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AS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病情较重,预后不良,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1]。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选择了30例UAP患者,给予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同时与硝酸甘油治疗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我院住院UAP患者60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PA诊断与分型标准。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2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5例;恶化型心绞痛22例;自发型心绞痛14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9例。剔除外伤和出血性疾病史,以及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8例以及健康人40例(对照组)的hs-CRP及cTnI、CK、CK-MB等心肌标志物水平。结果hs-CRP水平在对照组、SAP组、UAP组和AMI组分别为(2.0±0.5)mg/L、(3.8±0.4)mg/L、(8.5±1.4)mg/L、(15.8±3.7)mg/L,各组间存在显著递增趋势,即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而cTnl仅在UAP组和AMI组显著升高,CK和CK-MB仅在AMI组显著升高。结论hs-CRP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水平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ACS患者5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7例作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8例作为UAP组,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6例作为SAP组以及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浆H-FABP和cTnI水平。结果AMI组、UAP组血浆H-FABP水平升高,其中AMI组患者显著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血浆cTnI水平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血浆H-FABP与cTnI之间存在相关性, Pearson相关系数r为0.82(P<0.01)。结论血浆H-FAB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 AMI组患者升高最为明显且与cTnI存在相关性,并且H-FABP和cTnI对ACS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并选择有胸痛、胸闷症状但经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住院24 h之内测定外周静脉血MMP-3,其中UAP及AMI经治疗2~4周病情稳定后,再次复查MMP-3.结果 UAP及AMI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MMP-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UAP组及AMI组外周血MMP-3的表达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结论 UAP和AMI患者血清MMP-3浓度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可能相关,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GMP-140的水平变化.方法随机选择ACS患者40例分为两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为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为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为SAP组,另外随机选择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GMP-140的含量.结果(1)血浆GMP-140的含量在UAP组、AMI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2)对照组与SAP组血浆GMP-140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GMP-140参与了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以反映其严重程度,可作为监测ACS不稳定斑块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钟炜 《中国当代医药》2015,(7):44-45,4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B型钠尿肽(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本院心脏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90例患者,将其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5例,根据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BNP水平。结果SAP、UAP、AMI组BN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较UAP、SAP组BNP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加依次增大(P<0.05),两者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162例均为2009-02~2009-12解放军401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男102例,女60例;年龄53~71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6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6例。均符合1997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此次我们对比分析了阿司匹林和低分子量肝素钙对UAP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 15 0例患者分为非冠心病 (NCHD)组 3 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46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 3 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3 1例 ,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四组患者C反应蛋白。结果 冠心病各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NCHD组 ,AMI、UAP两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SAP组 ,AMI和UA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患者血清OPG水平。结果:AMI组、UAP组血清OPG水平较SAP和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较UAP组OP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OPG水平的升高有可能反应ACS的发生、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包括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及自发型心绞痛等一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侯群,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之间的危险阶段,对其预后的评估在临床上是十分关注的问题。已知肌钙蛋白T升高可敏感地反应UAP患者微小心肌损伤,国外已有研究发现cTnT升高预示UAP[1,2]患者进期或远期发生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升高,我们观察了72例UAP患者的血浆cTnT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1年5月至2002年1月住我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和正常体检者35例,分别为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四组均常规抽血分离血清检测hs-CRP、Hcy水平。结果 1血清Hcy水平:AMI组、UAP组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2血清hs-CRP水平:AMI组、UAP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高于SAP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Hcy与hs-CRP之间存在正相关(r=0.553,P<0.05)。结论血清Hcy、hs-CRP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和心脏性猝死之间的一种状态,包括除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以外的其他各型心绞痛,15%~35%的病例可能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1年3月对30例UAP患者应用硝酸甘油联合硫酸镁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703-170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变化多样,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发展为AMI或猝死.因此,对UAP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延迟溶栓治疗UAP 2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声学密度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贵明  周旻  黄灿亮  万征  杜鑫  袁文利 《天津医药》2007,35(11):829-83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CIBS)的差异,评价其对预测冠状动脉(冠脉)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受试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27例(SAP组)以及对照组10例,其中AMI组与UAP组合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用二维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测量各组颈动脉斑块CIBS.结果AMI组(83.33%)、UAP组(82.22%)和SAP组(62.96%)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CIBS显著低于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IBS≤-8.2 dB时预测ACS的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1%;AMI组、UAP组和SAP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颈动脉斑块CIBS明显低于SAP患者,用声学密度测定颈动脉斑块CIBS有望成为无创性预测AC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一种综合征 ,其危险性仅次于AMI。我院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用前列腺素E1 (prostaglandinE1 ,PGE1 )静脉滴注治疗UAP ,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依据 1 979年WHO关于UAP的诊断标准 ,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UAP诊断标准的 47例住院病人。其中男 36例 ,女 1 1例 ;年龄 56 1 0± 1 1 1 0岁 ;病程 2 45± 1 50年。初发劳累型心绞痛 3例 ,恶化劳累型心绞痛 2 9例 ,自发型心绞痛 1 5例 (其中变异型心绞痛 3例 )。均经…  相似文献   

18.
唐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545-546
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从2002~2004年入选6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将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并入选20例非冠心病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AMI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50.3±12.9)岁。入选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动态演变和心肌酶谱确诊,均为Q波心肌梗死,且发病在48小时之内。UAP组20例,男1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72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2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尿激酶0.3~0.4万u/(kg·d),静脉滴注2h,连用5d,观察2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6例均完成全程溶栓。其中2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5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60d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在抗栓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校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中间临床状态。UAP患者病情严重,预后欠佳,因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