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超声结合X线透视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7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51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4umol/L。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给予周密的出院指导。结果:45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7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黄疸应用中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5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并观察疗效。结果56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全身情况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28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7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39次并常规X线胆道造影。结果穿刺肝左叶胆管11例,右叶胆管28例,穿刺成功率100%,一次置管成功率98.5%,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8.6umol/L。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TC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微小、安全性强、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江婷 《华西医学》2009,(7):1865-186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接受PTCD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48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10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结论:PTCD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操作方法的改进。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应用普通凸阵探头引导行PTCD术。结果 11例共行13次PTCD,其中1例行左外叶下段支胆管穿刺失败而必行右前支穿刺,其余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手术成功率达92.3%(12/13)。术后观察黄疸明显减退者7例(63.6%),轻度减退者4例(36.4%)。结论 普通凸阵探头引导下PTCD术操作方便,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的9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治疗后并发症及其预后,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丙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前白蛋白。结果97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成功率100%,PTCD术后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减轻。97例患者,术后出现2例胆道感染,发生率2.06%;1例急性胰腺炎,发生率1.03%;上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2周内痊愈。PTCD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丙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下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实施PTCD治疗,不仅能够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而且具有实时准确、安全可靠等特点,疗效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经PTCD治疗48例,为观察组,3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低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低于对照组,高位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黄疸缓解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是治疗高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效果优于ERC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阻塞性病变118例,良性阻塞性病变1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术后常规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共行PTCD术161例次,其中158例次成功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3%(149/158)。穿刺肝左叶胆管91例,穿刺右叶胆管59例,左右胆管同时置管8例。术后有4例引流管脱落,11例胆管少量出血,5例出现胆道感染外,其余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能有效减轻黄疸,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操作可重复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附15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9例梗阻性黄疸病人,其中肝癌84例,胰头癌31例,胆管癌19例,胃癌肝转移12例,胆囊癌13例,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178次。结果肝总管内置管86支,右肝管内置管41支,左肝管内置管51支,导管置入失败3支,PTCD成功率98%。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是较为安全、有效、病人易接受的胆道减压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79例恶性肿瘤引起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行超声引导PTCD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腹膜刺激征及出血症状,并记录胆汁引流量,监测置管后1周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72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达91.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引流管超声造影在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内胆管内径≥0.5 cm),使用Sono Vue经引流管超声造影指导PTCD过程。结果 PTCD置管成功51例,成功率94.4%,效果良好且未见明显并发症;其中肝内置引流管1根46例,置引流管2根5例。置管失败3例。结论经引流管超声造影能有效提高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减压引流(PTCD)和内支架术在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材料与方法:对12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作了PTC;并对恶性阻塞性黄疸分别作了PTCD及内支架术.结果:126例患者的PTC均提示胆管系统为恶性狭窄;98例成功植入内支架(其中16例植入2枚),58例作了PTCD;术后黄疸及相关指标明显好转.结论:PTC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诊断有独到的价值;在PTC基础上,PTCD及内支架能够有效的改善及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延长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成熟的技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恶性阻塞性黄疸14例实施围手术期的健康宣教,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13例黄疸症状减退,7~10 d后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明显降低。1例引流不畅,黄疸无减退,2个月后死亡。结论 PTCD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07-908
对比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采用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回顾性分析104例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作为ERCP组;另外45例患者采取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作为PTCD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中,PTCD组手术成功率大于ERCP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梗阻黄疸病例中,ERCP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TCD组;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中,ERCP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大于PTCD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与PTC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效果确切,低位梗阻黄疸病例以ERCP为主,高位梗阻黄疸病例以PTCD为主,可进一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小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姚洁洁  陆奉驹  余鸽  周净 《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300-301,F0003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普通彩超仪3.5MHz凸阵探头引导下行PTCD术。结果13例患者共行14次PTCD,其中1例左叶置管后滑出改行右前支穿刺置管,1例因肝内胆管内径小于4mm,穿刺失败后选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手术成功率92.8%(13/14),术后观察黄疸明显消退。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它具有灵活、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肝内胆管穿刺引流(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一丝不苟地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36例患者显效21例(58.33%),一般12例(33.33%),无效3例(8.34%),总有效率为91.66%。结论行PTCD+胆道支架植入术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同时,优质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是临床治疗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但放置的引流管常会引流不通畅或完全闭塞,而常规超声又不能有效显示引流管腔内的通畅情况,我们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其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PTCD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艳  明洁  林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77-2278
近年来,恶性梗阻性黄疸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高龄化。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由于病变范围大、病史时间长、年龄大、体质差等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或外科手术切除率低。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支架植入术的介入方法以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成功率高等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常用方法。本文旨在探讨PTCD及支架植入术在介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3例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均手术成功,术中并发胆心综合征2例,术后出现高热2例,引流管移位2例,经精心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精心围术期护理是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