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钟春明 《中外医疗》2010,29(21):113-1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在放疗后6个月~9年进行。随访12~34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38例(55.9%),好转24例(35.3%),无效6例(8.8%),总有效率(包括治愈和好转例数)为91.2%。随访期间无鼻咽癌复发。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术中严格控制创伤范围,保留可用黏膜,术后恰当的综合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51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患者,经鼻腔冲洗及药物保守治疗1年以上未愈,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36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32例(62.7%),好转17例(33.3%),无效2例(3.9%),总有效率为96.1%。其中有12例(23.5%)发生鼻腔粘连,经定期鼻内镜检查鼻腔清理而治愈。无效者2例为随访期间鼻咽癌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放疗后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定期随访并作鼻腔清理可防止鼻腔粘连、鼻窦炎及鼻咽癌复发。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秀燕 《西部医学》2008,20(1):125-126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炎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对61例鼻咽癌患者中的55例鼻-鼻窦炎患者先行鼻腔滴药及生理盐水冲洗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无肿瘤复发时行鼻内窥镜手术。结果经保守治疗有效的29例患者鼻窦炎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对保守治疗无效的26例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术,术后6个月复查时,治愈13例(50.0%),好转9例(34.6%),无效4例(15.4%),近期有效率为84.6%。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炎经保守治疗能获较好疗效,对保守治疗无效者鼻内窥镜手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戴如立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08-10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早期使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减少鼻窦炎发生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将11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放疗后定期鼻内镜清理鼻腔、鼻咽及2%盐水洗鼻;治疗组给予小剂量罗红霉素口服16周并定期鼻内镜清理鼻腔、鼻咽及2%盐水洗鼻。结果:随诊6~9个月,对照组发生鼻窦炎37例(67.3%),治疗组发生鼻窦炎18例(32.7%),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在定期鼻内镜清理鼻腔、鼻咽及2%盐水洗鼻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能明显减少鼻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探讨青少年慢性鼻窦炎最佳治疗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收治46例青少年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诊6个月-1年,按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订标准(海口)标准:治愈39例(85%),好转5例(11%),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结论:青少年鼻窦炎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应采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青少年鼻窦炎具有小范围、精细和微创及术后疗效肯定等优点,术中应建立宽敞的术腔入路以利于术后换药及避免术腔粘连,术后随访及药物辅助治疗也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明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19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治愈7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窦炎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鼻窭炎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经保守治疗1年以上效果差者,采用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术后随访12~36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8例(65.1%),好转13例(30.9%),无效2例(4.6%),总有效率为95.3%.无效者2例为随访期间鼻咽癌复发.结论:鼻内...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0%.NPC首选放疗,放疗后1年半累积发病率,鼻腔粘连和鼻窦炎分别为30%与90%,表明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病率很高.2001年12月至2004年3月我科对12例NPC放疗后鼻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鼻粘连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性鼻窦炎与鼻腔粘连是鼻咽癌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长期以来由于该群体患者得不到足够的关怀,这些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使患者心身受到很大的伤害.本科自2007~2009年共收治患者27例,在鼻内窥镜下行功能性鼻窦手术及鼻粘连分离术,术后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向东  吕瑁  闫欣荣  徐戈 《西部医学》2011,23(6):1119-112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高原人群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75例长期在高原生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给予综合治疗和随访。结果患者1年后的治愈率为80%,好转率16%,主要并发症为鼻腔粘连或干燥。结论给予高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手术联合其他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朱省戒  马骏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45-48,51
目的探索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并对相应临床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8月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放射性治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典型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针对不良反应的特征,采取相应的临床干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消除或显著改善。治疗2、4周时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张口困难、鼻腔黏膜反应、SCL-90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鼻咽癌接受放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口腔干燥症、鼻黏膜反应、张口困难等症状为主,中西结合手段、复健护理以及心理辅导等措施可显著改善放疗不良反应的症状,且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黏膜形态学变化与鼻窦炎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从鼻黏膜组织形态学角度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鼻窦炎的原因.方法 按病例纳入和剔除条件选出74例初诊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放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 d内各取同侧中鼻甲黏膜组织一块,在光镜下观察黏膜组织形态;随访1年以上,根据病史、鼻内窥镜检、鼻窦CT检查结果观察鼻窦炎发病情况;根据鼻黏膜组织形态改变和鼻窦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鼻咽癌病人放疗后,有68例病人鼻黏膜组织形态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放疗前鼻黏膜组织形态异常,则放疗后其损伤更为严重.(2)随访1年以上,74例初诊鼻咽癌患者中有63例并发鼻窦炎,占85.14%,其中,Ⅰ型1期9例、Ⅰ型2期54例.(3)放疗前,鼻黏膜组织形态正常50例,异常24例,放疗后的鼻窦炎发病率分别为82%、91.67%(P>0.05);放疗后,鼻黏膜组织形态损伤和正常者的鼻窦炎发病率分别为89.71%、33.33%(P<0.05).结论 放疗对鼻咽癌患者的鼻黏膜有明显的损伤作用;鼻黏膜放射性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鼻窦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应用便携式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放疗后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和普通生理盐水洗鼻,每天早晚各1~2次,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鼻黏膜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鼻咽黏膜轻度反应(0~Ⅰ度)比例为40%,重度反应(Ⅱ~Ⅳ度)为60%,对照组轻度反应占10%,重度反应占90%,实验组患者鼻黏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咽喉干燥感、渗出性中耳炎、鼻-鼻窦炎、鼻腔粘连、后鼻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26.7%、6.7%、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7%、80.0%、53.3%、46.7%、23.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较好地协助鼻咽癌放疗后治疗,可安全有效促进耳鼻咽喉及鼻咽黏膜修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廖海石  林柏洪 《实用全科医学》2010,8(8):998-998,1009
目的探讨鼓膜切开冲洗鼓室早期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8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初次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45耳)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切开冲洗鼓室,B组25例(42耳)采用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冲洗鼓室。结果 A组45耳治愈24耳,好转15耳,B组42耳治愈18耳,好转10耳,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无效6耳中2耳出现化脓性中耳炎,1耳鼓膜穿孔,B组无效14耳中1耳出现化脓性中耳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鼓膜切开冲洗鼓室早期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好,且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现象分析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症状困扰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与研究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行放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后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困扰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干燥(17.4%)、口咽部疼痛(13.0%)、味觉改变(8.7%)及吞咽障碍发生率(4.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2.6%、69.6%、65.2%、56.5%),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疗中症状困扰情况的质性研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口咽部不适病症,有助于放疗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5-Fu)局部化疗配合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的疗效。方法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共60例,自愿作局部化疗+放疗患者30例为A组,顺铂增敏全身化疗+放疗患者30例为B组,A组患者于放疗开始同时在瘤体内植入5-Fu,B组作顺铂增敏全身化疗+放疗,两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前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治疗2周后及5周后A组肿瘤体积缩小率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Fu在瘤体内可持久保持较高药物浓度,实现了靶点给药目的。应用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明显增强了疗效,为临床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完成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19例,其中52例患者行单纯放疗,67例联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2~6周期。靶区剂量分别为:鼻咽原发灶66~73Gy,颈部淋巴结66~68Gy;高危区60~66Gy,预防区54~59Gy,分30~33次完成,用Kaplan-Meier法测定区域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0.1个月(1.6~85.3个月),失访率9.24%;远处转移病例占治疗失败病例的84.6%,死亡病例的63.9%;全组中9例和33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2%,69.6%,55.5%,68.1%;中位年龄55岁,≤55岁年龄组和>55岁年龄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66.7%VS 53.1%,P=0.006)和3年总生存率(82.4%VS 52.7%,P=0.009)有统计学差异;3年局部控制率(93.6% VS 86.1%,P=0.171)和3年无转移生存率(73.6%VS 64.8%,P=0.292),无统计学差异。单纯放疗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2%VS 76.7%(P<0.05),不同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放疗+辅助化疗、诱导化疗+放疗、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放疗+辅助化疗)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MRT联合化疗较单纯IMRT治疗可提高鼻咽癌的3年总生存率,远处转移是鼻咽癌IMRT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以及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327例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患者一并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32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鼻通气、嗅觉功能明显改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治愈266例(81.3%),好转61例(18.7%);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一并同时手术后半年内无复发,窦口开放良好。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可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同时还可以完成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手术治疗,无需二次手术。患者痛苦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苍耳子散加味预防放射性鼻窦炎的作用。方法将70例鼻咽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5例/组。两组均行放疗及鼻腔冲洗,观察组同时给予苍耳子散加味汤剂口服。记录两组放射性鼻窦炎主观症状及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结果两组主观症状评估比较,实验组在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每个时间点放射性鼻窦炎均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Z=-3.054,P=0.002;3个月Z=-2.752,P=0.012;6个月Z=-2.265,P=0.046;12个月Z=-2.375,P=0.032);鼻内镜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后两个时间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P=0.046,12个月P=0.006);鼻窦CT评分比较,实验组在后3个时间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P=0.048,6个月P=0.012,12个月P=0.002)。结论苍耳子散加味能有效预防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内窥镜在鼻腔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对促进鼻内镜术后恢复,预防复发,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病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75例,术中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50例,术中不行鼻中隔矫正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对两组鼻腔通气情况、术后鼻腔粘连情况、上颌窦口开放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处理组与对照组术后鼻腔粘连率分别为1.3%和16.0%,两组在鼻腔通气、上颌窦口开放良好率及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疗效,能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鼻腔粘连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