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79-8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3~12月住院进行输液治疗患者480例和护士16名,按照参加品管圈活动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活动前)为2015年3~6月住院患者236例和护士8名,观察组(活动后)为2015年7~12月参加品管圈活动的244例患者和护士8名,开展"降低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品管圈活动的244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观察组为96.72%,对照组为9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液外渗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为12.30%,观察组为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20%,对照组为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品管圈的应用意义、高危高渗药物的认知、团队成员的互助协作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参与活动信心和集体荣誉感6个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护士对高危、高渗药物专业知识的认知,规范了安全输液的操作,提高了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降低输液外渗率和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降低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制定目标,提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前后分析效果。结果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出现瘀血人数6例,其中,护理技术操作问题造成的瘀血人数为1例;患者因素造成瘀血人数为5例;其中按压时间不够的有3例;按压位置不正确的有2例。静脉瘀血率由4.58%降至1.26%达到预期目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79.17%,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为97.47%,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共出现皮下瘀血者28例,其中止血带使用时间>1分钟、抽血管数≥5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等因素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静脉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提高了患者静脉采血成功率,而且还促进了品管圈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239-24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最佳的管理方法。方法将品管圈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到消毒供应室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分别从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目前科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设定品管圈活动目标、品管圈活动实施和品管圈活动总结几个环节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在消毒供应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分别从科室的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氛围3方面进行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取得的效果均更为理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服务满意率方面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满意率分别为76.00%和98.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诊护士对抢救车药品知识掌握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急训圈"品管圈,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及巩固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急诊38位护士抢救车药品知识掌握率进行管理,评价品管圈管理前后有形成果及无形成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抢救药知识考核得分明显高于活动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品管圈活动信心、参与感、向心力、Q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及沟通协调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的推动了急诊护士对抢救车药品知识的掌握率,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急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患者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包括: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差,缺少人文关怀;核对制度不严格,护理差错增加;排班制度欠佳,护士配备不足;输液流程复杂;等候输液时间长;急诊输液室环境嘈杂;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增强,期望值较高。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圈员素质自评量表,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和圈员的得分差异。结果急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由对策实施前的87.8%上升至97.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圈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品管方法等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急诊输液室患者的满意度,还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6月成立圈名为“和谐圈”的品管圈小组,以“提高精神科门诊护理管理质量”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未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护理管理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措施,对比观察活动开展前后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指标合格情况.结果 活动后患者护理满意度(98.0%)显著高于活动前(90.0%),P< 0.05;活动后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岗位履职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05;活动后护患沟通合格率、操作合格率、护士对病情掌握合格率、疾病知识掌握合格率均显著高于活动前,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精神科门诊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能力,构建和谐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护士对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正确率中的作用,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8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内容,定期举行会议和活动,探讨并落实有效的提高护士ADL量表首次评估正确率的方法。对比分析QCC活动实施前后护士ADL量表首次评估正确率及护理能力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QCC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ADL量表首次评估正确率为别为94.89%,显著高于QCC活动实施前的8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CC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综合护理素质评分均显著高于QCC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ADL量表首次评估正确率及护理综合能力,确保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总结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实施相应对策,对比前后静脉输液外渗率,讨论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静脉输液外渗中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科室静脉输液患者为个体,2014年1月至6月患者为统计对象,7月至12月患者为活动对象,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统计现状、分析原因及实施对策,并对比活动前后患者的静脉输液外渗率情况和圈员的综合能力。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我科室的静脉输液外渗率从10.36%降低至3.09%,差异显著(P<0.05),圈员综合能力评分由(1.85±0.28)分提高至(4.37±0.09)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外渗情况,提高护士的静脉输液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12月在本院手术室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组,2014年1~6月在本院手术室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活动主题,对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因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执行,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应用品管圈活动,致力于提高护士的综合护理素质、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烧伤科于2013年1-12月建立起护理质量考核表及患者满意程度调查。将本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及全体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采用品管圈小组活动后考核护士综合素质及监测病区护理质量,并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600份,综合评测品管圈在烧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2013年我院烧伤科的病区护理质量合格率、护士综合素质考核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2012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持续改进了我院对烧伤患者的服务质量,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上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52-954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及习惯养成训练模式提高护士查对制度执行力。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护士查对流程执行不到位进行要因分析,制订整改措施,同时结合习惯养成训练模式进行强化。结果:全院护士查对流程执行正确率由原来的62.7%提高到93.4%。实施前后护理查对缺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与习惯养成训练能活跃护士思维,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强化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查对流程执行力,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外科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脉动圈"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制定目标,提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分析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心外科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动脉采血成功率由原来的74.3%提高到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品管圈活动实施及应用、品管圈成员团结协作精神、各成员专业知识学习及护患关系均有明显改善,这是本次品管圈活动所获得的无形成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心外科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而且还促进了品管圈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性中的意义。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神经外科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性”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改善前有效吸痰率在40%)、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将低年资护士有效吸痰率从40%提高到62.75%)、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有形成果: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率由活动前的40%升高至63%,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吸痰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形成果:圈员在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荣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吸痰有效率,为患者康复提供了保障,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品管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品管圈组进行健康宣教,应用头脑风暴法及投票法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再通过头脑风暴法、文献法及问卷调查法进行了现状把握,重新梳理健康宣教流程图、制定了健康宣教手册、细化了临床护理路径单,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护理人员及患者群体的相关数据.结果 圈活动前后发放护士问卷13份,圈活动后护士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合格率高于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活动前后发放患者问卷29分,圈活动后健康宣教成效率高于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跌倒、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当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院时、出院当天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可以有效应用于护理人员并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健康宣教水平,能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普外科护理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普外二科的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综合使用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岗位培训等手段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和实施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本院普外二科的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有了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知晓度,更好的开展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现代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蓝光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循环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蓝光治疗中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从16.93%降低到4.2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及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工作的1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视为对照组,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实施了品管圈活动视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液体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47.41%、57.50%、52.21%、41.67%;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液体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为76.65%、79.13%、90.20%、7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卫生知识、手部卫生、消毒隔离、操作技术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方面,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要明显高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ICU护士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减少ICU护士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主题,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确认与标准化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护士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0.6%降至3.5%,目标达成率为103%,进步率为67%,不同原因引起的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减少ICU护士交接班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电子删除医嘱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取出院病历中电子删除医嘱记录为对照组(活动前);出院病历中电子删除医嘱记录为观察组(活动后)。对电子删除医嘱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制订对策,确立并落实5项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电子删除医嘱发生率由1.37%降为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医疗文书质控职能,规范临床电子医嘱的全程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感染科年轻护士护理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对年轻护士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科室护理培训。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91.67%。结果运用PDCA循环对年轻护士进行护理培训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等特性。结论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减少培训频次,增强了年轻护士的临床操作能力及应对能力,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