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改良低张钡造影法在小肠疾病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改良低张钡造影法在小肠疾病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检查前口服泻剂准备肠道,口服自制硫酸钡胶浆300mg,再口服胃复安10~15mg,肌注654-2 15mg;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212例改良低张小肠钡造影法检查者阳性率为48.5%,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2%.改良低张钡造影法可提示小肠疾病的存在,小肠疾病的良、恶性.改良低张钡造影法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②病变显示比较清晰,有利于观察粘膜微小病变,疾病检出率较高;③临床病理符合率较高;④在腹泻和消化道出血而胃和结肠检查均无异常者,改良低张钡造影法可作为寻找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缺点:①不利于观察小肠功能性病变;②钡剂流程不易控制.结论 :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同原因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81例,按不同原因分组,比较各组间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率.结果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A组)检出率为66.7%,慢性腹痛者(B组)检出率为65.7%,腹胀、腹泻、消瘦等需排除小肠疾病或其他检查提示小肠疾病者(C组)检出率为54.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诊断率分别为43.6%、42.8%、36.4%,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同原因的小肠疾病均有较高检出率和诊断率,可作为线诊断小肠疾病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低场磁共振做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患小肠疾病者共38例,均接受磁共振小肠造影及小肠插管造影检查方法。结果采用低场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出小肠疾病共28例,其中有1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手术病理诊断均与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结果一致(100%);而小肠插管造影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率为93.75%。结论低场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邢志书  高伟  崔春艳 《河北医药》2004,26(4):347-347
小肠疾病的诊断借助于小肠镜和小肠插管造影。目前小肠镜还不能观察到所有小肠,普及率比较低,因此小肠插管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利用胃镜辅助下小肠插管造影,即解决了以往X线下小肠插管造影操作人员放射线照射量多的弊病,又缩短了检查时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5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行Given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受检者中发现小肠息肉3例,小肠血管畸形5例(其中并出血2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小肠炎症8例.回肠憩室1例,小肠钩虫病1例,阴性6例,小肠病变检出率为76%;同时检出胃溃疡1例,结肠溃疡1例.胶囊内镜平均检查时间为473 min,平均排出时间为2.3 d.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的患者.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腹痛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小肠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疾病的X线征象,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提高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发现的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小肠病变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例小肠病变中,小肠克罗恩病1例(9.09%),小肠腺瘤3例(27.27%),小肠腺癌5例(45.46%),小肠淋巴瘤1例(9.09%),小肠间质瘤1例(9.09%)。结论掌握小肠病变的X线征象,应用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提高小肠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胶囊内镜的问世和开展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查手段.胶囊内镜可以以观察全小肠,对其他方法难以确诊的小肠出血、肿瘤等疾病有较高的检出率;但胶囊内镜自身的某些局限性,如胶囊内镜移动的不可控性、肠道内积液对观察的影响、图像分辨率欠佳和无活检功能等,影响了它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2.5%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疑小肠疾病患者在45~60min内分4次口服总量1500~2000ml2.5%甘露醇溶液。首先评价口服造影情况,再通过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分析肠黏膜的异常、肠壁的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腔狭窄情况、肠梗阻、小肠肿块,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情况及肠系膜血管显示等征象并作出诊断。分别计算小肠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所有受试者均认为2.5%甘露醇微甜,易接受;5例病人肠管充盈欠佳,10例充盈较满意,45例充盈满意;无小肠梗阻患者小肠扩张度分别为:十二指肠(2.32±0.32)cm,空肠(2.57±0.39)cm,回肠(2.17±0.22)cm,有小肠梗阻患者扩张度为:十二指肠(2.22±0.25)cm,空肠(4.14±0.97)cm,回肠(4.36±1.16)cm。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 MSCTE)清楚显示了多种小肠疾患的肠内、肠壁、肠系膜及腹内脏器情况,诊断小肠疾病的灵敏度97.9%(47/48),特异度91.7%(11/12),正确率96.7%(58/60),阳性预测值97.9%(47/48),阴性预测值91.7%(11/12)。结论口服法2.5%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是小肠疾病检查的一种简便、可靠的全面显示小肠的方法,同时也是鉴别小肠和腹腔内其他脏器疾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并具有内分泌功能。由于小肠距口腔、肛门均较远,胃镜和肠镜检查受到限制,并且小肠弯曲多、蠕动多、位置不固定,一般检查难以发现小肠的病变。小肠疾病多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病变部位较游离,诊断非常困难。近年来,随着双气囊小肠镜( DBE)的临床应用,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2001年,日本学者 Yamamoto 等[1]在世界上率先报道了使用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进行全小肠检查,致使许多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且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造影、腹部 CT/ MRI、核素扫描、腹腔动脉造影数字减影(DSA)、胶囊内镜等检查,但仍不能明确病因得以确诊。双气囊小肠镜的问世与应用填补了这一空白,使消化内镜对消化道检查已拓展至小肠,上下结合方式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基本完成了对整个消化道的无盲区检查,并逐步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金标准[2]。双气囊小肠镜是一种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对各类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可高达60.3%[3]。本文就 DBE 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小肠血管瘤为临床罕见疾病。其发生率为小肠良性肿瘤的7%~10%,胃肠道肿瘤的0.2%左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或)梗阻,但由于其解剖部位隐蔽及诊断手段的局限性等,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将我院近期收治的3例小肠血管瘤病例并回顾相关文献,就小肠血管瘤的有关问题进行复习以提高广大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对我院2003年8月至2007年9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74例疑诊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无任何痛苦和并发症。其中148例发现阳性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5.1%,136例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故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为78.2%。所检出的病变包括糜烂、溃疡、血管发育异常、憩室、克罗恩病、息肉及肿瘤等。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痛、安全、有效,无任何并发症,诊断率较高,对小肠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肠无管法动力位双对比造影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勤  陈忠  陆坤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2):160-161
目的 介绍一种简易的小肠双对比造影法———小肠动力位无管法双对比造影。方法 口服钡剂进入小肠后再服产气粉 ,通过改变体位及配合促胃肠蠕动药物的使用 ,使气体进入小肠形成双对比相。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 试验组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小肠动力位无管法双对比造影是小肠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疾病的诊断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其主要原因是小肠长度长(3—5m),肠管呈盘曲折叠式排列,使现有常规检查方法敏感性和准确性不高。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DBE)是小肠疾病新的检查手段,为深部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帮助。我院2007年6月开始使用DBE作检查,为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患者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缺乏直视下的观察和检查。目前纤维小肠镜正在推广应用,由于藉之对小肠病变能在直视下观察、活检、照相和电视录相等,因此它对某些小肠疾病有肯定的诊断价值。现就纤维小肠镜的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一、纤维小肠镜检查术: (一)适应症:凡疑有小肠炎症、溃疡、出血、息肉、癌肿及吸收  相似文献   

15.
小肠疾病因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和病变部位深等特点,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的应用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笔者对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11月间35例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诊治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该方法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陆华美  袁志萍  蔡菁 《江苏医药》2021,47(12):1270-1273,封2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CE)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E检查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E检查对小肠疾病的检出价值及安全性.结果 99例患者均在胶囊运行时间内完成全小肠检查.CE胃通过时间为34.0(15.0,68.0)min,小肠通过时间为(266.7±145.7)min.CE检出的主要病变为非特异炎症、淋巴管扩张、小肠息肉、溃疡、肿瘤和克罗恩病.CE的小肠病变总检出率为74.7%(74/99);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小肠病变检出率为91.5%(43/47),腹痛患者病变检出率为58.8%(20/34),腹泻患者病变检出率为61.1%(11/18).CE对OGIB病变检出率高于腹痛与腹泻患者(P<0.05).99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胶囊滞留,未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 CE诊断小肠疾病具有患者耐受好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小肠疾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邱园玉  翟骁 《河北医药》2013,(20):3183-3184
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胶囊内镜的问世,为消化道无创性、可视性检查带来了新的希望,对不明原因小肠疾病和隐性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高,被公认为小肠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1]。"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又称"医用无线内镜"。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不同部位受累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收治的30例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部位受累分为小肠受累组(n=18例)和非小肠受累组(n=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0 d、14 d、28 d、56 d克罗恩疾病活动指数(CDAI)、疾病活动性指标[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入组后第56天肠黏膜愈合情况。结果 入组后14 d、28 d、56 d两组患者CDA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同一时间小肠受累组CDAI评分均低于非小肠受累组(P <0.05);入组后14 d、28 d、56 d两组患者ESR、hs-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在同一时间小肠受累组ESR、hs-CRP水平均低于非小肠受累组(P <0.05);入组56 d小肠受累组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低于非小肠受累组(P <0.05)。结论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小肠受累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疗效优于非小肠受累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对比,探讨PillCam SB胶囊内镜在慢性腹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慢性腹泻的患者进行PillCam SB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因病因未明确而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后,再接受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发现1例Crohn病;3例小肠憩室炎;22例小肠糜烂;7例小肠肿瘤;31例未见病变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中,发现2例小肠糜烂;1例Crohn病;1例小肠憩室炎;7例小肠肿瘤;49例小肠功能紊乱;4例未见病变者。结论胶囊内镜在慢性腹泻疾病诊断中对于小肠黏膜的器质性病变,尤其是黏膜平坦病变的诊断有明显优势。而全消化道造影在肠道形态、肠动力学方面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很多疾病需要做小肠切除术,如小肠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肠坏死、严重小肠外伤、小肠良性肿瘤、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无法分离等。近年我院做此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