方配伍 ,其功夫不在君臣之药 ,学问全在佐药上。以君臣佐使而言 ,“主病之谓君” ,治病的主要药物为君 ,医者容易选定 ;“佐君之谓臣” ,辅助君药 ,性味与其相类 ,故臣药也不难选择 ;“应臣之谓使” ,…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配伍原则,也就是组方的规律性。古代文献称之为“君、臣、佐、使”。由于君臣二字带有封建色彩,近年来一般多改称“主、辅、佐、使”。金元医学家李东恒说:“主药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别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具体地说:主药是针对病因、病机与体质的,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辅药的作用是协助与加强主药的功效;佐药是协同主药发挥对主症的治疗作用,监制主药的毒性或烈性;使药即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按照“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将药物配  相似文献   

7.
新释方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解 ,即对方剂组成及功用的阐述。自《内经》提出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后 ,临床辨证立法处方就主要遵循这一理论 ,做到了有主有辅 ,主辅分明 ,有节有制 ,既加强了原有药物的功效 ,又可产生新的功效。目前国内出版的各类方剂书也大多采用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进行方解 ,但并不等于所有的方剂都必须划分出相应的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方解亦如方剂 ,变化莫测 ,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解释方剂 ,尤其是中医古方浩如烟海 ,灵活多变 ,刻板的用君臣佐使套路去解释方剂是行不通的 ,必须不断摸索用新的思路进行方解。1 从病因病机分析治…  相似文献   

8.
介绍宋康教授运用中药臣佐君药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宋康教授认为,肺癌靶向治疗属以毒攻毒法,以靶向药物为君药,是治癌毒之良药,亦是伤及人体之毒药,其以热毒为主。同时使用中药辅助起臣佐之用,治疗时以清为要,则燥热之性去而攻邪之用存。此外,宋康教授还注重引经药及归经药的使用,以加强药力。在克服耐药方面,采用屡攻屡补之法,减少虚不受补之象。  相似文献   

9.
<正>角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七情为配伍原则,将三味中药联合应用,发挥协同增效或减毒的功用。《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三”成众、成体、生万物,三药组合,三足鼎立,互为犄角,犹如团队作战,作用强大。  相似文献   

10.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方分奇偶大小之说。其实质为何,至今仍无统一意见。本文拟从《易传》象数学入手来探讨《内经》的这几个概念。《至真要大论》说:“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  相似文献   

11.
正1.阴干暴干,采治时月,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度的采收加工原则。2.有毒宜制的炮制原则。3.治热以寒药、治寒以热药的原则。4.药物的七情合和,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的配伍原则。5.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6.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等,并随药性,不得违越的剂型选择原则。7.用药剂量,先起用量如高粱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的毒性药物之用量原则。8.根据病情确定服药时间(时间药疗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经方君臣佐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敏  黄克希 《福建中医药》2006,37(3):52-53,55
1君臣佐使的由来与含义君臣佐使的概念最早由《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属于医经的《内经》对君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  相似文献   

14.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曲礼下》载:“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 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从汉代到元代的一千多年间,对于“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解说基本上无异议,即不是三代行医,就不服用他的药。如东汉郑玄注: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相似文献   

15.
《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转引《药对》中药物,明确君、臣、使地位者242种,即君药64种、臣药117种、使药61种,执行《本草经》三品定君臣佐使之法者178种。《药对》药物君臣地位均预先明确,比较稳定;《药对》论列君、臣和使药,未及佐药,可能沿袭了《素问》和《本草经》对佐使药相提并论的认识;《药对》未能全面信守《素问》"主病之谓君"的说法,诸药皆从主病确定君、臣、使地位,此间由主证确定药物地位的思维方法尚未形成。《药对》君臣使内容和义蕴与《方剂学》君臣佐使法则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 “大方”考其意义有五:药味多;药力雄猛;药量多;药量多而一次服完;能治下焦重病等,此议“大方”乃指药味众多的方剂。《素问·至真大论》有“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二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二佐九,制之大也”之说,以此推之,超过“中方”(九味药)的方剂即属“大方”。“大方”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追溯历史,最初的方剂都是比较简单的,《内经》载方13首,最大的处方由四味药组成。医圣张仲景所  相似文献   

17.
【制方宜小】《内经·至真要大论》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大方不过十三味药。但目前有的医生处方多达数十味,药杂方乱,君臣佐使不明。经方短小精炼,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中十二味药以下的占  相似文献   

18.
生姜半夏汤出自《金匮》。该方用于“病入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胸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笔者借古方新用,加大剂量,疗效更著。经治愈眉棱角痛之患者108例,本组年龄均在17~65岁,病程时间短的为5天,长者达8年之久。服药1~3剂愈者59例,4~6剂愈者32例,8剂以上愈者  相似文献   

19.
所谓援药是指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能够作用于确切靶器官,对病、因、症有明显治疗作用,配伍到方中可缓解症状或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的药物.特点有三其一,它不属传统君、臣、佐、使的范畴,不能用中医理论或中药效用解释;其二,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人体某些靶点有确切的作用,配伍到方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其三,与君、臣、佐、使并列成为制方之法.  相似文献   

20.
方剂,古称汤头。它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病情,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配以必要的剂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应用于临床的。它既不是药物的简单堆砌,也不是药效的单纯相加,而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君药是针对主证的,在一个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用量要重,味数要少,使药力集中专一;臣药是加强和辅助君药的。佐药助君药祛除次要病症,并制约君药以防药性过猛过偏。臣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