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及预后分析。方法应用血糖仪对9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并动态观察。结果本组96例HIE患儿血糖代谢紊乱72例(75.0%),其中低血糖52例(54.2%),高血糖20例(20.8%),低血糖者死亡1例,持续高血糖者死亡3例。结论血糖异常加剧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伤,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及早治疗对HIE患儿疾病转归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HIE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131例HIE患儿中轻度108例(82.44%),中度20例(15.27%),重度3例(2.29%),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超声声像图表现。结论超声检查可对新生儿HIE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治疗及病程监测,而且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3.
彭雪梅  郑碧玲 《海南医学》2009,20(5):117-118
目的 探讨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频率增快或减慢、节律不整、甚至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排除了肺部严重的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行头颅CT已明确诊断,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22例患儿治愈,3例死亡。结论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容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应注意进行鉴别诊断。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和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康龙山  韩华波  王俊 《中外医疗》2012,31(19):174-175
目的关于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研究应用MRI探讨。方法回顾贵阳医学院附院及贵阳医学院第三附院2011年5月-2012年4月以来65例通过MRl榆查出来HIE(65例全部确诊)。结果63例被明确诊断,1例未能确诊,1例当时未能及时做出诊断,5d后复查MRI后才明确诊断,结论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中MRI的研究体现出很关键的作用,同时能够发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带有独立特征和细微特征.这样综合临床应用可以极大的增加检验出新生儿患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概率.数值为98.46%。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已经临床确诊的HIE新生儿采用BAEP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62例HIE患儿中BAEP检测异常者有46例,异常率为74.19%。结论:BAEP检测是评价HIE患儿脑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敏感性高,结果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法复苏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对本病9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院内组与院外组在临床分度构成及疗效对比上均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发病情况及疗效与其方式关系密切,提倡住院分娩,推广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及其伤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上在出生后出现一系列脑病症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HIE患儿108例,经过积极治疗及临床观察护理,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高压氧与纳洛酮组(治疗组)35例,高压氧组(对照I组)3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Ⅱ组)32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无论是患儿在神志恢复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Ⅰ、Ⅱ组,总有效率为97.14%,87.88%和71.87%。三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预后不良率经统计学处理(P<0.005), 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与纳络酮治疗对HIE安全的,疗效肯定,同时强调治疗HIE应采用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心肌酶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06年0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心肌酶和肾功能检测结果,并与正常新生儿心肌酶和肾功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HIE患儿心肌酶活性和肾功能指标均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肾功能检测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头颅CT表现特点及评价CT对HIE的诊断价值.对32例新生儿HIE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结果:符合率84%,其中轻度HIE符合率为73%,中度、重度为100%。提示:脑CT对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54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敏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186-118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分析2000-2008年我院收治的54例患儿。54例HIE患儿中足月产35例(64.8%),早产10例(18.5%),过期产9例(16.7%)。其中轻度:16例,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以24 h内最明显,持续2-3 d即消失;中度:29例,以抑制症状为主,嗜睡、迟钝、哭声弱、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减弱、部分患儿有颅内高压和惊厥;重度:9例。3项支持疗法和2项对症处理是HIE综合治疗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措施。结果:54例HIE患儿,治愈36例,好转9例,死亡9例。出院1年对存活的45例患儿进行随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痊愈,3例脑实质出血患儿仍不能站立。结论:HIE患儿急需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对提高抢救患儿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为HIE患儿搭起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2ml/d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临床表现和头颅CT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复查头颅CT,治疗组脑组织低密度影全部消失,对照组有8例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苷肌肽对HIE有较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应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各1次/d,疗程10~14d。结果治疗组治疗组显效9例(占30o%),有效15例(50.0%),无效6例(20.0%),总有效率24例(占80%);对照组显效6例(10.0%),有效12例(30%),无效12例(40.0%),总有效率18例(占60.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纳洛酮辅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3~0.05mg/(k2·d)治疗,连用3d-5d;对照组34例患儿采用传统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方法。观察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肌张力、中枢性呼吸衰竭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24%,而对照组为70.59%;治疗组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缩短了2.86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HIE时加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甲氯芬酯治疗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注射用甲氯芬酯对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0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脑活素及抚摩治疗,治疗组用注射用甲氯芬酯代替注射用灯盏花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前、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分别从(34.7±13.5)、(43.8±11.2)、(35.5±14.5)cm/s增加到(48.8±12.3)、(58.2±12.2)、(52.6±19.6)cm/s,对照组分别从(36.2±11.1)、(42.8±13.5)、(35.2±13.8)cm/s增加到(42.6±10.2)、(50.2±11.8)、(41.9±12.9)cm/s;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治疗组临床表现脑血流速度改变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甲氯芬酯治疗小儿HIE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6.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蓉 《河北医学》2009,15(4):424-42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42例HIE新生儿采用BAER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42例HIE患儿中27例BAEP检测异常,异常率64.3%;其中轻度HIE 12例,中度19例,重度11例,轻度者BAEP异常率58.33%(7/12),以Ⅰ、Ⅲ、Ⅴ波异常为主;中度者异常率78.95%(15/19),Ⅰ、Ⅲ、Ⅴ波均有异常;重度者异常率为100%(11/11),主要表现为Ⅴ波异常。结论:BAEP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伤、实用性强的检测方法,能客观、直接地反映脑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敏感性高,影响因素小,结果准确可靠,对新生儿HIE病情的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22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未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中重度HIE患儿47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中重度HIE患儿45例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3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4.7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提高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疗效,值得儿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丰富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治疗HIE患儿113例,以我院同期顺产新生儿为对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多种临床因素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的影响.结果(1)纳入患儿113例,其中男要4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