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除湿解毒汤联合马齿苋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5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玲  刘红霞 《陕西中医》2009,30(5):534-535
目的:观察除湿解毒汤(龙胆草、黄芩、炒白术、苦参等)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设立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外敷55例与口服氯雷他啶胶囊50例,两组均治疗2周,2周后以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后总积分的改善情况为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口服氯雷他啶胶囊对照组。结论:除湿解毒汤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肤型急性湿疹具有清热解毒,健脾除湿止痒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以皮损多形性、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为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病,脾虚湿蕴型是临床常见的湿疹证型,治宜健脾渗湿、除湿止痒。该文主要介绍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除湿止痒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湿疹医案1则。  相似文献   

3.
除湿止痒熏洗剂治疗肛门湿疹1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学 《陕西中医》2000,21(7):303-303
采用自拟除湿止痒熏洗剂(野菊花、苦参、大黄、川椒等)治疗肛门湿疹127例,总有效率为93%。提示该治疗肛门湿诊疗效确切,有清肝除湿,杀虫止痒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疹。全虫方具有熄风止痒、除湿解毒之功效;全蝎、皂角刺、皂荚可熄风止痒、托毒攻伐,刺蒺藜和炒槐花可疏肝凉血,威灵仙祛湿通络,苦参、白鲜皮和黄柏清热解毒、祛风燥湿。全蝎、皂角刺、皂荚对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用之最为相宜,白鲜皮常配苦参等用于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疮疡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外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服健脾养血汤配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慢性湿疹37例,疗程4周。结果:临床痊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8%。结论:内外合治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明显,具有清热燥湿、活血祛风、止痒消炎功效。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13-2315
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法治疗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20例,治疗组予以健脾美肤散口服,对照组A予以氯雷他定颗粒口服,对照组B予以防参止痒颗粒口服。于治疗15 d、30 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B在总有效率、EASI积分、中医全身证候积分上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瘙痒程度积分上比较疗效相当。结论:健脾美肤散治疗小儿湿疹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宁  黄甡 《河南中医》2023,(1):28-32
黄甡教授认为,小儿湿疹病位在心、肝、脾、肺,外因为风、湿、热三邪蕴于皮肤,将小儿湿疹分为风热蕴肤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血虚风燥证4个证型。风热蕴肤证疏风散热,方用消风散加减治疗;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选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证健脾化湿,方用小儿化湿汤加味治疗;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方用土苓二术汤治疗;血瘀明显者,方用土苓二术汤加乌蛇荣皮汤加减治疗。自拟湿疹散、湿疹膏、五倍子油膏外用,常配合针灸、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8.
靳庆丰 《陕西中医》2010,31(3):272-272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活血通络、清热除湿类中药配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止痒消斑汤(威灵仙、当归、赤芍、丹皮、鸡血藤、白僵蚕、白鲜皮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8例,并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痊愈2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止痒消斑汤养血祛风、活血通络、清热除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杨晓丽  付  李琳 《河北中医》2011,33(2):185-186
目的 观察祛风止痒丸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祛风止痒丸联合拔罐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80例予湿毒清胶囊口服配合肤痔清软膏外用治疗.2组均治疗30 d后,对患者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及SCORAD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EASI及SCORAD评分均...  相似文献   

10.
健肤浴液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根据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组方研制的外用药液,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燥湿等功效。经本院,湖南中医学院附属一、二医院,省人民医院四所医院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疖肿与痱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经临床100例验证,总有效率为89%。以洁尔阴为对照组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64%,两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足三里、曲池、血海穴位注射苦参素 ,治疗慢性湿疹 45例 ,与单用西药治疗 42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5.7% ,对照组总有效率 59.5%。经χ2 检验 ,P<0 .0 1。差异显著。提示 :本病具有除湿、清热、祛风、抗炎等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我院自制的复方硼酸软膏治疗。疗程4周。结果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湿疹有效率78%,明显优于复方硼酸软膏的50%(P0.01)。结论除湿止氧教育治疗湿疹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马红霞  陈卫卫 《光明中医》2013,(12):2565-2566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外用除湿止痒洗液治疗湿疹的疗效.方法 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外涂炉甘石洗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及除湿止痒洗液.两组在治疗2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在皮损的表现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结论 治疗组采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配合除湿止痒洗液治疗湿疹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病机与湿、热、虚、瘀有关,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血瘀为主,热重于湿型以龙胆泻肝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湿重于热型以龙胆泻肝汤和除湿胃苓汤加减。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为风、湿、热、燥,治以清热除风止痒、清热除湿止痒、滋阴润燥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祛风止痒药物。除此之外,冯教授将龙胆泻肝汤加减运用于接触性皮炎、玫瑰痤疮、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足癣感染、寻常型天疱疮等多种皮肤病辨证为湿热型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唐定书主任医师认为湿疹的病因病机不外内湿与外风两个方面。辨证分为5型论治,热偏型治以凉血活血、清热除湿止痒;湿偏型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热型治以疏肝清热利湿;脾虚湿恋型以四君子汤加减;阴虚湿滞型以首乌四物汤加减。在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辨病用药,必要时配合西药治疗。临证善用皮类药,寓以皮走皮之意,如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并加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祛风止痒。  相似文献   

16.
赵颖  唐景云 《陕西中医》2002,23(11):999-999
目的探索清热解毒 ,凉血除湿类中药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黑油膏(紫草、公英、野菊花、黄柏等 )外敷 ,治疗本病 1 0 2例 ,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7.1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3 %。提示本方对本病有利湿消肿 ,止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除湿止痒方治疗急性肛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采用除湿止痒方熏洗坐浴治疗,1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30天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1例、显效8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除湿止痒方熏洗坐浴治疗急性肛门湿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张震教授认为在湿疹的形成及发病过程中,风、湿、热邪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上强调抓住关键病理因素而辨证施治,自拟湿疹方为基本方,以祛风清湿热、解毒止痒为基本治法,将本病分为初期——风热证、中期——湿热蕴肤证、后期——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的3期4型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偏盛而灵活加减。临床运用重视外治法的运用,结合中药法象理论、药物引经报史作用并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选用治疗针对性强的中药;同时注重饮食、情志的调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85例湿疹患者的皮损特点和临床表现,分为血热湿盛、肝胆湿热、脾虚湿蕴、肝风湿热、血燥夹湿、湿瘀互结6型,以除湿止痒为原则辨证论治。结果治愈67例(78.8%),好转17例(20.0%),无效1效(1.2%),总有效率98.8%。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睑缘炎12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冬侠  王雅丽  党博 《陕西中医》2003,24(3):219-220
目的 :探讨祛风清热燥湿类中药治疗溃疡性睑缘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除湿汤加味 (连翘、车前草、滑石、枳壳、木通、陈皮、荆芥、茯苓、防风、黄芩、黄连、甘草等 )内服外用 ,并配合西药 (消炎眼水或眼膏 )治疗本病 1 2 0例 ,结果 :总有效率97.5% ,治愈率 97.5%。提示 :此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解毒 ,除湿止痒 ,消炎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