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瑞舫 《河北中医》2011,33(6):810-811
路志正(1923—),男,教授,主任中医师,国医大师,临床崇尚脾胃学说,辨证重视湿邪为患,并提出湿邪伤人甚广、湿邪伤人缓而治之宜缓、北方燥地亦多湿及疑难重症多兼湿等观点。临床对眩晕、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脾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瘤、白塞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胸痹、不寐、多寐等疑难病症,均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临床疗效显著。路志正教授治疗疑难病,往往从湿邪着眼,每取良效。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得窥大师风范,现将其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不寐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路志正治疗痛风痹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瑞舫 《河北中医》2011,33(7):965-966
路志正(1923—),男,全国首届国医大师,教授,主任中医师。崇尚脾胃学说,治病注重调理脾胃。路志正教授辨证注重湿邪为患,认为湿邪伤人甚广,临床对眩晕、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脾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瘤、白塞综合征、干燥综合征、胸痹等疑难病症,  相似文献   

3.
曾春晖 《陕西中医》2007,28(7):912-912,929
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乃外来之邪,是由于人体所处的生活条件的影响.如居处潮湿、汗出当风、淋雨涉及等都可感受湿邪,湿邪伤人多为兼夹症,兼寒则为寒湿,湿郁化火而为湿热,湿邪伤人多为兼夹症,兼寒则为寒湿,湿郁化火而为湿热。内湿的形成多因饮食不节,如过食肥腻、生冷、酒酪,或饥饱失宜,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常,致津液不得运化敷布,故湿从内生,聚而为患。  相似文献   

4.
盛夏之时,气候闷热,如果防护不当,容易中暑。中医认为,长夏酷暑,湿土当令,暑多挟湿,湿邪极易困阻脾胃伤人致病,中医常常选用藿香防暑,解暑,化湿浊。  相似文献   

5.
正湿阻是指湿邪阻滞脾胃,以口淡、纳呆、头如裹、全身困重乏力、胸闷腹胀、苔厚腻为主证的疾病,多发生于夏秋季。湿邪致病可有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由外邪入侵所致病,内湿多由饮食生冷、瓜果、油腻、肥甘和酒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运化精微,导致内生水湿,湿阻脾胃,湿从内生。段亚亭为国医大师,重庆市名中医,国家首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悬壶近70年,现将段老治疗湿阻经验介绍如下。1湿困脾胃  相似文献   

6.
夏令雨湿较盛之季,天暑地湿,人居其中,病多湿邪为患。湿为阴邪,其性氤氲粘腻,最易阻滞气机,伤人阳气,病则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病程较长。治湿有化湿法,诸如芳香化浊、辛开苦降(苦温燥湿)、淡  相似文献   

7.
尿道综合征是一种慢性泌尿系统疾病,是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常反复,缠绵难愈,西医抗菌治疗效果欠佳。尿道综合征归属中医学"淋证-劳淋"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用药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湿浊内蕴,病性为本虚标实,而脾胃亏虚为发病关键,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而生内湿,而湿邪又碍脾胃之运化,互为因果,相互交错,脾旺湿自去,湿去则脾健,故治疗以健脾胃为核心,兼以化湿,标本兼顾,从脾胃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鼻炎属于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难辨.湿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不仅影响鼻的生理功能,又内伤五脏六腑,易致过敏性鼻炎发作.文章从湿邪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无论外湿或内湿皆可引发过敏性鼻炎.其旨在充实中医湿邪致病理论的同时,亦为临床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历代医家治疗自汗多从气虚、阳虚论治,而临床所见湿阻所致自汗亦不少见,湿阻而致的自汗病位多在中焦脾胃,湿阻自汗的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脾胃受邪,升降失常,运化障碍。通过对湿阻引起自汗机理的分析,湿阻自汗可用祛湿运脾止汗之法辨证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湿邪作为中医外感和内伤的重要致病因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诸多症状与多湿环境、多湿体质、湿邪阻遏气机、湿邪困脾、脾肾阳虚等密切相关,故充分了解其病机关键,掌握核心治法是治疗该病的重点。以"湿邪致病"为理论引导,经过大量文献梳理及反复临床实践,从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生理病理机制方面揭示湿邪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在联系,以"温肾健脾调枢法"为基本治则,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宗修英从湿论治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喜俊  谢燕芳 《中医杂志》2000,41(5):270-272
宗修英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老师观察到因湿邪所致病证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非常注重研究脾胃病及痰湿证的诊治,曾自拟“祛湿丸”系列方,治疗三焦及皮肤湿证,取得满意的疗效。兹将其从湿论治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整理总结如下。1 脾胃为枢,湿滞为因老师认为,湿邪所致之脾胃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因于外湿所致者与季节、地域、环境有关。因于内湿所致者则与体质因素有根本关系,饮食、药物、情志等因素对本病也有重要影响。湿邪内停最易侵犯脾胃,因脾胃  相似文献   

12.
腻苔为湿浊内蕴的表现。湿邪属阴 ,性质重着粘腻。发病缓慢 ,缠绵难愈是其致病特点。湿邪侵犯人体 ,常因人体脏腑功能不同、素质差异等而转化。若湿从寒化 ,则苔多薄白滑而腻 ;湿从热化则多黄厚燥而腻。湿邪致病 ,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致病 ,多由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 ,临床常见身重疼痛 ,头重如裹等症 ;内湿则由脾失健运 ,水湿停聚而致 ,症状兼有胸闷脘痞 ,身困肢倦 ,脉湍缓等。诸症出现在暑湿雨季 ,为湿温初起 ,卫气同病 ,三焦被湿邪阻遏所致 ,属于湿病湿温范畴 ;病发于其他时令 ,则属内湿为之。但就病因而言 ,均系湿邪为病 ,笔者选用三…  相似文献   

13.
胃脘痛是内科常见病,有急、慢性之分,病位在脾胃。脾胃五行属土,互为表里。脾为脏,属太阴而多湿;胃为腑,属阳明而主燥。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受邪,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即可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种种胃脘痛。现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结合文献资料,对湿邪相关性胃脘痛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4.
湿邪缠绵难愈,是导致脾胃病的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医家的关注。本文案例中,治疗湿邪所致的脾胃病以三焦辨证为纲,从宣上以除湿、祛湿以畅中、淡渗以利尿、逐湿以安中几方面入手,给湿邪出路,并治病不忘求本,祛邪兼顾护脾胃,以恢复脾胃功能为根本,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燥湿互济的起源发展、病因病机、治则等方面阐释路志正燥湿互济学术观点。燥邪致病易伤津液,湿邪伤人多隐而莫见,缓而不觉。燥湿二邪可单独出现,形成燥病或湿病,但亦可相兼为病或者互相转化,出现燥湿共存之症。单一祛湿或者润燥难以把握病机而一举获效,故治疗时当燥湿互济,治湿不一味燥剂渗湿,少佐滋润之品顾护阴液,避免苦寒化燥伤阴;治燥需注意滋阴药多滋腻,应少佐温运之药,勿使滋阴太过而湿邪内生。  相似文献   

16.
来齐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50-350
女性更年期,肾气日渐衰退,精血日趋不足。肾气渐衰应属生理规律,但较多妇女因体质差异,正气不足,又受环境、饮食、情绪等因素影响,损伤脾阳,脾失健运,湿邪停聚,湿邪困阻脾胃,水湿泛滥,加重更年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临床中,笔者辨治更年期综合征,每每获效,兹举数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7.
湿性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易伤于下,困遏脾胃。湿邪病因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致病广泛,与临床中多种系统疾病均有关联。《伤寒论》以辛开苦降之法论治湿热。后世医家也有所发挥,治湿时应注重病机的分期与转归、应给湿邪以出路等。从湿论治对于多种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杂病的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深入理解湿邪致病特点及治湿之法,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浅议从湿论治干燥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湿阻气机"和"湿伤脾"两方面对湿邪导致干燥综合征的病机进行分析,通过临床应用疗效予以佐证,由此展开其在理法方药运用方面对中医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启发,并进一步阐述湿邪与燥邪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探讨湿邪在干燥综合征发病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病机湿之为病,有外、内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系脾虚所生,多因酒食过度,过食肥甘,恣食瓜果,而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外湿和内湿虽有区别,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往往互相影响。伤于外湿而湿邪困脾,健运失职,可以导致湿邪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亦易榴致外湿侵袭。湿邪侵袭人体以后,因其侵犯的部位及病理变化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病证。湿邪袭表,可导致外感表湿证或湿痹证;伤于里,可困阻脾胃,影响运化,产生腹满、泄泻、水肿等证。温为  相似文献   

20.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如水样而言。主要由于湿胜与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以夏、秋两季较为多见。一、病因病理 1.感受外邪:六淫之邪皆使发生泄泻,但其中以寒湿暑热等因引起较为多见。脾恶湿而喜燥,湿邪最易引起泄泻。外来湿邪,困阻脾土,脾失健运,水谷混杂而下,发生泄泻。其他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肺卫,从表入里,使脾胃升降失司,亦可直接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但仍多与湿邪相兼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