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RS波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QIRS波时限延长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97例,收集其心电罔及超声心动罔资料。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QRS波时限延长与左心房内径无关[(4.55±1.539)cm比(4.50±0.760)cm,P=0.845];(2)与QRS波时限〈120ms组相比,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大[(5.83±1.05)cm比(6.73±1.478)cm,P=0.001];(3)QRS波时限与二尖瓣反流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365);(4)QRS波时限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与QRS波时限〈120ms组相比,QRS波时限≥120m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51.0±15.7)%比(39.0±15.7)%,P=0.0001];QRS波时限与NYHA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4);(5)QRS波时限与死亡率无明显相关性(P=0.251)。结论心电图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经济的检查手段,有助于识别高危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闫明昌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313-1316
当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后,人们就一直在探讨QRS波时限的临床意义。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近年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学一大进展。CRT的进展与人们对QRS波时限研究的深入密切相关。随着CRT研究热潮的到来,QRS波时限的临床意义又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7例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面积、房室间、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同步性。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小于术前(P〈0.05或P〈0.01),房室间、心室间、左心室内收缩同步性改善(P〈0.05或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多项参数综合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该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后1年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大于或等于15%为治疗有效的评判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4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效的患者为观察组,62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有效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实时心电图检查QRS波时限、ST段下移值、QTc间期、QRS波切迹、有无病理性Q波。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并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心电图指标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QRS波时限以及术前QRS波切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术前室内阻滞、术前QRS波时限、△QSR时限、术前ST下移水平、术前QTc间期以及术前有病理性Q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QRS波时限以及QRS波切迹与心脏再同步化的疗效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心电图对于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心脏同步化治疗标准的CHF并成功植入CRT的30例患者,分别在术前3 d、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进行纽约心功能分级评价,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QRS宽度和6 min步行距离,同时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上述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NT-pro BNP(N末端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肌钙蛋白T(hs-Tn T)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LVEF、LVEDD、QRS宽度和6 min步行距离及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患者NT-pro BNP、hs-CRP、hs-Tn T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T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检测患者NT-pro BNP、hs-CRP、hs-Tn T水平变化可以对心脏同步化治疗临床疗效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房室间、左右心室间以及左室内部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机械活动不同步,导致左心室做功效率降低,是加重左心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拟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CHF患者心脏非同步化运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常丽  周丽  尤蕴  苏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6):4439-4442
目的探讨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比较6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术前及行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术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心电图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运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并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治疗后6个月NYHA从术前(3.40±0.50)级改善为术后(2.30±0.60)级,QRS时限从(144.68±16.40)1]ms降至(100.02±14.76)ms,LVEF(%)从(33.18±5.60)提高至(41.8±7.45),6min步行距离从(305.40±30.30)m提高至(406.20±70.50)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8,4.562,6.728,10.426;P〈0.01);术后跟踪随访3—24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心电监测、术后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重视出院后跟踪随访等都是取得较佳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的难题,心力衰竭恶化和猝死是此类患者死亡的两大主要原因[1]。研究证实,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大进展[2,3]。植入带有CRT和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双重功能的装置即CRT-D,已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药物无效的最佳治疗方案[4]。2009年7月~2010年10月,我们为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CRT-D,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与左心功能、心肌重构的关系及双心室起搏(DDD)对改善左心功能、逆转心肌重构的作用。 方法 CHF患者45例,正常人50例,利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测量左心室18个节段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Ts及Ts的最大差值(Max-ΔTs);左心功能、心肌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舒张末径(LVEDD)、球形指数(LVSI)。其中7例CHF患者实施DDD,分别于术后3d和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 结果 CHF患者Max-ΔTs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SD、LVEDD、Tei指数、LVSI呈正相关。7例实施DDD治疗患者术后3d Max-ΔTs、LVEF、Tei指数较术前改善;LVESD、LVEDD、LVSI无明显变化。与术前及术后3d比较,术后3个月Max-ΔTs、LVEF、Tei指数进一步改善;LVESD、LVEDD、LVSI减小。 结论 CHF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与左心功能、心肌重构关系密切,DDD可改善其左心功能并逆转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心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将QRS波群时限≥110 ms者纳入A组(61例);QRS波群时限110 ms者纳入B组(49例),比较两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影响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NYHA心功能Ⅱ级构成比显著低于B组,Ⅳ级构成比显著高于B组(P0.05);且A组LVEF低于B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B组(P0.01)。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其中预后良好83例(75.45%),预后不良27例(24.55%)。预后不良组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群时限、血浆NT-proBNP水平、是否合并高脂血症、LVEF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55岁、NYHA心功能Ⅳ级、QRS波群时限≥110 ms、NT-proBNP≥300 pg/ml、合并高脂血症、LVEF35%是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电图可作为临床筛查冠心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首选检查方法,QRS波群可有效反映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状况,可作为评估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客观指标;QRS波群时限延长,则表明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具有Home Monitoring家庭监测技术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采用Home Monitoring远程监测系统每天将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信息自动进行传输,对患者异常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植入带有Home Monitoring远程监测功能的CRT-R患者9例,都能够在进行常规的随访前通过应用CRT-P的监测功能早期发现异常事件的发生,进而能够及时的采取处理措施,并能够对处理效果进行观察评价。结论具有Home Monitoring家庭监测功能的CRT-P能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CRT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显像(TTI)评价无QRS明显增宽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心肌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应用TTI分析19例无QRS明显增宽的DCM患者和23例正常人的左心室壁运动位移曲线,测量QRS波起始至左心室壁12节段收缩期位移峰时间(Ts),并除以√R-R间期进行校正,计算最大Ts与最小Ts的差值(Ts-MD)及Ts的标准差(Ts-SD)和变异系数(Ts-CV),评估2组研究对象的心肌收缩同步性.结果 DCM患者各室壁收缩期峰位移均明显减低(P<0.01),11例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失同步化,且最大收缩延迟部位亦不完全相同,以后间隔、下壁、侧壁为多见.结论左心室收缩失同步化在QRS间期无明显增宽的DCM患者中亦常见,TTI能够评价左心室收缩失同步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对围生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36例剖宫产终止妊娠后并发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8例剖宫产终止妊娠后无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终止妊娠后进行血浆脑钠肽浓度、血液常规、心电图、心脏射血分数检查。结果观察组血浆脑钠肽浓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心脏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心脏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在住院期间内,观察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生期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血浆脑钠肽浓度检测,是判断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有助于对其预后进行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活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阳利水活血汤+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CO、SV值均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阳利水活血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利于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组,检测治疗前后临床心功能、左心室功能及结构和血浆脑钠素的变化。结果治疗12月卡维地洛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卡维地洛组左心室功能及结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够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逆转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比较窄QRS波和宽QRS波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左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 将38例CHF患者分为窄QRS组(QRS≤120 ms)20例和宽QRS组(QRS>120 ms)18例;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Ts)及达峰速度(Vs),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I)及Ts的极差(Ts-max-min).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宽QRS组的QRS间期延长(P〈0.01),窄QRS组和宽QRS组LVEDD、LVESD增高,LVEF减低,左室各节段心肌Ts有不同程度的延迟,左室大部分节段Vs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TSI、Ts-max-min增加(均P〈0.05);宽QRS组收缩不同步比率较窄QRS组增多(P〈0.05).窄QRS波组中有40%存在收缩不同步,宽QRS波组中不同步比例高达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在CHF窄QRS波及宽QRS波患者中均大量存在,而且宽QRS波患者较窄QRS波患者更严重.多普勒组织成像为评估心肌收缩运动及收缩失同步化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均接受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其中倍他乐克组35例,对照组27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PD。结果:治疗后Pmax倍他乐克组(102±12)ms,对照组(115±1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倍他乐克组(27±13)ms,对照组(39±1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倍他乐克治疗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D减少,表明倍他乐克可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例,均行双心室起搏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A、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及心电图指标(QRS宽波、P-R间期)、6 min步行距离。结果: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A、左房内径低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QRS宽波、P-R间期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6 min步行距离长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心电图QRS宽波、P-R间期时限,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心外膜电极植入同步化(CRT)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3例心肌病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心衰伴心脏不同步运动,DSA下植入左室起搏电极失败后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植入左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完成CRT。术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并发症、起搏参数、监护室和住院时间、心功能状况、心电图QRS波群时限的变化、超声心动图心脏同步运动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左室电极固定可靠,起搏阈值≤1 V。CRT治疗后心电图QRS波群时限〈120 ms,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同步运动较术前明显好转。均于手术当日下午拔除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于术后第2日转回普通病房。病例1和2术后1周出院,术后3月心功能恢复至Ⅱ级;病例3术后第3日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无效,术后第7天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胸腔镜辅助植入心外膜电极CRT可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可作为介入方法失败后的选择,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付晓红 《护理研究》2010,24(9):2270-2271
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及术后护理进行综述,提出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