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臧巍 《全科护理》2011,(4):311-312
[目的]观察脑卒中失语病人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失语病人的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失语病人早期语言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失语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失语病人的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李英丽  任重贤  高井全 《护理研究》2008,22(8):2154-215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社区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人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家庭护理治疗。[结果]半年后两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FI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社区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史琴芬 《全科护理》2014,(32):2977-2978
[目的]观察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89例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可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徐丹 《全科护理》2016,(16):1664-1666
[目的]观察脑卒中失语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失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病人接受综合护理。治疗时间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病人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心理评测。[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抑郁度情况轻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语言能力恢复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8.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失语病人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效果优于一般护理。  相似文献   

6.
张茹  陈一萍  淮盼盼  乔彩虹  杨辉 《护理研究》2023,(18):3368-3373
目的:评价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执行意向策略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2月—7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中青年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51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居家运动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限性自我调节理论的执行意向策略,比较两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程度、康复锻炼行为的习惯程度。结果:在干预过程中,干预组失访7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终干预组、对照组完成研究的病人各44例。干预前,干预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总分为(53.20±4.82)分,对照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总分为(54.61±5.25)分,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康复锻炼行为执行意向总体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报告习惯指数得分为(21.77±3.70)分,对照组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报告习惯指数得分为(23.89±6.99)分,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报告习惯指数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病人语言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脑血管疾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语言功能训练,以语言功能评定、失语程度评定以及疗效等级作为观测指标。结果:经过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有明显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64例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2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4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1.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支持性心理干预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通过综合性语言功能训练进行脑卒中失语康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综合性语言功能训练即脑卒中康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2.4%,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语言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使用综合性语言功能训练配合人文关怀护理,能更进一步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家庭护理干预对运动性失语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时运动性失语病人语言训练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运动性失语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时照组的基础上于出院3个月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3个月后时两组病人语言训练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病人语言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时照组(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人际关系等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的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运动性失语病人语言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潘素兰 《全科护理》2012,10(32):2977-2978
[目的]探讨统筹康复管理对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从入院到出院并延伸到家庭的康复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统筹康复管理影响脑卒中病人的远期疗效,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 Friedman 家庭评估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89例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 Friedman 家庭评估模式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riedman 家庭评估模式可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3.
周秋敏  谢振英  夏雪萍 《全科护理》2014,(31):2973-2974
[目的]观察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病人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58例首次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护维持、自护管理、自护信心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能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护理管理行为,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遗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出院脑卒中后遗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在家自行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入组时、6个月后对病人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运动功能康复情况,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价病人认知障碍的康复情况;入组时评定病人的语言功能障碍,6个月后评定病人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6个月后FMA评分、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后遗症病人运动、语言、认知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沟通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负性情绪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非语言沟通的护理干预。分别在入院后第2d和干预后第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SAS)、抑郁(SDS)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对缓解脑卒中失语患者负性情绪及改善自理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模式在运动性失语病人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运动性失语病人共176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后常规药物治疗及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瑞姆自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听理解、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失语商指数、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严重程度评分。[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4.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运动性失语病人语言丧失及障碍程度采用奥瑞姆的自理模式进行语言训练,可以缩短语言恢复的时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失语商指数,在提高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语言治疗对脑卒中语言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语言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语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观察两组病人语言障碍的恢复程度。[结果]语言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语言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语言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语言障碍病人语言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后遗症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经住院治疗出院的30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定期随访;2007年1月-2007年12月经住院治疗出院的30例为干预组,采用社区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病人传统指导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护理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护理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后遗症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阳 《山西护理杂志》2012,(10):2649-2650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护理,两组病人均接受针刺治疗,干预前后分别用洼田饮水实验分级评分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的实验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护理及针刺结合常规护理均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而针刺结合康复护理组疗效优于针刺结合常规护理组,康复护理在提高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行为训练对腰椎骨折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骨科收治的96例腰椎骨折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认知行为训练。比较两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疾病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依从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早期认知行为训练能有效提高腰椎骨折病人术后锻炼依从率及康复效果,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尽早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