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9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16项检测,对单个抗体在4种疾病患者中的阳性率每种疾病中ANAs的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 ANA在前3种疾病中阳性率均高于RA;抗ds-DNA、抗n RNP主要见于SLE和MCTD;抗Sm主要见于SLE;抗SSA、抗Ro-52、抗SSB阳性率表现为SS>MCTD>SLE>RA;抗SCL-70、抗PMSCL、抗Jo-1均为较低阳性率;其余自身抗体阳性率表现为SLE>MCTD>SS≈RA。在数据基础上形成了4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ANAs阳性率参考模型。结论可根据ANA谱中单个抗体在4种疾病中的阳性率特点,建立4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ANAs阳性率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和ENA多肽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抗ds-DNA,用欧蒙斑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待检测的血清样品来自65例已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5)。其中ANA阳性检测率为72%,抗ds-DNA阳性检出率为52%,ENA多肽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62%。抗ds-DNA对SLE的阳性检出率为78%。而且,ENA多肽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Sm对SLE的阳性检出率为50%,SSA和SSB对SS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和60%,抗Sc l-70对PSS的阳性检出率为47%。结论:ANA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选抗体。抗ds-DNA可作为SL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ENA多肽抗体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指标。三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3.
用丈夫或第三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皮下注射 ,激发产生封闭抗体 ,是目前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可使流产患者再次妊娠成功率提高到 80 %~90 % 〔1,2〕。然而 ,对于患者自身来讲 ,丈夫或第三者淋巴细胞属于同种异体抗原 ,免疫接种后必然产生与之相应的免疫应答 ,在产生封闭抗体的同时 ,也可能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它抗体甚至带有致病性的自身抗体。为此 ,我们对过去 5年中接受免疫治疗的 15 7例患者 ,检测了包括总抗核抗体 (ANA)、抗双链 DNA抗体 (ds- D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ENA)、抗平滑肌抗体 (SMA)、抗心肌抗体 (H…  相似文献   

4.
钮玉洁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86-328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水平。方法:选择就诊于该院的PCOS患者35例为研究组,非PCOS患者35例为对照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血清抗组蛋白抗体、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水平。结果:PCOS患者血清抗组蛋白抗体、抗双链DNA抗体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抗核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COS患者存在血清自身抗体阳性,自身免疫可能涉及PCOS发病或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采用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收的200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抗核抗体检测、抗核抗体谱检测、抗核抗体联合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比较上述三种检测方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经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俊梅  李进香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20-2321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特定人群中的阳性分布,给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斑点法分别测定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和ENA(Sm、RNP、SSA、SSB、Jo-1、Scl-70)。结合临床资料分析ANA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疾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主,儿童自身抗体阳性以ANA为主。SLE患儿ANA滴度较高,11例中有9例为1∶1000,而过敏性紫癜(HSP)、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无临床症状组ANA滴度较低;SLE患儿组ANA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HSP、ITP、无临床症状组ANA阳性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无明显示变化。SLE患儿组女性明显示大于男性,HSP、ITP无临床症状组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年龄和滴度可用于儿童SLE和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的自身抗体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在85例患者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1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2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例,AIH/PBC重叠综合征11例,不明原因肝损伤3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Ⅱ型抗体(AMA-M2)、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LKM-1)、抗肝胞浆I型抗体(LC-1)和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等。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组ANA、SMA、抗LKM-1、抗LC-1、抗SLA/LP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2.9%、11.8%、5.9%、11.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ANA、AMA、AMA-M2阳性率为86.4%、100%、95.5%。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组检测出ANA2例。AIH/PBC重叠组检测出ANA7例,AMA6例,SMA2例。不明原因肝损伤组检测出ANA9例,AMA1例。结论: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伴有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出现,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生殖免疫自身抗体对不孕症女性的诊断效果,探讨生殖免疫自身抗体与患者生殖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宁海县第一医院收治的368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分型分为原发性不孕组(101例)、继发性不孕组(164例)和自然流产组(103例),另选同期已生育非哺乳期健康妇女20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4组的抗心磷脂抗体(ACAb)、血清抗精子抗体(As Ab)、抗滋养层抗体(TA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 Ab)、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 Ab)、抗透明带抗体(ZPAb)和抗卵巢抗体(AOAb)等生殖免疫自身抗体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和黄体生成素(LH)等生殖激素指标,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Ab、As Ab、TAAb、Em Ab、Ah Ab、ZPAb、AOA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76%(58例)、29.89%(110例)、8.15%(30例)、28.26%(104例)、14.95%(55例)、8.89%(33例)和15.49%(57例),构成比分别为2.98%、24.61%、6.71%、23.27%、12.30%、7.38%、12.75%。原发性不孕组、继发性不孕组和自然流产组女性ACAb、As Ab、TAAb、Em Ab、Ah Ab、ZPAb、AOAb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女性血清FSH、PRL、L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原发性不孕组、继发性不孕组、自然流产组生殖免疫自身抗体阳性与血清LH、PRL、FSH水平有关。结论 生殖免疫自身抗体是不孕症的标志性鉴别指标,有利于提高不孕症临床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生殖免疫自身抗体阳性与不孕症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对判断不孕症的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与生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许多疾病归因于免疫过程的自我损伤。自身免疫疾病的出现,与反复生殖失败有关。另一方面,当异常的自身抗体出现在生殖失败体内时,生殖挫败可能仅是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与生殖有关的主要抗体有: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抗体,抗卵巢抗体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ANA及抗核抗体谱,分析结果。结果 15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视疾病不同有1项或多项抗体阳性,抗ds-DNA与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特异性较高,抗nRNP滴度是MCTD的高度特异性标志且具有较高敏感度(83.33%),抗SCL-70抗体是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的特异性抗体,抗M2抗体高滴度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异性较高。血清中ANA检出率较高的AID有SLE(86.84%)、SS(82.61%)、PM/DM(80.00%)、MCTD(50.00%),在筛查诊断上起重要作用。正常对照组未检出抗核抗体,与A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A谱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具有较好特异性与敏感性,结合ANA结果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检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治疗和检查的SLE患者、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90例,SLE组、非SLE组及对照组均进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和抗核(ANA)检测,对各组自身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SLE组抗SSA、抗SmD1和抗ds-DNA阳性率高于非SLE组,SLE组8种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SmD1和抗ds-DNA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最高.结论 :抗SmD1和抗ds-DN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SLE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筛查对自身免疫疾病(AI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风湿病科就诊的AID确诊或疑似患者1 00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ANAs),分析ANA核型和ANAs检测结果。结果 1 000例患者中共检出ANA阳性396例(39.60%),女性患者ANA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00例患者中共检出ANAs阳性302例(30.20%)。两种检测方法中共804例结果一致,一致率为80.40%。1 000例标本中有251例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法联合应用可提高AID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生化特点和病原抗体表达情况,为AIH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H的临床表现并分析肝功能、血生化、自身抗体及治疗反应。结果男女比例1:9,发病年龄高峰50岁左右,临床以乏力、纳差、尿黄为主,肝功能各项指标普遍异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升高为主,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平滑肌抗体(ASMA)阳性(90%),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5%)。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15%)。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使AIH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AIH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I型为主,ANA和(或)ASMA常呈阳性,但AMA阴性,常伴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肝脏病理学改变、自身抗体检测,并除外其他肝病原因可获得诊断。对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吴风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087-208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检测对自身免疫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5例各种自身免疫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ENA多肽抗体。结果 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阳性率最高为94.2%抗SSA、抗SSB、抗Sm、抗dsDNA、抗核小体在SLE中检出率分别为84.5%、76.7%、36.9%、90.3%和88.3%;抗SSA、抗SSB和抗Ro-52在干燥综合征(SS)中检出率分别为70.4%、66.7%和66.7%;抗nRNP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中检出率为80.0%;抗Sc l-70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PSS)中检出率为57.1%,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中检出率为71.4%。结论 ANA和抗ENA抗体谱阳性分布有明显的倾向性,不同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所含自身抗体有差异,因此ANA和E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妊高征与自身抗体的相互关系 ,对 170例妊高征患者检测了抗心磷脂抗体 (ACA)、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 (SMA)、抗心肌抗体 (HRA)、抗双链 DNA抗体 (Ds-D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及抗线粒体抗体 (AMA)等。结果显示 :轻、中、重度妊高征 ACA阳性率分别为 3 8.3 %、 43 .3 %、 3 8.0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0 .0 % (P<0 .0 1)。 ANA、 SMA、 HRA、 Ds-DNA阳性率分别为 2 4.7%、 11.8%、 12 .4%和2 .9%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 5.8%的患者可同时表达 2种和 /或 2种以上自身抗体。提示 :自身抗体可能是妊高征的发病原因之一 ,并且参与了妊高征的病理过程 ;自身抗体阳性者 ,妊娠期容易并发妊高征 ,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部分患者产后可并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等自身免疫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有关血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探讨其在实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广州市某医院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住院和门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抗核抗体(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用ELISA法测定;抗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抗ENA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共检测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患者的抗核抗体(ANA)阳性率为94.2%,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的阳性率为71.4%,抗SSA抗体阳性率为14.2%,抗SSB抗体阳性率为5.7%,抗Sm抗体阳性率为22.8%,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11.4%。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关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抗核抗体(ANA)联合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ID)60例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ANA联合ANAs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系统性硬化病(PSS)、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60%、50%、66.67%、23.81%及81.67%,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0.00%,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AID疾病患者ANAs阳性检出率不同。结论ANA在诊断AID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ANAs特异性较好,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AID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患者血液循环中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内成分的抗体,称为自身抗体^[1]。自身抗体是AID的重要标志,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AID、判断疾病活动度、判断预后、观察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把笔者所在医院检测的500例自身抗体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与免疫、遗传、感染、内分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导管腔扩张和狭窄等。若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对于pSS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pSS的诊断主要依靠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等有创检查结合主要临床表现,并无可靠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由于pSS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上鉴别诊断的复杂,提高了诊断的难度。pSS发病机制当前尚未明确,大多研究认为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血清丙种球蛋白增多、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和血清中出现多个自身抗体相关。因此应针对pSS特异性抗体的特性开展免疫学实验诊断,尤其是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本文就ANAs检测方法,包括抗Ro/SSA抗体与抗La/SSB抗体、抗α-胞衬蛋白(α-fodrin)抗体、抗毒蕈碱乙酰胆碱3受体(M3R)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及在pSS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作一综述,以期为pSS临床诊断及科研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用时间分辨法定量检测乙肝二对半(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100HBsAg例HBsAg阳性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I)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抗R o-52抗体、抗核抗体(ANA).结果 乙型肝炎感染者80例中有25例出现自身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30%(24∕80);其中ANA阳性19例,占23.8%(19/80).抗核抗体以低滴度为主.另外还检测到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等自身抗体;30例表面抗原阳性而e抗原阳性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3.3%(13∕30),50例表面抗原阳性而e抗原阴性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2%(11/50),两者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检测自身抗体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